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内外新药联合创新环境和机会的综述分析——“中国新药走向世界的征程”2015论坛摘要

来源: 华领医药/huamedicine
转载自《中国医药科学》费菲/文


国内外新药联合创新环境和机会

  原罗氏中国研发中心首席科学官陈力博士一手创办了创新型医药公司——华领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华医药(香港)有限公司,形成了以“自主创新、临床引进创新和市场引进创新”为核心的产品开发链,在全球筛选百余个新药项目,确定投资3个全球首发创新药,在中国走出一条新药“联合创新”之路。

  HMS5552为第四代小分子葡萄糖激酶激活剂药物(GKA),这类药物能增加葡萄糖激酶的活性,提高胰岛对血糖变化的敏感性,修复糖尿病患者丧失的糖促胰岛素分泌的功能,从而有效降低血糖。默沙东、阿斯利康等公司尝试开发类似药物失败,但辉瑞和华领医药没有放弃尝试,目前辉瑞产品已进入Ⅱ期临床,而曾任罗氏中国研发中心首席科学官的陈力博士,则从罗氏获得HMS5552的全球开发权,2014年带领华领医药团队在中国完成了多中心Ⅰb期临床研究,Ⅱ期临床研究进入FDA评审阶段。华领团队近期刚刚完成HMS5552的Ic临床研究,用分子标记物识别药物有效糖尿病患者人群,使治疗有效率达到90%以上,并伴有胰岛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下降等治疗效果。这是在糖尿病治疗领域首次采用个性化治疗理念,在中国完成的一项临床研究,为糖尿病的个性化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陈力介绍说,肿瘤治疗效果的不断提高,体现了人类对疾病的判断和诊断水平提高的一个过程,也是分子诊断+靶向药物用于个性化医疗的研究结果。罗氏公司研发的赫赛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由于早期研究临床应答并不好,赫赛汀在早期开发时并不被看好,后来科学家发现,乳腺癌患者对赫赛汀的药物作用靶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在不同的患者中是不一样的,把HER2基因高表达的患者单挑出来使用赫赛汀,就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和较高的10年生存率。

  在整个药物研发过程中,如果能发现准确描述疾病的手段,再针对描述给予相应的治疗,肿瘤、糖尿病等重大疾病就能获得很好的治疗机会。建立在科学技术研究基础上的核心理念的突破和变化,形成了临床医学研究、自然科学研究结合转化的新型模式,对新药研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梅奥诊所Edith Perez发表在2014年10月《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标准化疗+一年曲妥珠单抗(赫赛汀),可使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10年总体生存率从75%提高到84%,总体生存率提高37%,10年无病生存率从62%提高到74%。

  美国总统奥巴马今年提出的“精准医疗”概念,被称为新的医学概念,实际上医学界和科学界具有创新意识的领军人物在20多年前就已在应用,并取得了很多成绩和实例。科学在整个药物研发中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事实上,我国正处在一个非常好的阶段,能运用已得到巨大提升的全球知识、产业、技术转移能力,在互联网能随时随地拿到相应的信息和资料。我们是很有可为的。

  分子诊断(Molecular diagnostics)的概念已经从最早的表型Phonotypical markers,发展到分子标记物malecular markers和基因遗传genetic marker,表观遗传Epi-genetic marker领域进行系统分析,由此研发的分子靶向药物(Targeted medicine)不单是针对每一个靶点,还基于信号通路(pathway)、器官(organ)、系统(system),而这些目标都在临床上得到了实现,做到了个体化治疗。

  “2010年我们曾做过分析,从生物医药的研发环境来看,1995年创新产出效率不断攀升,到2000年开始下降;从2001年到2010年的10年,被称为创新的拐点——我们的资金投入增加,但创新能力却在下挫。”陈力表示。2009~2010年前后,跨国公司、生物技术公司或投资机构等对这一现象持有两种态度:一是生物医药的研发创新能力有可能回升,二是继续投入,但创新产出还是会继续下降。从那时到现在,业内出现了两大阵营,第一方相信生物医药研发创新在这些领域还有很多机会,围绕个性化治疗和转化医学的技术和思路,能把创新推向新的高潮;另一方则认为创新产出下降是生物医药产业的特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到今天已到达尽头,人类对疾病的认识和人体疾病发生发展的控制能力,缺乏突破性的技术能力,与其冒风险创新,不如去做仿制药,或转投其他行业。

十年之变,科学驱动新药研发

  陈力介绍,2014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41种新药当中,突破性新药有9个,具有新型的作用机制而首次获批的有17个(占总数的41%),抗肿瘤药有8个,抗生素新药4个,治疗Ⅱ型糖尿病的新药(new drugs to treat type-2 diabetes)4个,治疗丙肝的新药2个,17个治疗罕见病的新药。在41个新药中,65%的新药是通过引进或收/并购的模式带来的,还有三四家通过收购引进模式建立产品链并首先获批。

  2005年至2015年的10年全球新药研发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FDA新药批准的数量,从2005年的20个,逐渐上升到2014年的41个。四大重要因素导致了这一变化:一是转化医学研究的启动和开展,带来对人类疾病认识的科学化,让制药公司和临床医生可有效探讨人类基因研究过程及治愈方法;二是高通量技术的普遍实施带来医药研究技术的革命化,采用平行试验设计、实施和结果分析,可在科学上对多个假设进行同时的试验研究,获得系统的结果,实现了“大科学”的研究路经;三是疾病诊断的现代化,临床研究的科学化,信息技术的普遍化使整个生物医药研发创新;而最后不可忽视的是药物审评的科学化、国家政策的现代化在过去10年中不断提升改变,力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陈力指出,2014年美国新药审批有两个特点值得注意,FDA一次批准了4个糖尿病新药上市,这是十分罕见的。过去在糖尿病领域,由于药物安全性测试方面过不了FDA这一关,一些公司甚至因此面临倒闭或更名的困境。在整个研发思路和定位上,治疗常见病或慢性病的药物安全性比其他疾病的要求更高。很多公司因此放弃了糖尿病类似产品新药的研发,这次4种糖尿病新药上市,将为今后全球糖尿病治疗带来很好的促进作用;另外在丙肝治疗领域,目前美国也有2个新药领先全球。

  什么是创新药?国内外对创新药的概念是否统一?陈力解答了这个他曾经也很困惑的问题。他说,美国FDA在2014年批准了41个创新药(Novel New Drug)上市,FDA的药品评价和研究中心(CDER)的报告中,该中心主任Dr.Janet Woodcock 对创新药(Novel New Drug)作出了定义。她说,CDER每年都会批准上百个新药(new medication),但其中大部分都是过去的品种改进,比如已获批产品的新剂型,或节省成本的通用配方。创新药是指在具有真正创新性的产品中,那些能把临床医疗提升到一个更高水平的新药(Which we refer to as “novel new drugs”,are among the more truly innovative products that often help advance clinical care to another level)。每年年末,CDER都会对这些当年批准的新产品进行总结。(编者注:2014年2月1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改草案)》第十二条:新药申请,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的注册申请。对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适应症的药品按照新药申请的程序申报。生物制品按照新药申请的程序申报。)

  陈力介绍,Dr.Janet Woodcock 从Impact(作用)、innovation(革新)、predicability(可预测性)、access(通过率)4个方面对CDER的工作进行了概述。她首先提到了CDER促进公共健康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每年审批的新药当中,有17种(占获批新药总量的41%)的药物是首创一类新药(First in Class)和治疗罕见病的药物。

  2012年正式实施的《FDA安全与创新法案》中,开通了4条新药特别审批通道,即快速通道(Fast Track)、优先审评(Priority Review)、加速批准(Accelerated Approval)和突破性药物(Breakthrough Therapies),加快创新药推向市场(methods for expediting innovative novel new drug to market)的过程。在41种创新药中,有25种(61%)被指定为优先审评,设定的审评阶段为6个月,而非标准的10个月。“突破性药物”与“快速通道”都是为了加速严重或致死性疾病的药物研发与审批,只是“突破性药物”能得到FDA更加密切的指导,取得认定所需提供的证据要求更严格。FDA在收到申请60天内给予答复。

  可预测性指的是98%的药物能在《处方药消费者付费法案》(PDUFA)目标日期前完成。从通过率来看,32种(78%)的药物在第一个审批周期(cycle approval)获批;63%(26种)的药物是在美国首次申报,在全球其他地方还未申报过。其中很多公司是跨国公司,国外公司在美国设立机构进行研发并进行首次申报。

  陈力最后总结说,在美国CDER的审查中,2014年有41%的药物是首创一类新药(First in Class),其中78%的药物一次性通过。除了转化医学为我们带来对人类疾病认识的科学化之外,医药研究技术的革命性进步、科研手段的突破性进展在审评和国家政策方面,对药物研发也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

《中国医药科学》:

陈力博士,您好!“中国新药走向世界的征程”论坛是一个民间药品企业学术会议,请问会议的目标和意义是什么?
陈力博士:

“征程”的第一步,就是先摸清(世界新药研发)“战场”的情况,对今后国家层面的新药创新,以及中国企业在目前的环境和条件下寻找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机会,为未来10年甚至20年的长期发展规划,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此次“中国新药走向世界的征程”会议的几个发起人是想通过会议讲座这种形式,通过理念、思路的理清和分享,推进中国创新药物为世界所认识的进程。目前中国创新药正在不断涌现,选择在这个时机提出这个议题,非常有意义。会议主旨是介绍国外对创新药的定义,以及国际和国内药物创新环境和创新机会。如果每一家参会企业都能在会议中有所启发和受益,从而为他们今后企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就实现了我们的目标。从昨天会后的反馈情况来看,大家都希望能把这个会议继续办下去,并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