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一味中药-茵陈

来源: 民生网上药店/mswsyd

                                                                       茵陈Yinchen

ARTEMISIAE SCOPARIAE HERBA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滨蒿 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 Kit. 或茵陈蒿 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 的干燥地上部分。


图片


来源教材



来源网络


产地

茵陈嵩主产于陕西、河北、山西、安徽等地。滨嵩主产于东北、河北、山东等地。


采收加工

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至花初开时采割,除去杂质和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花茵陈”。


性状鉴别

绵茵陈

多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绵软如绒。茎细小,长,1.5~2.5cm,直径0.1~0.2cm,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后可见明显纵纹;质脆,易折断。叶具柄;展平后叶片呈一至三回羽状分裂,叶片长1~3cm,宽约1cm;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针形、条形,先端锐尖。气清香,味微苦。


花茵陈

茎呈圆柱形,多分枝,长30~100cm,直径2~8mm;表面淡紫色或紫色,有纵条纹,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叶密集,或多脱落;下部叶二至三回羽状深裂,裂片条形或细条形,两面密被白色柔毛;茎生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基部抱茎,裂片细丝状。头状花序卵形,多数集成圆锥状,长1.2~1.5mm,直径1~1.2mm,有短梗;总苞片3~4层,卵形,苞片3裂;外层雌花6~10个,可多达15个,内层两性花2~10个。瘦果长圆形,黄棕色。气芳香,味微苦。


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 脾、胃、肝、胆经。


性能特点

本品苦微寒而清利,并兼疏理,入脾、胃与肝、胆经。善清利湿热而退黄,为治湿热黄疽之要药。经配伍,亦常用于寒湿阴黄。此外,治湿疮、湿疹瘙痒,内服外洗皆宜。


功效

清热利湿,退黄。


功效助记


把肝的作用看成高速路的收费站,行驶发卡和收费工作,收费站(肝)出问题不能正常发卡和收费,高速塞车了,高速工作车辆(胆汁)不能正常排走(黄疸),高速和出高速的运物料食物油的车(脾)不能运来和垃圾车(肾)塞车中不能将垃圾及时运走,等车辆在长长的排队中不能正常工作,于是有用的运不来,没用的运不 走————湿是体内无用的水,


因此,茵陈好东西,作用在肝,没有火热肝了,工作正常,胆汁分泌正常祛黄疸,交通正常了,垃圾运走了,废水清除了(利湿)

xinsukang分享


主治病证

(1)黄疽。

(2)湿疮,湿疹瘙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 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使用注意

本品微寒苦泄,故脾胃虚寒者慎服。


药理

本品有利尿、利胆、保肝、降血脂、抗菌、抗病毒、抗钩端螺旋体、杀蛔虫、解热、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故事

相传,有一个黄痨病人(黄疸),面色姜黄,眼睛凹陷,极度消瘦,找到华佗说:“先生,请你给我治治病吧。”华佗皱着眉摇了摇头说:“眼下医生们还没有找到治疗黄痨病的办法,我也是无能为力呀!”


半年后,华佗又碰见那个病人,发现他变得非常健康,身体强壮,满面红润。华佗大吃一惊,急忙问道:“你这病是哪位医生治好的?快告诉我,让我跟他学学去。”那人回答道:“我没请医生看,病是自己好的。”华佗不信:“哪有这种事!你准是吃了什么药吧?”“药倒没有吃过,不过因为春荒没粮,我吃过些野草。”“这就对了!草就是药,你吃了多少天?”“一个多月。”“吃的什么草啊?”他们走到山坡上,那人指着一片绿茵茵的野草说:“就是这个。”华佗一看是青蒿,便采了一些,给其他黄痨病人试服,但试了几次,均无效果。华佗又问那人,吃的几月的蒿,病人说是三月的。华佗醒悟到,春三月百草发芽,也许三月蒿子有药力。


第二年春天,华佗又采了许多三月的青蒿,给黄痨病人服用,果然吃一个好一个。为摸清青蒿的药性,第三年,华佗把根、茎、叶分类试验,发现只有幼嫩的茎叶可以入药治病,并取名“茵陈”。


华佗还编歌供后人借鉴:“三月茵陈四月蒿,传给后人切记牢。三月茵陈治黄痨,四月青蒿当柴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