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周围关节对称性滑膜炎为主的自身免疫性、慢性全身性风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0.33%。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皮下结节形成、游走性关节肿痛、晨僵等,病程长,且反复发作,病情严重者易造成关节功能障碍及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对该病的治疗也十分重视,该研究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临床资料:
选取贵州省威宁县人民医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门诊收治的7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其中男41例,女26例;年龄22~61岁,平均 52.5岁;病程1.5~24个月,平均6.5个月。病变活动分期:急性活动期43例,亚急性活动期33例;功能活动分级:Ⅱ级12例,Ⅲ级50例,Ⅳ级14例。全部病例诊断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协会7项诊断标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8)和对照组(n=38),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案:
两组均给予一般治疗,包括体息、关节制动、功能锻炼等。对照组在发病早期给予强的松10 mg清晨顿服,1次/d;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25 mg,3次/d;口服甲氨蝶呤1 mg,每周一次。病情缓解后,停用强的松。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正清风痛宁肠溶片,40 mg/次,3次/d,饭后口服。治疗一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患肢握力以及晨僵时间并检测血沉、C-反应蛋白和类风湿因子变化情况。治疗期间如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并对症治疗。
结果:
治疗组握力、晨僵、血沉、C-反应蛋白和类风湿因子检测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药正清风痛宁肠溶片联合西药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能有效缓解症状、恢复关节功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内容摘自“赵德贵.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3):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