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慢病管理,药店怎么用这张“处方”?

来源: 安徽国泰医药/guotaiyiyao

契机

移动互联带来新的解题思路


在医药分家的政策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处方药外流,慢病药物逐渐转向零售药店渠道。而随着移动互联技术飞速迭代,“互联网+”的热浪席卷了各行各业,数据时代给商业模式带来变革。在医药圈,不少新兴电商“贵族”——移动医疗、医药O2O兴起,运动手环、智能手表、脑电波产品等引领了全新的健康生活方式,“互联网+”也为慢病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题思路。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不约而同地开出一张应对慢病的“互联网+慢病管理”的“处方”。


慢病病程长,合理的慢病管理模式非常关键,这也是不少创业投资公司会考虑的重中之重。除了制度的构建外,专业水平、专区建设、慢病团队人员培训、硬件技术等方面的难题也亟需破解。目前,不少创业公司、互联网公司、医院等都在互联网+慢病管理这个充满未知数的领域做尝试,例如腾讯推出了“糖大夫”无痛电子血糖仪。但是,不少人会追问:究竟互联网慢病管理应用现状如何?患者对互联网慢病管理应用的接受程度有多高?


短板

用户依从度太低,“掘金”遥遥无期


带着这样的疑惑,记者联系到了春雨医生副总裁、联合创始人毕磊。他向记者透露,互联网+慢病管理的很多应用最初只是进行大规模的用户信息与数据的采集,如今已经逐渐进入下一轮发展,正在探索改善的方案。


互联网+慢病管理应用最终服务的对象是慢病患者,他们的使用接受度和消费者体验对于改善应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独角兽工作室移动医疗分析师刘谦表示,从总体上来说,互联网+慢病管理还处在初级阶段,既没有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也没有可信的技术,并且在短期内看不到疗效,患者的接受度仍然比较低。


成功需要不断地试错,找到痛点并且逐一解决。在毕磊和刘谦眼里,互联网+慢病管理的短板是显而易见的,其中,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用户的使用依从度太低,无论是硬件、干预手段,还是网络患者教育、医患沟通等,对慢病患者的干预度仍然不足。“目前,没有足够的临床数据证实互联网+慢病管理的干预度是有效的。最重要的是没有人来为互联网+慢病管理买单——一方面医保不能报销,另一方面,很多顾客不愿意为这种管理和控制掏钱。所以商业公司就只能靠卖药、卖服务、卖器械来获得收入,总体来说是入不敷出的。”刘谦坦言。


冷思考

技术革新再燃专业价值“火焰”


要想用好“互联网+慢病管理”这张“处方”还需要时间,同时,药店需要改变现在的销售模式。毕磊认为,药店可以运用互联网+慢病管理应用主动采集患者的相关信息,增强主动性,而不仅仅是打电话就能解决患者的需求,更不是简单地把药物销售给患者,创造高利润,否则这样的顾客是不忠诚的。“药品不同于一般的消费品。相对于价格,顾客更看重药店的专业价值。而互联网+慢病管理应用便应运而生,药店完全可以利用这个工具来增加专业价值,从而增强顾客粘度。”


而为了用户体验更佳,在互联网+慢病管理应用方面则需要提高技术水平。“很多患者没有办法每天坚持用血糖仪(有创)测量,那么这个测量就没有意义。所以血糖仪应该更加智能,甚至是手机本身就内置了这个功能。”刘谦举例说道。他表示,无创血糖测量技术值得期待,互联网+慢病管理的技术需要革新。


其次,互联网慢病管理必须和社区医疗、药店等体系结合起来才能够达到最大效果。美国实验表明,单独用手机管理慢病的效果的很有限的。


总而言之,只有政策、大环境、技术、医疗体制全面推进,互联网+慢病管理这张“处方”才能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