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回访难?其实这里有门道……

来源: 三立医药管理咨询/slpxch

娅琴是G药店的店长,那天在交流关于门店如何进行电话回访时,娅琴说:“员工不太愿意去做这件事,有时候应付差事一样打了,语气很生硬,没说两句,顾客就挂了电话。”

 

“另外,有时候嘛,打电话给顾客,顾客不太乐意,也有一些顾客不接,有的接了说在忙,也有一部分顾客是非常感谢的,但是总体来说有点难!”

 

笔者在一家百强连锁的免费测量血压血糖区,看到了一份打电话的名单,注明了接与未接,有约1/3的是没有接的,在名单边上,是一份“标准话术”,即打电话给顾客时应该怎样说,笔者想,这位员工在打电话的时候,可能就是照着标准话术念给顾客听的,而这并不是我们所想要的!

 

针对慢病管理,很多人都提出进行回访,从操作角度来看,电话回访是简便省事的一种方式,但是却忽略了这里面潜在的问题。


我们看到娅琴的难处,其原因在这样几点:


一、员工电话回访心态。


对于员工来说,对慢病用药顾客进行回访,这是工作之外的一件事情,本来导购就可以了,现在还要进行“电话营销”,实在是有些受不了。

 

员工心里面不接受,自然,也不乐意去做,只是完成交差就好了,所以,打了,没人接,那就不是自己的事;打了,顾客不高兴,那也不是自己的事;打了,与顾客聊不到一块,也不是自己的事。

 

而电话回访的目的是为了跟进用药,了解顾客信息,帮助顾客,给予顾客专业建议,因为心态没有摆对,一切都歪了。


二、电话回访技巧缺失。


电话沟通,是需要较多的技巧的,包括怎样通过声音来了解顾客,怎样传递自己的善意,怎样在电话取得顾客的信任,这些都是需要一些技巧培训才能实现的。


三、标准话术是否可行。


笔者看到那份标准话术时在想,如果照着话术去与顾客交流,十有八九顾客会觉得不对劲,因为不是出自人与人的交流,要知道,本身电话沟通已经有一道天然屏障——看不见,再加上生硬的话术,更会让人觉得“奇怪”。


在与同事们进一步交流后,大家纷纷说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整理如下:


一、用方言,像平常说话一样聊。


这是被大家普遍认可的一种方法,打电话给顾客时,话语自然,先聊一聊,套套近乎,说一下上次在我们店里面买的药,用了之后怎样,有什么问题吗,之后再说一下专业的建议,这样很自然的话题,更容易被顾客接受。

 

如果能用方言,自然更好!


二、培训沟通技巧。


这里,一是要注意时间不宜长,电话回访时间应控制在5分钟以内,员工在打电话时,对时间要有掌控意识,不能漫无边际,同时,对整个电话沟通的思路要很清晰。

 

在沟通中,不要着急,如果顾客正在忙,要理解,不能为了完成自己回访任务而匆忙说几句,可以换时间再打。

 

另外,一次性打电话不宜过多,因为一个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打多了,耳朵也会疼,再说回访重在坚持,而不是一时兴起。

 

提醒的内容宜以帮助顾客为主,不要去推荐产品。另外,在打电话之前,要对顾客有一个了解,比如顾客姓名、年龄、住址等,他在我们店里面买过什么药,什么时候买的等。有一些顾客在第一次接到电话后,说了以后不要再打给他了,要特别标记,有一些企业,顾客说了不要打,结果下次的回访资料中还有他,一打去过,人家能不发火吗?

 

换句话说,电话回访是需要培训的,不是说随便发一叠顾客资料给员工,回去打就好了,那样可能还会起到反作用。

 

至于标准话术,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思路,却不能生搬硬套,与顾客互动是一个灵活应变的过程。

 

从某种角度来看,也许交给专员去做会更好,每个门店设一人,对他们进行培训,同时有专员津贴,从A类店试行,再逐渐推广至B、C类门店。


三、回访重点顾客。


其实,门店员工还要完成在店的基础事务,能用来打电话的时间也有限,而且,撒网式的打电话收效可能并不好,也许分类后,对重要的顾客进行回访才是对的,一是要选择一些有价值的顾客,二是要选“对”的顾客。

 

针对慢病回访,员工还需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所以说,回访看起来简单,要做好,做得好的人却不多,但是,总有人做得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