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海归,却是全国最牛博导和最年轻的院士!

来源: 全球生物医药导师研讨会/biogot

他26岁时硕士论文太优秀被破格授予博士学位,28岁破格晋升为当时我国最年轻的医学教授。32岁晋升为博士生导师,33岁担任全军免疫与基因治疗重点实验室主任,35岁并申报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并于41岁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指导的12位博士生入选全国优博,被称为“全国最牛博士生导师”。

此外,他还是当时我国最年轻的将军。

更令人惊奇的是,这样一位顶尖的科学家却没有国外的学习经历,是个纯正中国本土培养的顶尖科学家。

他就是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曹雪涛。曹雪涛院士的人生履历,在大多数人眼里充满了无数的惊叹号,本期我们就来看一看一位本土培养的超级大牛科学家的彪悍人生:

1964年,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

1981年,17岁,本科就读于第二军医大学海医系;

1986年,22岁,在第二军医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1990年,26岁,硕士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因硕士论文优秀被直接授予博士学位。随后开始在第二军医大学任教;

1991年,27岁,成为全校最年轻的学科带头人;

1992年,28岁,破格由讲师直接晋升为教授,是当时国内最年轻的医学教授;

1996年,32岁,被晋升为博士生导师;

1997年,33岁,担任全军免疫与基因治疗重点实验室主任;

1998年,34岁,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2003年,39岁,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3),实现了军队医科院校这个奖项零的突破;

2005年,41岁,晋升少将军衔;

2005年,41岁,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当时最年轻的院士;

2012年,获得中国工程院评选的第九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工程奖”;

2013年,当选为《细胞》新一届编委;

2015年,被授予2015年《自然》杰出导师奖;

2016年,获陈嘉庚科学奖生命科学奖。

没有出过国的“土博士”

1986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美国科学家雷纳托·达尔贝提出了震惊世界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同年在中国,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的一间小阁楼里,22岁的本科生曹雪涛没了白天黑夜。

当时的曹雪涛还没去想那个让科学家倾其心智激烈角逐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他惟一的念头是考著名免疫学教授叶天星的硕士研究生。在生命科学中,免疫学举足轻重,国际一流科学家无不在此出绝活儿,颇具意味的是,历数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获奖最多的领域即是免疫学。本来,曹雪涛是可以免试读研究生的:他毕业成绩优秀,推荐非他莫属。不料叶老甚至见也没见他,甩过一句话:我不要免试的,考上来算。30∶1的录取率,两个月的复习时间,一旦不取,免试莫谈。曹雪涛来了倔强劲儿,考就考,不舍昼夜的两个月。终于,作为“总分第一名”他走进了叶老的实验室。

在曹雪涛的硕士毕业论文答辩会上,他的《白细胞介素Ⅱ激活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直让专家评委拍案称奇。一致认为论文在四个方面有独到的创新见解,已达到博士生的毕业水平,建议他马上参加博士生入学考试以补修博士生第二外语等课程。

在1990年博士毕业时,曹雪涛和第二军医大学的其他11名医学博士一样,要选择到国外留学。但是当年近80岁的导师叶天星到医院看望正因胃出血住院的曹雪涛,并且挽留这位才华横溢的学生时,曹雪涛被打动了。后来一篇描写曹雪涛的文章说,叶天星老先生当时对曹雪涛说:“我一生有两大遗憾:一是没能把二医大免疫学科建成博士点,二是没把教研室建成全军重点实验室。你年轻,有才华,希望你留下来,完成我的夙愿。”山东人的豪气顿时在他胸中激荡,让这位年轻人一口答应这位他待之如父的导师,要留在国内,“干一干”。 

一句承诺,一生鞠躬尽瘁

一台显微镜、一台离心机、一个超净台、7个人。

留在第二军医大学免疫教研室的曹雪涛发现,想要完成他对导师许下的承诺,几乎是痴人说梦。年仅28岁的他被推上了教研室副主任的位置,教研室老主任徐志工教授说,你尽管抓科研,行政管理我来。长他10岁的师姐田野苹教授说,我们全力支持你。学校首长付翠和少将一番话滚烫滚烫:有什么困难就说,咱们科研部、训练部、校务部……都支持你。

面对大家的殷殷期盼,曹雪涛心中冒出的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将前进的目标瞄准国际前沿课题——细胞因子治疗肿瘤,即肿瘤免疫治疗,誓要做出最有影响的论文和成果。此后,基础部六楼常常亮着彻夜不息的灯光,此后,免疫教研室的成果便一发而不可止。

曹雪涛主持的"高活性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与细胞因子综合过继免疫疗法治疗癌症的研究"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他的《基因工程新型白细胞介素Ⅱ的大规模纯化》通过国家药审进入二期临床试验;随后又主持完成了近10种人和小鼠细胞因子的基因克隆、表达纯化、生物活性的研究,为国内大规模推广这些细胞因子开展实验和临床研究打下基础。

随后他们的团队提出了数条新的肿瘤细胞因子基因治疗的途径并探讨了相关机理,提出了新的学术观点。到1999年,曹雪涛和他的同事们已在《免疫学》、《基因治疗》等国内外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引资4000万元。1996年,免疫学教研室被正式授予博士学位授权点;1997年,免疫学教研室成为全军免疫和基因治疗重点实验室。

与免疫学“共舞”

免疫学一直是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的前沿热门学科,有太多的空白点尚未攻破。多年来,围绕着天然免疫识别机制与肿瘤免疫治疗,曹雪涛带领其研究团队做出了系统性、创新性的研究工作,推动中国免疫学走向了世界。

2004年,Nature Immunology杂志发表了由曹雪涛领衔的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的、具有重要免疫调节作用的新型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创新成果。这是该杂志创刊以来第一次刊登由中国科研人员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

国际著名免疫学家肯·萧特曼教授对此项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这是一项令这个领域绝大多数研究者惊奇和关注的工作,这一发现给传统免疫学理论带来了冲击和挑战。”

做一个有原创学术思想的本土科学家,一直是曹雪涛的理想,为此他锲而不舍,孜孜以求。在他的带领下,他的研究团队不断在免疫学领域“开疆拓土”。

在天然免疫的识别与调控机制的研究上,曹雪涛院士多年来取得了非常多的研究成果。青塔小编根据Scopus数据库检索了曹雪涛院士历年发表的研究成果,结果令人震惊。截止到2016年9月,曹雪涛院士共发表论文430多篇,其中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30 多篇,包括在国际一流学术杂志Cell(1篇)、Science(1篇)、Nature(1篇)、Nature Immunology(18篇)、Nature Communications(5篇)、Blood(17篇)、Cancer Research(6篇)、Journal of Immunology(38篇)、Immunity(2篇)等发表论文,论文总引用也超过了1.1万次。

此外还获国家发明专利16 项、国家Ⅱ类新药证书2 个;研究成果4次获得“中国高校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并曾入选“2011 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没有行政职务的科学家取得如此多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对于目前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的曹雪涛院士来说,就显的更加难得了。下面是曹雪涛院士历年发表SCI论文的相关数据:


图:曹雪涛院士历年发表的高水平论文篇数


图:曹雪涛院士历年发表的高水平论文引用情况

全国“最牛博士生导师”

从1999年开始,我国每年都会评选100篇左右的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由于种种原因2013年以后不再开展,共持续了15年,在学术界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入选全国博士论文基本上代表了各个学科博士的顶尖水平,而入选全国优博的指导老师基本都是各个学科的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获得者等大牛科学家或人文社科专家,而且全国学科领域众多,每年产生的博士论文达几万篇,因此全国优博评选的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根据统计,历年曹雪涛院士共指导12位博士获得全国优博,从2001年2011年更是连续11年入选全国优博指导教师,遥遥领先其他博士生指导教师,被网友称为“最牛博士研究生导师”。


“三流导师传知识,二流导师教方法,一流导师授理念”

近年来,曹雪涛实验室一直持续产出着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曹雪涛说,这主要取决于团队的合作进取。当然,团队的力量与带头人密切相关,导师的境界决定了团队的水平。在他看来,导师可分为三种境界:三流导师传知识,二流导师教方法,一流导师授理念。

“作为导师,要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把自己当成瞭望塔甚至发射架,让学生的眼界更开阔。我不希望自己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匠人,而希望是一个启发学生悟道的明师。有时一句朴素的话,就能让学生茅塞顿开。”曹雪涛说。他有一个“摘苹果”理论:在一片苹果树林里,伸手就能够着的苹果,肯定被大个子摘光了。小个子要想有收获,就要站在他人的肩膀上,在别人够不着的地方摘苹果,一个优秀的团队就是这个肩膀。

曹雪涛不喜欢学生叫他“老板”,因为他从不把学生视为高级劳力。他认为,导师如父如兄,实验室应该有“家”的文化,充满亲情。曹雪涛对学生的总体要求是:兴其趣、壮其志、静其心、练其能、定其位、鼓其势、开其悟。秉着因材施教的原则,他制订了一个“登峰计划”,分为“夯基、攀登、登峰”三个阶段。对于有望登上峰顶的学生,集中力量给予支持。

目前,曹雪涛带了20多名研究生,很多人已经在世界顶级杂志发表论文,两位学生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位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我把学生们领到一片有待开采的富矿,有的是学科制高点,有的是新的生长点,深浅难易不一样,人人都有作为。能力大可以深挖,能力小的可以浅挖,只要潜心钻研,出成果是早晚的事情,所以大家都能沉得住气。小失败是大成功之母,有的学生也许几年不出成果,但是厚积薄发,一出就是大成果。”

这种沉得住气,也是中国科学家所需要的。“有些人心猿意马,没有在一个领域深潜下去,没有形成团队力量,所以难出重大成果”。曹雪涛说。

曹雪涛觉得,中国不缺科学家,但缺科学家精神,缺少有家国情怀的大师级科学家,而大师级科学家的诞生是需要时间的。过去中国科研条件不好,依然诞生了屠呦呦这样的科学家。只要科学界有定力、不浮躁,再等10到20年,中国本土将涌现更多大师级科学家。




生物加生物医药导师研讨群欢迎您加入

(目前已有上万名导师在研讨群交流)


建立此系列研讨群目的是为了让全球范围内的导师们,能够在同一个平台内,研讨各相关科研方向的问题, 打破时空的阻隔,你在地球一端讲,我在地球这边听,还可以随时多人参与交流,虽然天各一方,但是感觉就是在一起的!


目前导师研讨群的国际大牛越来越多,已经有全球上万位导师在此微信群里面研讨交流(目前的导师来源有如下单位:牛津大学,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爱丁堡大学,波士顿大学,多伦多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密西西比大学,慕尼黑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澳门科大等等全球名校,还有国内各大名校的导师


已有上百个研究方向的导师群,各国内城市的同城导师聚会群


还有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千人计划等专家智囊团群的组建,更让平台上了层次!




目前按照学科的类别,导师们可以选择以下不同导师群:

全球生物医药导师研讨总群

分子与生化导师研讨群

细胞生物学导师研讨群

免疫学导师研讨群

神经生物导师研讨群

药学相关导师研讨群

微生物与寄生虫导师研讨群

肿瘤研究导师研讨群

干细胞与组织再生导师研讨群

病理生理导师研讨群

心血管研究导师研讨群

呼吸系统导师研讨群

消化系统导师研讨群

内分泌/代谢系统导师研讨群

泌尿生殖系统导师研讨群

血液淋巴导师研讨群

骨与组织工程导师研讨群

遗传发育/组织胚胎导师研讨群

医学检验诊断导师研讨群

功能基因组学与蛋白组学导师研讨群

二代测序与生信导师研讨群

农作物与植物导师研讨群

昆虫科学导师研讨群

动物科(医)学导师研讨群

生物医学工程导师研讨群

食品安全相关导师研讨群

老年病学(抗衰老)导师研讨群

生物样本库导师研讨群

科研院长研讨群

生命科学期刊编委/编辑研讨群

导师课题/项目申请经验交流群

中医药研究研讨群

结构生物学导师研讨群

课题/项目合作,外包服务交流群

合成与系统生物学导师研讨群

专利成果转化交流群

考研调剂导师交流群

杰青//长江/千人/万人 专家智囊团群


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研讨群

信号通路研究研讨群

转化医学-细胞治疗研究研讨群

表观遗传学研讨群

生命科学博士后研讨群

CRISPR-Cas9基因敲除研讨群

海外精英/海归人才研讨群

meta分析研讨群

蛋白相互作用研讨群

non-code RNA研讨群

生物信息学研讨群

sci论文写作研讨群

纳米生物医学研讨群

分析化学研讨群

实验室管家研讨群

外泌体相关研讨群

生物医学3D打印研讨群

微生物发酵与表达研讨群
肠道微生菌相关研讨群
生命科学行业投资交流群
线粒体与内质网相关研讨群
组学分析研讨群 寻找课题/课题设计交流群
肿瘤微环境研讨群
缺氧调控机制研讨群
肿瘤异质性研讨群
DNA损伤与基因组稳定性国际论坛
国际癌症代谢与治疗大会
基因编辑技术培训班
wb/ qPCR技术培训班




同城生命科学导师聚会群【目的是增加同城导师之间合作的机会,互帮互助】

同城导师聚会群欢迎导师们加入(要求是硕导及硕导以上,独立PI 


生物医药上海导师聚会群,北京导师聚会群,广州导师聚会群,杭州导师聚会群,南京导师聚会群(武汉,西安,济南,重庆,天津,沈阳,哈尔滨,昆明,贵阳,成都,太原,长沙,合肥,兰州,郑州,福州,石家庄,大连,徐州,苏州,温州,厦门,西宁,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南宁,长春)导师聚会群

 


需要加入相关导师群的老师

长按下面群管理员的二维码,

请务必注明您的 姓名,单位,方向,职称? 

即可邀请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