尿频、尿急、尿痛、尿多

来源: 医药快讯/twyyxxinyi



生理情况及服药因素

首先应排除正常的生理情况及药物影响。

尿黄

天热汗多、饮水不足而致小便黄赤者属正常现象。

尿红

服用某些药物如大黄、利福平,或进食某些红色蔬菜也可排红色尿,停药即止,不需要干预。

尿频

因饮水过多,精神紧张或气候寒冷时排尿次数增多属正常现象。特点是每次尿量不少,也不伴随尿频尿急等其他症状。

暂时性多尿

短时内摄入过多水,饮料和含水分过多的食物;或使用利尿剂后,可出现短时间多尿。


西医·尿频

实际上,排尿问题,从西医角度来看,药店是无法处理的,因为药店几乎没有对应的西药非处方药。尽管如此,见于排尿问题是药店常见的系列症状之一,所以了解相关知识以帮助顾客判断重大疾病、推荐就医、判断处方合理性、做出药物不良反应提醒等还是很有必要的。

尿频是指单位时间内排尿次数增多。正常成人白天排尿4~6次,夜间0~2次。

多尿性尿频

排尿次数增多而每次尿量不少,全日总尿量增多。见于糖尿病,尿崩症,精神性多饮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多尿期。

炎症性尿频

尿频而每次尿量少,多伴有尿急和尿痛,可推荐顾客到医院做镜检,可能会发现炎性细胞。这种情况考虑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和尿道旁腺炎等。

神经性尿频

尿频而每次尿量少,不伴尿急尿痛,可推荐顾客到医院做镜检,尿液镜检无炎性细胞,则考虑中枢及周围神经病变如癔症。

膀胱容量减少性尿频

表现为持续性尿频,药物治疗难以缓解,每次尿量少。考虑膀胱占位性病变;妊娠子宫增大或卵巢囊肿等压迫膀胱;膀胱结核引起膀胱纤维性缩窄。

另外,尿道口息肉、处女膜伞和尿道旁腺囊肿等刺激尿道口,也会引起尿频。


西医·尿急、尿痛

尿急是指患者一有尿意即迫不及待需要排尿,难以控制。尿痛是指患者排尿时感觉耻骨上区,或会阴部,或尿道内疼痛或有烧灼感。

尿急常见于下列情况

1.炎症:急性膀胱炎,尿道炎,特别是膀胱三角区和后尿道炎症,尿急症状特别明显;急性前列腺炎常有尿急,慢性前列腺炎因伴有腺体增生肥大,故有排尿困难,尿线细和尿流中断等症状。

2.结石和异物:膀胱和尿道结石或异物刺激黏膜。

3.肿瘤:膀胱癌和前列腺癌。

5.神经源性:精神因素。

6.高温环境下尿液高度浓缩,酸性高的尿可刺激膀胱或尿道黏膜产生尿急。

引起尿急的病因几乎都可以引起尿痛。

疼痛部位多在耻骨上区,会阴部和尿道内,尿痛性质可为灼痛或刺痛;尿道炎多在排尿开始时出现疼痛;后尿道炎、膀胱炎和前列腺炎常出现终末性尿痛。


西医·少尿、无尿

正常成人24h尿量约为1000~2000ml。如24h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称为少尿;如24h尿量少于100ml或12h完全无尿称为无尿。

少尿无尿基本病因有三类: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药店常见病因主要为肾后性:1.各种原因引起的机械性尿路梗阻:如结石、血凝块、坏死组织阻塞输尿管、膀胱进出口或后尿道;2.尿路的外压:如肿瘤、腹膜后淋巴瘤、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前列腺肥大。


西医·多尿

正常成人24h尿量超过2500ml称为多尿。

持续性多尿有几个可能的原因。

1.内分泌代谢障碍

①垂体性尿崩症,因下丘脑-垂体病变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或缺乏,肾远曲小管重吸收水分下降,排出低比重尿,量可达到5000ml/d以上。

②糖尿病,尿内含糖多引起溶质性利尿,尿量增多。

③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血液中过多的钙和尿中高浓度磷需要大量水分将其排出而形成多尿。

④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引起血中高浓度钠,刺激渗透压感受器,摄入水分增多,排尿增多。

2.肾脏疾病:

①肾性尿崩症,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存在先天或获得性缺陷,对抗利尿激素反应性降低,水分重吸收减少而出现多尿。

②肾小管浓缩功能不全,见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酸中毒,药物、化学物品或重金属对肾小管的损害。也可见于急性肾衰多尿期等。

3.精神因素:精神性多饮患者常自觉烦渴而大量饮水引起多尿。


西医·伴随症状

1.尿频伴有尿急和尿痛度见于膀胱炎和尿道炎;尿频尿急尿痛存在但不剧烈而伴有双侧腰痛见于肾盂肾炎;伴有会阴部,腹股沟和睾丸胀痛见于急性前列腺炎。

2.尿频不伴尿急和尿痛,但伴有多饮多尿和口渴,见于精神性多饮,糖尿病和尿崩症。

3.老年男性尿频伴有尿线细,进行性排尿困难见于前列腺增生。

4.尿频尿急尿痛伴有尿流突然中断,见于膀胱结石堵住出口或后尿道结石嵌顿。

5.少尿:

①少尿伴肾绞痛见于肾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肾结石;

②少尿伴心悸气促,胸闷不能平卧见于心功能不全;

③少尿伴大量蛋白尿,水肿,高脂血症和低蛋白血症见于肾病综合征;

④少尿伴有乏力、纳差、腹水和皮肤黄染见于肝肾综合征;

⑤少尿伴有发热腰痛及尿频尿急尿痛,见于急性肾盂肾炎;

少尿伴有排尿困难见于前列腺肥大。

6.多尿:

①多尿伴有烦渴多饮可见于尿崩症;

②多尿伴有多饮多食和消瘦见于糖尿病;

③多尿伴有高血压,低血钾和周期性麻痹,可见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常用西药

药店中应对排尿问题的西药除了抗菌药外,以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物为主。

对于泌尿道感染来说,氟喹诺酮类药物是常见的经验用药,其耐受性好,可覆盖大多数病原菌,且在泌尿道浓度高。

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物主要有两种,一是非那雄胺片,其适应症主要为良性前列腺增生。药师重点应掌握的是其不良反应:

1.发生率≥1%不良反应主要是性功能受影响(阳痿、性欲减退、射精障碍)、乳房不适(乳腺增大、乳腺疼痛)和皮疹。该品使用一年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如下(括号内为安慰剂对照组,使用该品二至四年累计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阳痿8.1%(3.7%),性欲减退6.4%(3.4%),精液量减少3.7%(0.8%),射精障碍0.8%(0.1%),乳腺增大:0.5%(0.1%),乳腺疼痛:0.4%(0.1%),皮疹:0.5%;


2.产品上市后报道的其它不良反应包括瘙痒感、风疹及面唇部肿胀等过敏反应和睾丸疼痛。

二是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其也同样是针对前列腺增生所致的异常排尿症状。不良反应主要为:

1.精神神经系统:偶见头晕、蹒跚感等症状;


2.循环系统:偶见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


3.过敏反应:偶尔可出现皮疹,出现这种症状时应停止服药;


4.消化系统:偶见恶心、呕吐、胃部不适、腹痛、食欲不振等;


5.肝功能:偶见GOY、GPT、LDH升高;


6.其它:偶见鼻塞、浮肿、吞咽困难、倦怠感等。

上述不良反应重点在第二项——偶见血压下降,所以合用降压药时应密切注意血压变化,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和肾功能不全患者慎重使用。


中医·小便清长

小便清长,指尿液澄清而量多。

肾阳不足

小便清长而频数,兼见面色白光白,精神不振,腰膝酸软,形寒肢冷,气怯乏力,舌淡苔白。肾阳不足小便清长属阳虚证,为肾阳不足,封藏失职,膀胱失摄所致,故小便清长而频数,伴有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形寒肢冷等肾阳不足之证,治应温肾摄尿,可推荐桂附地黄丸。

阴寒内盛

小便清长兼见畏寒肢冷,腹部冷痛,得热痛减,大便溏烂,口淡不渴,舌淡苔白。本证由于寒邪直中,阴寒内盛,阳失温煦,气化失常,固摄水液失职所致,所以除见小便清长外,还有畏寒肢冷、腹部冷痛、脉象沉弦等阴盛内寒的表现。治宜温中祛寒,可选理中丸。

《素问·至真要大论》言“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可见小便清长多属寒证。但寒证需进一步辨别虚实,肾阳不足小便清长属虚证,阴寒内盛小便清长属实证。


中医·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指小便量少而排出困难的一种症状。

本症易与小便不通混淆。小便不通指膀胱中有尿液但排出困难,近于癃闭,而本症则为尿少或无尿。

肺气失宣

小便不利,眼睑浮肿,继而四肢甚至全身水肿,伴四肢酸重,发热畏风,咳嗽喘促,或兼咽喉肿痛,舌苔薄白。本证多因风邪袭肺,肺气失宣,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致。水湿泛溢肌肤,水肿自面目而及全身,为本证特点。本证为表实证,兼见畏冷发热、骨节酸楚、咳嗽喘促、咽喉不利等症。治当宣肺行水,可尝试通宣理肺丸或推荐就医。

脾阳不振

小便短少,身肿腰以下为甚,神疲体倦,面色萎黄,头重如裹,肢体困重,脘腹胀满,纳减便溏,四末不温,舌淡胖润,苔白滑。可推荐附子理中丸或推荐就医。

肾阳虚衰

小便不利,身肿腰以下为甚,面色白光白,喘咳痰鸣,心悸气促,形寒肢冷,腰膝酸重冷痛,舌淡胖有齿痕,苔白滑。可推荐桂附地黄丸或金贵肾气丸。

湿热内阻

小便短赤不利,心烦欲呕,口苦粘腻,渴不欲饮,纳呆腹胀,大便秘结或溏垢,舌红苔黄腻。可推荐八正合剂或清淋颗粒。

气滞湿阻

小便不利,口苦咽干,胸胁不舒,纳食减少,嗳气吞酸,食后腹胀,甚则腹大而按之不坚,舌红苔薄黄。可推荐服用柴胡舒肝丸或加味逍遥丸。


中医·小便频数

小便频数,是指小便次数明显增加,甚则一日达数十次的一种症状,简称尿频。

膀胱湿热

小便频数,尿急尿痛,尿道灼热感,小便短黄浑浊,口干而黏,小腹胀满,大便秘结,或见发热恶寒,舌红苔黄腻。可推荐服用八正合剂或清淋颗粒。

肾阴亏虚

尿频而短黄,伴眩晕耳鸣,咽干口燥,颧红唇赤,虚烦不寐,腰膝酸软,骨蒸劳热,五心烦热,盗汗,大便硬结,舌红苔少。可推荐知柏地黄丸。

肾气不固

尿频而清长,或兼尿遗失禁,伴面色白光白,头晕耳鸣,气短喘逆,腰膝无力,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薄白。可推荐桂附地黄丸。

小便频数有虚实之分,虚证以阳虚为多,尿液偏于清长;实证多因湿热,常兼尿急尿痛或排尿不适感。


中医·尿后余沥

尿后余沥不尽,是指小便后仍有余沥点滴不净的症状。

肾虚胞寒

小便次频而清长,溺后遗沥不净,神疲体倦,腰背酸软,四肢不温,舌淡苔白。

中气不足

小便后余沥点滴,时作时止,遇劳即发,面色白光白,精神困惫,纳减便溏,少腹坠胀,舌淡苔白。

上述二证均属虚证,鉴别要点为肾虚胞寒以小便频数清长,腰膝酸软,四末不温,遇寒加剧,常见于年高者为特征,治宜温肾固涩,药用金匮肾气丸;中气不足以精神困惫,纳减便溏,少腹坠胀,常见于壮年为特征,治宜补中益气,可推荐补中益气丸。

膀胱湿热小便频数,色黄或浑浊,尿后余沥点滴不净,伴尿道灼热疼痛,舌红苔黄腻。多因湿热蕴结下焦,气化失司,膀胱不约,致尿后余沥。辨证以尿频、尿急、尿痛,小便色黄或混浊为特征,治宜清热利湿,可推荐八正合剂或清淋颗粒。

尿后余沥一症,应分虚实。虚证居多,每与小便清长、夜间多尿、小便频数等症并见,治法不外温补固涩;实证每与尿频、尿急、尿痛并见,治法总宜清热利湿。


中医·夜间多尿

夜间多尿指夜间小便次数及尿量增加的症状。一般夜尿次数在二、三次以上或夜间尿量超过全日的四分之一,其甚者夜间尿量可接近或超过白昼尿量。白昼小便正常,独夜间尿多,为本症之特点。

《罗氏会约医镜·论小便不禁》言“所以少壮者,阴阳两足,夜少小便,及至老年,夜多小便者,水火俱不足也,治以八味地黄丸,去泽泻,加骨脂,即右归饮亦妙”。

肾主水,司开阖,膀胱主藏尿液,故夜间多尿责之于肾和膀胱;又昼为阳,夜为阴,夜间阴盛阳衰,因此,夜间多尿实为阳气虚弱所致。

肾阳虚惫

夜间多尿伴小便频数,尿有余沥,甚至小便失禁或遗尿,耳鸣重听,腰背酸楚,滑精早泄,舌淡胖苔薄白。可推荐桂附地黄丸。

脾肾两虚

形寒肢冷,体倦神疲,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纳减便溏或下利清榖,小便频数,夜间为多,舌淡胖苔白。可推荐脾肾两助丸、健脾益肾颗粒或补肾健脾口服液。脾肾两虚夜间多尿多因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阳,致脾肾两虚,下元温摄不固,故于夜间阴盛阳衰之时尿量增多,其与肾阳虚惫夜间多尿的鉴别要点是:肾虚的耳鸣腰酸和脾虚的形体消瘦、肢冷不温、纳减便溏同时兼见。


中医·小便疼痛

小便疼痛,简称尿痛,指排尿时尿道发生刺痛、灼痛、涩痛、绞痛等,同时伴有小便淋漓不畅。

《素问》称小便疼痛为“淋”或“淋閟”。《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又列“石淋”、“气淋”、“膏淋”、“劳淋”、“热淋”、“血淋”、“寒淋”等。

《中医临证备要·小便刺痛》言“一般外感发热和阴虚内热证中,也有尿时灼热微痛感觉,量少色黄,不作淋证看待。”

下焦湿热

多见于“石淋”、“血淋”及“膏淋”等实证。临床表现为小便热涩疼痛,尿色紫红,或小便浑浊如泔浆或小便挟有砂石,绞痛难忍,常伴少腹拘急或腰腹绞痛。口苦口渴,纳食减少,大便不爽,舌红苔黄或黄腻。应推荐排石颗粒或尿石通丸。

心火炽盛

表现为小便热痛,尿短黄,面赤咽干,渴喜冷饮,口舌生疮,心中烦热,夜寐不安,舌尖红赤,苔黄。应服用导赤丸或小儿导赤片。

下焦血瘀

属于“血淋”范畴。临床表现为小便刺痛或涩痛,伴小便浑浊、尿血、尿液呈紫黯或夹血块,少腹疼痛,肌肤甲错,口唇发紫,舌黯有瘀点。应推荐就医。

肝郁气滞

临床表现为小便涩痛,刺痛,头晕目眩,口苦,胸胁胀满,少腹胀痛,妇女可见月经不调,舌质青,苔薄黄。应推荐舒肝丸或加味逍遥丸。

本症实多虚少,故常重视实证而忽视虚证。《景岳全书·淋浊》谓“然淋之初病则无不由于热剧,无容辨矣,但有久服寒凉而不愈者,又有淋久不止而痛涩皆去而膏液不已,淋如白浊者,此惟中气下陷及命门不固之证也。”此即“气淋”虚证,当责之中气不足,特点为小便涩痛有迫切感,伴见脾虚气陷之证,治宜补中益气,可选用补中益气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