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著名学者张中行为帮助巨赞法师编辑佛学月刊,特向俞平伯先生约稿。于是,俞平伯写了篇题为《今世为何需要佛法》的文章,被张中行推荐发表在佛学月刊上。
过了一段时间,俞平伯写信询问稿费事宜。张中行对此感到十分惊讶,认为一个赫赫有名的诗人、作家、红学家,怎么会斤斤计较稿费这样的小事呢?因此,张中行对俞平伯产生了不好的看法:此人太俗气。
俞平伯去世之后,张中行偶然在《新文学史料》中读到了一段文字后才明白:当时俞平伯全家的生活极端困难,甚至到了靠夫人典当度日的地步。此时,张中行为自己对俞平伯的误解而深感不安和惭愧。于是,他写下这件小事,以自责之心告慰故人。在此文中,张中行检讨了自己在不了解俞平伯困苦处境的情况下,贸然对其人格妄下结论,实在是一件很不客观的事情。
与被季羡林赞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的张中行相似,孔圣人也有过给学生颜回轻易下结论的教训。
《吕氏春秋》中记载:孔子被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时,曾只能以野菜充饥,以至于7天没有吃到粮食。
那天孔子躺在床上睡觉,颜渊外出讨米,讨回米后赶紧生火煮饭。饭差不多快煮熟了的时候,孔子看到颜回抓起锅里的饭就吃。孔子为此很不高兴,认为颜回不守规矩。
过了一会儿,饭熟了,颜回恭恭敬敬地请孔子吃饭。孔子故意说:“今天我梦见了祖先,要用干净的饭去祭祀。”颜回说:“不行,刚才有灰尘掉在了锅里。扔了太可惜,我就把它抓起来吃掉了。”
孔子听后很有感慨地说:“按理说,自己的眼睛最可信,然而事实告诉我,眼睛也并非全可信;应该相信自己的心,但心也不足以完全信任。弟子们应该记住:了解一个人真是太不容易啦!一个人也太容易被误会了!”
张中行和孔子的故事可以告诉世人,在了解一个人之前,不要轻易下结论;即使在了解一个人之后,也不要轻易下结论。因为事情有时很复杂,不能靠一时一事对一个人品头品足,更不能靠一时一事对一个人的一生一世盖棺论定。
本期编辑:刘佳
来源:《经营与管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