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下新常态:药品市场或终结两位数增长?

来源: 医药供应链联盟/cmsu168

  据预测数据表明,2016年药品终端市场增长约7.3%,自药品市场整体增速由2014年的13.3%下降至2015年的7.6%再创历史新低。 

高速增长红利消失,药品终端驶入慢车道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人口红利、医保扩容等支撑高增长因素的消失,药品市场两位数增长的时代或已结束。

  2015年中国全年GDP增速为6.9%,为改革开放以来低点,2015年是中国经济运行相对困难的一年,改革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2016年5月,中央“权威人士”把中国经济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增长趋势定调为“L”型;预计未来几年时间内,中国经济仍然会受到非常大的下行压力,医药行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不仅是中国,从全球来看,药品市场整体增速也不尽人意,去年全球制药前10强中有8个企业同比负增长。

六大终端:等级医院的市场位置仍难以撼动

  首先,城市等级医院仍作为第一大医疗终端地位仍难以撼动,虽然国家一直在倡导分级诊疗、降低药占比等政策,但由于政策落地实施的滞后性,以及民众就医习惯的根深蒂固,其市场规模仍稳居第一。据数据,2015年,城市等级医院市场用药规模达到7515亿元,同比增长5.8%,复合增长率为16.5%,增速明显下滑,预计2016年增长8.1%,用药规模将达到8127亿元。

  其次,随着“十二五”收尾,加上零差率区域扩大等,县域等级医院市场的高速增长开始放缓。2015年,县域等级医院市场用药规模为2470亿元,同比增长9.7%,预计2016年增长6.4%,市场规模约2629亿元。总体来看,等级医院用药仍然地位稳固,未来一个时期内仍然是规模最大的药品终端。但结合政策导向,医院终端的增长将逐渐放缓。

  另外,在基层方面,城市基层医疗市场较2014年增长11.1%,复合增长率为18.7%。受医改的政策利好影响,城市基层医疗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增长趋势,增长率领先四大医院终端。农村基层医院市场增长速度最低,较2014年增长1.9%,尽管新医改将国家的财力重点投放到基层市场,包括乡镇卫生院、社区门诊、个体诊所等第三终端市场,但该市场仍然以普药需求为主,规模和增速在短时间内难以提升,市场规模和需求习惯的转变仍需假以时日。

  而零售药店方面,得益于处方外流、各地医药招标降价较大、外企弃标渠道转移等因素影响,其增速保持了超行业水平的态势。零售药品市场(不含药材)2015年增长11.6%,规模达2260亿元,比2014年的增长率回升3个百分点,复合增长率为11.7%。预计2016年,随着整体药品市场的增长趋缓,零售终端市场药品增长率将下降至8.1%,增长至2444亿元。

  最后,2011年开始发力的网上药店,目前整体比重依然仅在1%左右,而未来的发展仍需视政策的走向来定。

市场力量进一步释放,零售药店或将成为药品销售的主要终端

  虽然目前等级医院的地位仍难以撼动,但以“看病不贵、看病不难“为目标导向的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大背景下,医药分家是大势所趋。在这个过程中,零售药店有望切割医院门诊药房的份额,整个药品零售行业可能迎来医院药品(特别是口服中成药和慢性病用药)市场分流带来的千亿级蛋糕。

  据数据,2016年零售市场预计将以8.1%、高于整体增速的水平增长,处方药增长12.1%,远高于OTC产品5.4%的增长。从数据的对比也可以发现,处方药从医院向零售转移的迹象非常明显。随着医改的推进,这种转移速度还会加快。

  不过,在这之前,零售药店需要适应医药流通领域的高压监管态势。两票制、GSP飞检等“常态化“,以及营改增等新政的实施,无不表明国家意在对流通领域实施更严格的监管,“优化药品购销秩序,压缩流通环节”,从而实现药品质量监控和控制中间环节价格,加速优胜劣汰。

  简单来说会有两个方面的趋势:一方面,引发行业洗牌,提升行业集中度。另一方面,市场规范化提升,企业寻求转型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在医院看病,到药店取药,让老百姓自由选择“被写入了国务院2016医改重点中,强调了鼓励患者凭处方自由选择至零售药店购药,发改委《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其重点也是鼓励医疗机构处方外流,并要求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药品通用名开具处方,并主动向患者提供处方,保障患者的购药选择权。据了解,截至目前,上海、柳州等地已经开始处方外流的试点,政府在尝试打通等级医院、社区医疗、社会药店、医保支付等资源。



热门平台推荐:中国医药供应链联盟

微信号cmsu168 

热门指数:★★★★★

热门平台推荐:采购经理人俱乐部

微信号caigouclub

热门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