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丰警方当场缴获1.5吨涉毒药品
导读:在线选药,在线支付,送货上门。近年来,席卷整个零售业的“网购”之风也撼动了传统药品市场格局,与此同时,网络药店假药横行、违禁药泛滥的问题也被频频曝光,成为影响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的一大隐患。
安徽太和的李伟(化名)是一名生意人,听闻国家管控类精神药品(注释:长期服用能使人上瘾,也就是俗称的涉毒药品)可以挣钱后,他便回到老家开了工厂,还将仓库开设至长丰,利用网络销售至全国。
不过好景不长,仓库刚刚开设了2个月的时间,就被长丰警方发现。9月6日,长丰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发布信息称,李伟以及两个上线已全部被抓获,并缴获1.5吨涉毒物品。
案情:双凤一小区住户家中堆放很多药瓶 原是涉毒药品
4月底的一天,合肥长丰警方巡查时发现小区一住户有难闻的气味,进门一看家中堆放了很多深棕色药瓶。
民警立即找来了专家对此进行排查,经过检查后发现这些药品都是违禁药品,有可待因口服液和芬太尼片剂。
这些都是精神类管控药品,长期服用能使人上瘾,也就是俗称的涉毒药品。随后,民警在整个房间内,一共搜出1.5吨这类涉毒药品。
审讯:网络销售涉毒药品 短短2个月获利7、8万
但这些药品究竟销售给谁?是否存在上线呢?随后,民警进一步深挖发现,李伟一般是通过网络销售这些涉毒药品。
“大部分都是熟人,陌生人就私下谈好价格,从淘宝走账。”仅仅2个月的时间,李伟一人身兼数职,即充当老板又充当客服,已经交易了7、8万的货物,同样的这种涉毒药品的利润也是相当高。
经审讯,李伟今年41岁,安徽太和人,以前曾在老家从事药品生意, 随后前往新疆,可在新疆期间他沾染上毒品,听朋友说制作涉毒药品很能挣钱,于是也想从中挣点钱。
随后,李伟找到了他的合伙人广州的王某和唐山的吴某,分别从二人处拿到足够得可待因口服液和芬太尼片剂,然后再转移至李伟自制的棕色药瓶中出售。起初李伟只在老家太和制毒,也就两个多月的时间制了1.5吨,然后通过物流转移到长丰。
最终,根据李伟的交代,警方很快将王某、吴某及李伟3人抓获。目前,3人已被刑拘,案件正在进一步处理中。(罗晓薇)
相关事件报告整理:
事件一:
来源:广州日报
贩毒团伙制“药片”网上销售 通过电商走私出境:2015年6月12日,广州海关破获了一起利用网络贩卖、邮递快件渠道走私新型毒品“策划药”大案,在广州、深圳和南京抓获犯罪嫌疑人4人,涉案“药片”共约1018公斤。经查,该团伙在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间共寄出邮包1400多件,涉及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
事件二:
来源:云南网
戒毒咨询员制售假戒毒药 网上1月销售数千粒:曾因贩毒被判刑8年的52岁昆明男子李某,是云南省戴托普戒毒康复中心的一名“戒毒咨询员”。2012年4月,昆明警方根据内蒙古警方提供的线索,发现李某有生产、销售假冒戒毒药嫌疑,因没查找到其下线和销售途径,检察机关经过审查未作出批准逮捕决定。2015年11月,昆明西山警方先后将李某兄弟俩抓获,缴获15589料假药和25支疑似假冒戒毒液。
事件三:
2013年8月,北京警方破获一起特大境外假药入境销售案,涉案人员遍布全国20余个省区市,受害者达1700余人。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平台发布所谓的泰国“燕嬉”减肥药广告,待消费者下单订购后,再将减肥药通过邮寄方式寄给消费者,销售价格折算每人为450元-2000元,为泰国销售价格的3-10倍。据悉,此药所含的西布曲明有抑制中枢神经、严重损伤肝肾功能等副作用,早已被国家明令禁止生产销售。
事件四:
含有违禁成分的假药会引发严重后果,2011年,广州市民小李通过网络购买了一瓶宣称能够抗肿瘤的药物“万珂”给母亲服用,结果导致母亲突发呼吸衰竭而死亡。
事件五:
非法网络药店也成为国家管制药物秘密流通的“庇护所”。2012年,吉林警方破获一起利用网络销售处方药盐酸曲马多的特大案件。经查,犯罪分子在网上以销售蜂蜜保健品为名买卖管制药品,犯罪网络横跨全国18个省市,涉案400多人,缴获盐酸曲马多等管制药品120万粒。盐酸曲马多有较强的成瘾性,是被严格管控的国家二级精神类管制药品。据了解,“挂羊头卖狗肉”已成了网上销售处方药甚至违禁药的普遍方式。
……
来源:综合整理自互联网
【TOP1】
【TOP2】
【TO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