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下滑 医药行业寒冬迫近?

来源: 投行医药资讯/GXZQ0927

还有一个多月2014年就要过去了,最近发布的一系列行业数据,显示医药行业2014年并不让人乐观,医药行业的收入和利润增速都有所下降,而在未来的展望上,招标政策的变化、产品价格的调整、医疗服务业政策的落地等,将对医药行业走势产生重大不确定性影响。此外,生产成本上升、产品价格下降将是医药企业所必需长期面对的经营环境,对医药行业的利润增速也构成一定的压力。

而2015年12月31日也将新版GMP认证的最后期限,明年很多企业将会无法通过新版GMP。随着反腐深入,旧营销办法失灵,一些企业将无所适从,整个行业都将迎来阵痛,对于部分企业来说,确实大严寒,两级分化将进一步加剧。

在对行业下一个增长点预测上,东方证券将未来增长放到了医疗服务、基因检测、生物医学、移动医疗等新兴产业上,传统医药工业被忽视,那么,亲爱的微友,你们觉得行业寒冬到了吗,是否在寻找新的增长点了吗?欢迎给位微友就此进行回复,提出你的看法。

一、医药工业增速下滑

2014 年1-9 月,医药行业实现收入16541.49 亿元,同比增长13.15%;实现利润1584.11 亿元,同比增长12.50%。2014 年1-9 月,医药行业收入、利润增速保持平稳。从增速看,去年同期收入增速基本保持在18-20%左右,今年增速同比去年下滑明显。

导致行业收入、利润增速明显下滑的主要原因主要为:全球经济疲弱,导致出口低迷,下半年才有回暖;中国经济增长不理想,财政投入增幅下降;控费与反商业贿赂,使医院终端增长乏力;零售布局饱和,竞争激烈,导致增长动力不足。根据目前医药行业最新的数据,我们下调2014年全年医药行业收入、利润增速至15%左右。

南方所预测,在GDP 增幅不低于7%,出口增幅不低于2014 年,财政对医疗卫生投入增幅不低于8%的前提下,2015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增长15%,医药工业销售收入增长13%,医药工业利润增长11%。

二、医药政策提振产业前景不明

影响医药行业发展的外力主要是行业性政策和宏观经济环境,但主要还是来自政策。影响医药市场的4 大外力主要包括,药品的定价政策、招标政策、使用政策和医保支付政策。这其中,定价政策无疑是核心政策。

按现行的药品定价政策,药品分为政府定价和市场调节,前者就是俗称的医保目录。进入该目录的品种很大比重是由医保基金支付,而基金越来越不堪重负。在此情况下,医保控费提上了议事日程,2014 年和药品有关的政策几乎都是和控费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1.低价药政策控制药价效果有待检验

4月15日八部委联合制定了《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工作的意见》。鼓励各级医疗机构提高常用低价药品使用量,并将使用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内容。

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不足甚至断供的情况是长期以来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低价药制度,是从价格管理的角度,用结构性的调整方式来实现医保控费的一大举措。保障低价药生产有利于大型国有普药类医药生产企业的效益恢复。

然而,低价药政策的推出搅乱了2014 年医药市场格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招标挂网政策以及使用政策的不明朗,特别是和基药高度重叠,造成了市场观望情绪加重,给之前尚未完成的基药增补及其招标进度客观上造成了阻滞;

2)按日均费用不高于5 元/3 元的标准,进入和退出机制也不太明确,有的企业想进去,有的企业想出来,形成围城效应。这对于企业来说,涉及到生产以及销售战略和策略的调整,影响很多环节;

3)如果按指导意见中二三级医院与企业议价的话,从已经实施低价药的广东来看,工作量巨大,效率极低,甚至由于沟通成本和交易成本过高,导致了医疗机构和企业都没有积极性。因此,低价药政策如何影响后市政策,还有待观察。

2,药价管制或放开

近日,价格管制放开是媒体热议的的焦点,企业可以根据成本和市场自主定价。也有不同意见认为,由于医保的总量是确定的,其给出的支付价格不会很高,药品招标估计不会消失,医院还会通过二次议价的方式让企业让利,药品实际价格会更低,厂家必须准备好过冬。

三、下一轮医药行业增长点

1,医疗服务行业政策持续利好

近年来,国家对民营医院的扶持逐渐加大。自 2009 年以来,一系列利好民营医院的政策不断出台,刺激着民营医院数量快速增长和发展。我们认为,这些政策一脉相承,均就目前社会资本办医中存在的关键壁垒和障碍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社会办医的空间逐步显露。

2,新技术、新业态

基因检测应用前景广阔,脑工程—生物医学新蓝海,新投资热点智慧医疗与互联网医疗等这些新技术、新业态的出现,将为医药行业的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3,并购重组拓展产品线

据万得数据统计,2014 年以来,医药行业的并购案共121 起。除了医药企业为自己的产业链加码布局的之外,原本与该行业风马牛不相及的如地产,科技公司都相继跻身其中。

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市场观察,收购兼并的目的最普遍的目标是丰富产品线。例如,三诺生物(主营血糖测试仪)收购华广科技20%的股份,后者主营高端血糖检测仪。二者产品线类似且互补。其次,也有向上下游并购,加强对产业链控制能力的。这种并购主要是并购医疗器械,因为后者利润率高。除此之外,国家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政策推动了上市公司收购医院。(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