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上有到底会不会有?且看专家们如何针尖对麦芒

来源: 21世纪药店/cn21ydb
编者按:  

哈药推行“码上有”APP起争端,以一心堂为首的药店强烈抵制。一时之间,工商双方的矛盾成为业界的焦点与谈资,有支持一心堂的,有为哈药此举叫好的,各种观点PK,可谓劲爆火辣。


或许,对于此次事件,双方并无对错之分,只是各方站在自己的角度,各方有自己的利益与出发点,谁是谁非,难以定论,不过,在“对撕”之间,在工商合作的过程中,是否有解决矛盾的更好的方法与方式,却是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入思考的。


这里为大家呈现一些业界人士的观察与思考,当然,必须说明的是,我们并不认为这些业界人士所说的就完全正确、无懈可击,之所以在这里呈现他们的观点,主要是为了引发行业共同深入思考,促进行业的和谐及可持续发展。


小心老底被世人看穿了


/许雷/


工商本是同林鸟,虽然因为互为交易对手的原因存在着利益博弈,但一直以来双方阵营的观点并非截然对立,总还有相互理解的余地。然而,日前因为哈药在零售药店里推行“码上有”而引爆的争论,却让笔者见识了从未看到过的工商严重对立。


在朋友圈的转发中、在相关网文下面的讨论版里,工商两界泾渭分明:药店从业者(以及咨询、培训等亲友团)严厉谴责哈药试图绕过药店管理层面干扰经营、打乱药店运行系统的“卑劣行径”;而工业企业人员(特别是那些苦巴巴在一线跑连锁的业务员)则痛斥药店刁难厂家、克扣费用、拿钱不动销等“恶行”,坚决支持哈药的行动。


面对这种巨大的反差,表达任何意见都可能得罪一方、甚至两头不讨好,所以一开始笔者只想安安静静地做个看热闹的,但最后憋不住了,于是干脆出来说两句。


首先声明,笔者不在局中,自然可以大唱“诗与远方”的高调,但非常理解需要面对“医药寒冬”的工商双方必须拿眼下就能看得见的经营指标说话,因此对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业务细节不作评论,也不推测哪方会最终获胜。


但另一方面,虽然双方对于具体业务中涉及的问题都有苦处,可当事各方的处理方式却不得不说真的高下有别。


首先看看药店方面:陕西省药品零售行业协会、广东省医药零售行业协会先后发声抵制,再加上行业大佬《“码上有”永远都不会有》的檄文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轰动了业界,还引起了非行业媒体的关注,光明网、凤凰网等纷纷转载。


但是,工商之间的这点事情真的合适这么大张旗鼓地撕给大众看么?早年间乡市里闲汉们最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就是围观女人们当街打架,不仅能听些个秘闻,更能窥到令人流鼻血的情景,然后口口相传闹得天下人尽皆知,而打架的婆娘无论谁胜谁负,皆尽失颜面。当下药品零售行业的集体亢奋是否也有此嫌疑呢?动静闹这么大不怕行业老底被世人看穿么?细节撕得那么清楚不怕某局某委按图索骥来收拾么?


相比之下,哈药方面的回应就低调得多,仅针对广东省医药零售行业协会的声明发了个公告,内容也很简略,只说“码上有”APP是依据国家医药行业政策要求创建的自有药品信息全程追溯体系的重要环节,以此实现对自家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管理,因此这种做法“有规可循,有法可依”。对于大家都心知肚明、且在力推的提高售价、采购积分返利、门店员工销售积分奖励(实质就是带金销售)只字不提。多少秘密被隐藏在一纸公告中!


有自媒体评论,说哈药这么低调是因为自知理亏,但笔者确实没从公告里看出有这种倾向。一方面日前哈药的财报中提及:“优化公司自主研发的‘码上有’、‘哈药产品身份验证系统’、‘业代宝’等信息技术工具,实现对市场、人员、产品等终端信息的掌控和信息互动”是其报告期内重点开展的业务之一,且下一步的经营计划之一就是“充分运用信息化工具,实现公司、专营商、终端医疗机构、终端药店的数据链接,实现公司对产品和市场全面掌控”。另一方面,虽然在哈药产品的市场构成中,药店终端是较重的一头,但从利润上看并非命脉所系,所以它又怕啥呢?


反过来说,当下“码上有”等产品溯源体系的出现,不正是当年药品零售行业闹腾驱逐阿里药品电子监管码的结果么?前门驱虎、后门进狼的事这么快就忘记了?


所以真心劝大家一句:有事坐下来好商量,别光顾着逞一时之快,小心老底都让世人给看穿了!


思考

工商之间的这点事情,真的合适这么大张旗鼓地撕给大众看么?


何必闹得两败俱伤


/秦剑/


哈药对“码上有”APP发了声明后,等于是给药店这边表了态——我没有错,免谈。事情到了这一步,双方关系闹崩可能是不可避免了。


近几年来,工商合作越来越紧密,药店与品牌药企把酒言欢的场景处处可见,出现这样的事情令人感到意外。但是回顾工商博弈之路以及从产业链发展的趋势来看,其实也很正常。


令品牌药企感到最痛苦的时期是平价药店崛起的时候,拿品牌药企的产品“祭旗”是平价药店通行的招数,于是上演了一场又一场厂家与平价药店“断货”与“反断货”的较量。商场如英国著名首相丘吉尔所言: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结局竟然是平价的倡导者老百姓大药房主动向品牌药企伸出了“橄榄枝”,而品牌药企也顺应药店的需求,开发出二三线的高毛利品种,实现了双赢,皆大欢喜。


近年来,主流连锁药店和品牌药企的关系更是如水乳交融,原因之一是物极必反,长期主推一些毛利虽高但欠缺知名度非品牌厂家产品的模式,已经引起消费者的反感,促使药店集体向品牌药回归;原因之二是药店的经营成本逐年上升,品牌药企各种资源支持的重要性和合作的稳定性越来越突出,而新医改也迫使品牌药企将重心转向不断壮大的零售终端。


不过,在医药经济新常态到来的大环境里,竞争形势又发生了变化,主流连锁和品牌药企的话语权都在迅速加强,以三大上市连锁为首的主流连锁发动的以资本为纽带的整合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也引发了生产企业的“洗牌”,主流连锁和品牌药企对市场的主导权都将会越来越大。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双方发生冲突的关键所在。


连锁药店发展的规模越大,对总部集权的要求更高,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公司的战略和战术执行到位,否则规模越大风险越高。品牌药企与药店开展越来越多与店员相关的活动,是希望通过最接近消费者的一线店员,把企业的产品和文化传递给消费者。APP的出现,成为药企最理想的工具,于是找药店装APP的厂家接连不断,药店也不傻——装别人的不如装自己的。


只要不是国家政策硬性规定,装不装APP、装谁的APP双方都有选择权。“码上有”事件的导火索是哈药触动了药店的“底线”——越过总部直接和门店发生利益关系,因此遭到药店的抵触也在情理之中。


工商博弈有冲突很正常,但哈药没有走药店提供的“下台阶”,而是回以“官方”的声明,这就令药店感到失望了,因为这不是有诚意解决问题的态度,正确的方式应该是派出代表与药店协商,找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模式。新环境下需要构建新的工商合作模式,这本是应有之义。哪怕双方谈不拢分手,应该再见亦是朋友,而不是把行动升级,闹得两败俱伤。国美当初与格力闹得水火不容,如今不也握手言欢了吗?


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和为贵。”和气才能和谐,和谐才能生财,你赞同不?


厂家越过连锁总部直接和门店发生利益关系,遭到药店的抵触也在情理之中?


沟通、共赢

是解决工商矛盾的最好办法


/尚锋/


当哈药APP再起药界工商纠纷的时候,我还以为会重现汤臣倍健二维码事件时的热闹。结果出乎意料,虽然也有少数行业协会、联盟和连锁响应,但远未有行业震动的“热闹”场面,短短数日过去,竟有点烟熄火冷的模样。

笔者也是一名药店经营者,第一念头也是要对哈药系列的商品进行抵制,但是最终没有发出指令,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生产企业的APP,或者与此相关的微信公众号等等,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借用一句流行词,都成新常态了,能够都抵制吗?要是那样,我卖什么?


第二,虽然具体的经营行为我并没有介入,但是数据变化还是在观察的,至少从当前来看,包括销售额、毛利额、来客数等在内的各项指标均呈现比较良性的改善,并没有出现某非重点商品畸形增长的局面。


因此,我甚至都没有去询问采购或者营运人员是否有哈药APP强制安装的事情。不知道其他没有响应的药店经营者是不是也属于此类情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商思维的普及,销售渠道的扁平化,将日益走进我们的生活。换句话来说,在未来的时间里,作为零售药店而言,我们一向据为依赖的渠道资源,会逐步被生产企业所渗透,此趋势非抵制所能够逆转。

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未来药店的价值定位,比如平台意识,重点是用自己的专业和亲情服务好会员队伍,建立起会员对我们的信赖度。在商品经营理念上,把好商品的质量和利润贡献额入口,把具体商品的运作,交给生产企业去做,即:零售搭台、生产唱戏。


在很多人看来,工商一定会有矛盾,这是一个利益拉锯战的概念,至少在表面上,总共只有那么多的利益,自然是你多我就少。但笔者认为,当前的工商矛盾,更多的是新技术的出现,打破原有的利益平衡局面,使生产企业认为,借助新技术的发展,至少有机会使利益分配的天平向自己这边回归一点。


如果转换思路,工商合作呢?大家共同借助新技术,通过现有药品的购买分析,找到购买者存在的健康问题,以及导致该健康问题的不良生活习惯,并采取适宜的方式,共同将原有的市场总量做大,再去分割大“蛋糕”,从而实现双赢,不是更好的一件事情吗?


生意是谈成的,利益分配格局也是谈成的。因此,为什么不能坐下来好好谈谈呢?作为争议的一方,一心堂已经表达出洽谈的愿望,本身就是一种姿态,或者是一种让步。因此,哈药APP事件,表面上是工商利益冲突,其实是工作方法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主体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最终是相互利益妥协的结果,但前提是沟通,以及沟通中的共赢态度。期待着哈药放弃国有企业的高姿态,坐下来谈一谈,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结局。


我们拭目以待!


思考

共同借助新技术、采取适宜的方式将原有的市场总量做大,不是更好吗?


微信圈热评精选


登山者:

沟通、理解是解决问题的途径,国与国交往的四项基本原则也适用于企业与企业,人与人之间。

合作才能双赢,甚至多赢。

雅痞:

swift &Oc:

从厂商和消费者利益角度考虑,我赞同“码上有”这个方向和模式。但建议不要一家搞,而是联合主要品牌厂商一起推,毕竟是大变革,做法上也要更讲策略些。

出了问题,那就说明大家都有问题,一个巴掌拍不响,脏水不能全往一个人身上泼。药店、厂家都是为了追求利润,都是为了生存。

泓泽:


FOX ZHAO:

企业和药店追求利润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没有谁对谁错。这是个生态链,大家都是环环相扣的。企业的任务是维护渠道组织渠道,药店是经营渠道建设渠道,大家要自己管好自己的界限,不要动不动就跨界。现代经济是社会化大分工、精细化合作的社会,连美国F35都要进行全球采购,谁也不可能上下通吃,要牢记这一点。

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这个消息转发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事情真相。

A腾飞建材一黄:

赵洪峰- 康臣优品:

我分别代表零售与厂家说句公道话。致品牌厂家:不给终端毛利他咋存活,自然把你放在角落里;你不供货都缺货,自然说成是厂家缺货,独家品种在医院,药店大把同类货;如果你的普药整的太复杂,谁人愿意理你呀!致连锁药店:压榨供价是谈判,低价一定无好货;没有推广没销量,毛利率致胜有点傻;门店销售仅看眼前,品牌厂家当然最逅病了,难进行推广合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