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迎来“价值导向型医疗”?

来源: 飞易达医药/fyd-yy


控制医疗费用,一直以来都是医疗服务机构、支付方思考和头疼的问题,也是多个医疗体系对于医疗服务的考核与评价参考纬度。然而,一直以来对医疗费用和医疗价值的考核却是一种粗放式的状态,有时候甚至是认为成本越高的医疗往往对应着最好的医疗价值。

然而,在全球范围控制医疗成本,寻求医疗最佳最合理价值的当下,价值导向的医疗时代正在来临,即全球医疗正转向由一定的医疗成本获取最佳的医疗效果的时代。

波士顿咨询昨日发布一则报告,称:随着全球医疗体系更多地聚焦在“价值”上,医疗市场的竞争规则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波士顿咨询将其称为“基于疗效竞争”。

报告称,基于疗效竞争将有三个层次。初级阶段是利用疗效数据来改善临床实践,即通过跟踪、分析和分享疗效数据,识别并鼓励最佳临床实践,推动疗效的持续改善;中级阶段是将报销制度和特定疗效挂钩,即支付方将报销支付与某种形式的疗效或价值结合起来,以奖励那些表现更优的机构和企业,并促进落后的企业迎头赶上;高级阶段是管理患者的整体健康风险,随着疗效数据日益透明,且更多的支付方选择基于价值的报销制度,一些机构在管理患者的整体健康方面开始承担更多风险。

从全球范围看,这种观点得到越来越多的人和机构的认可。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克利夫兰诊所曾阐释其核心观念在“以患者为中心”,美敦力全球董事长Omar Ishrak也曾告诉记者,他认为“全球医疗正转向价值导向。”协和医院赵晶也持有相同观点。飞利浦执行主席Frans Van Houten 称,医疗体系也面临越来越大的价值导向型业务模式转型的压力。

据了解,BCG全球医疗服务和保险业务负责人Stefan Larsson是价值导向型医疗的倡导者,数年前曾与哈佛商学院Michael Porter、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Martin Ingvar 共同创立了非营利组织国际医疗效果衡量联盟(ICHOM),制定标准化的全球医疗疗效衡量标准,推广价值导向型医疗服务在全球的实践。

纵观国际,向价值导向型医疗转型已经在路上。瑞典国家心脏病中心曾通过共享医疗疗效数据,推动了全国医院心脏病中心数据透明公开并推动治疗疗效提升;在支付方中,掌盘全美50%医疗费用的美国联邦医保与医助服务中心(CMS)也正向价值导向医疗转型。Aetna的目标是2020年实现70%的医疗支出为价值导向型。欧洲一些国家的卫生技术评估机构HTA,开始强调临床疗效与总体治疗成本的平衡,这对新药上市造成巨大压力。

这一转型导向,对医疗服务相关企业的启示也颇多。对于支付方来说,公共和商业支付方需要与医疗机构和专业组织合作,推进可比较疗效数据的综合性采集和发布;对于分散细分的医疗市场,如美国和中国,要推动医疗体系合理化,促进产业价值链上的一体化整合。

对于医疗机构来说,竞争则有两条路径,一是成为某个专业领域的领导者,二是成为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机构,即覆盖多级治疗,通过健康管理实现价值最大化。对于生产商,如药企,则需要提供“超越药品”的价值。

回顾中国,波士顿咨询大中华区医疗服务业务的负责人夏小燕说:“未来几年,正好是在中国开始起步推广价值导向的医疗服务的起点,或者是一个开端。”她认为,价值导向型医疗将会是民营医院最重要的竞争力,并称中国已有知名民营医院加入ICHOM。


图片|网络      编辑|汪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