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玻璃心害死人

来源: 智通医药/zhitongyiyao

 

        “付我这点工资,还要我干这么多活!”

        “都这么晚了,凭啥还要我加班!”

        “外面有好多好机会,又有创业的项目,俺到哪都有坑!

 

        问问我们自己是不是这样在工作的,一遇到批评就立即对抗,一遇到新任务就立即拒绝,一不开心就想着“老子不干了

很多人把这一切都归咎于没找到一个好老板。于是会辞去工作换个老板。但现实发现同样的情景仍会在新工作中上演,因为真正让你感到委屈的真正原因不是别人的态度,而在于你有一颗易碎的玻璃心。


一、收起玻璃心是上司对你的期待


        滴滴总裁柳青在谈到对团队的期待时,第一点就是希望团队要有心力”——放下玻璃心,换一个钢的、铁的回来。

在营销团队和市场团队,我一直很苛责的,他们基本上递过来的上面的产品基本都被打回原形,从来都是讲不好,很少很少鼓励。我们一定要突破,在品牌上做突破,在营销上做突破,不能再被人看为是很LOW的品牌,不能只跟补贴在一起。

 

蚂蚁金服首席执行官彭蕾在一次会议中发表自己对于什么是合格人才的看法,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皮实

 

1)就是足够聪明,包括智商和情商,要有直觉、充分发挥感性的力量;2)乐观,站得高自然看得远,只有眼光长远才不会计较眼前的困难;3)皮实,就是不要有玻璃心,一碰就碎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很难有谁会顾及到彼此的情绪。

 

可见,负能量和玻璃心的员工是不受欢迎的。有时,这些坏情绪的滋生连自己都觉察不到,但其产生的危害却是不可忽视的:不仅影响自己的工作效率,还会影响整个团队的士气。世界上没有一个老板是想真正去打击员工和同事的。


二、批评是负面反馈帮你看到进步的空间


        乔布斯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发现了很多才华横溢、不甘平庸的A级人才。假如你找到真正顶尖的人才,你不需要悉心呵护他们自尊心。因为这样的人知道自己很棒,心思全都放在工作上,在他们的价值观中,工作表现才是最重要的。

 

什么才是对于员工真正有益的管理方式呢?乔布斯的做法是,当员工犯错误时,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们哪里做得不好,用无可置疑的方式告诉他们你的工作不合格这是让人快速成长的途径,也是一个人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

 

抛弃了玻璃心,拥有更坚强的内心,你会发现自己得到很多好处:当领导完全放手把工作交给你时,或许正是源于你们之前一遍一遍地沟通、试错而产生的信赖;当老板对你的进步竖起大拇指说干得漂亮时,你是否觉得从前那些被虐、被骂的惨痛经历都有了新的意义?

 

所以说,那些打不倒你的东西,终将使你更加坚强!如果老板对你冷漠得不闻不问、不理不睬时,才是真的危险——你已经被边缘化了。老板愿意与你沟通,提出反馈,要求更高,希望你担当更重要的项目,这才是最认可你的方式。


三、太情绪化=难担大任企业需要真正做事情的人


        每天需要同时处理很多事情,需要为事情的进展及结果负责,而不是为员工的情绪埋单,老板甚至无暇顾及到严厉的批评和无情的否定对一个人造成的伤害,因为创业公司要想活下来,需要的是不断完成的目标以及能够管理自己情绪的高效团队。太情绪化的员工不能要


对于员工来说,情绪化是职业发展的大敌,因为太情绪化的员工难担大任。情绪化的员工不仅影响自己能力的发挥,还会为周围的同事散播负能量,产生消极的影响,这一点是职场最为忌讳的。

 

对于团队领导来说,很多时候要面对的是没有帮助、没有理解甚至连退路都没有的情况。你能做的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去影响和带动别人,与团队一起努力走出低谷。在任何公司和工作中,都没有什么事被规定下来必须谁做谁不做。职场红人永远都是哪些有眼力见儿的人。


四、如何面对批评?你要做的有这些


        否定、批评在职场中都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当你的心灵受到创伤时,你可以按照下面的三个步骤来重新审视自己。


第一:调整心态,从一种对抗的逆反心里变成虚心接受的态度。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倾听多方面的意见,才更容易明辨是非,做出理性的判断。

第二:向批评者提问,确认关键信息的准确性以及自己是否完全理解,弄明白他们到底想表达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说这些。以是否对完成目标有益为判断准则,而不是暗自揣摩他是否是在针对我。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出发点,尝试从新的立场看待问题,你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第三:如果确认对方的批评是有效、有益的。那么不要犹豫,马上采取行动正是一名高效执行人才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有句话叫做:批评你的人才是你的贵人。

经济学告诉我们,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身在职场,就要懂得用结果证明自身价值的道理,抱怨和情绪化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产生了很大的内耗,学会为自己的情绪负责,才是一个成熟的职场人应有的职业素养。

 

商业和创业都是九死一生的事情,好好向自己的老板用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