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补血圣药话阿胶

来源: 沃华医药/sz002107

中医认为受四时之气的影响,人体的气血阴阳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万物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人体其实也在顺应着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这就是中医著名的基础理论——“天人相应”的整体观。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分已过,天气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秋季是自然界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消长的关键时期。因此,秋季正是人体最适宜进补的时节,人们可以根据这一节气的特点进行科学有效的营养摄取及饮食调整。对于那些贫血患者,此季的最佳补品无疑当属阿胶了。


阿胶发源于古东阿(今山东省平阴县东阿镇),故名阿胶。阿胶的药用始见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代医学帛书《五十二病方》。据科学考证《五十二病方》成书于战国时期或者更早,说明阿胶作为药用在我国至少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


中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将阿胶列为“上品”,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称阿胶为“本经上品”“补血圣药”。


真正的阿胶是用驴的干燥皮或鲜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胶块,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传统中医认为阿胶性味甘、平,归肺、肝、肾经。功能补血滋阴,润燥止血。适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痿无力、心烦不眠、虚风内动、肺燥咯血、便血崩漏等症。


据现代药理研究分析

阿胶的化学构成主要是明胶蛋白,其水解后可产生多种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如甘氨酸、脯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等。阿胶还含有20多种微量元素,如钾、钠、钙、镁、铁、锌等。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

阿胶对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有显著的升高作用,可以明显增强造血功能,并且可以升高白细胞数量。


阿胶可明显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使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显著增强,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阿胶还有抗缺氧、抗寒冷、抗疲劳、抗辐射损伤作用。


阿胶中钙的含量较高,服用后可增加人体内钙的摄入量,有效地改善因缺钙而导致的骨钙丢失、钙盐外流、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类骨折。阿胶中所含的钙、磷、锰及甘氨酸可以促进肌力,抗肌痿、抗痉挛。


阿胶含锌量较高,服后可增加体内锌的含量,更好地改善男子不育、女子不孕等症,起到滋阴补肾的效果。因此,阿胶还可以起到营养胎儿(孕妇)、增加智力、加速生长发育、延缓衰老等作用。


由于阿胶可作为人体必需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重要补充来源,所以两千多年来,阿胶作为补血要药被记载于各类医学典籍中。


如何服用阿胶

最经典的方法就是直接烊化法。将阿胶直接粉碎,取5~10克放入杯中,加糖少许(女士用红糖,男士用冰糖),用沸水或药汁适量冲调、搅拌,放冷后即可服用。

如果需要长期服用,最传统的方法是制作固元膏。取阿胶250克,打粉置于带盖的容器内,加水250毫升,冰糖、黄酒适量,浸泡24~48小时,至胶软化无硬块后,根据需要加入适量的黑芝麻、核桃仁、大枣、桂圆肉等搅匀,放入锅中隔水蒸制,待其全部溶化,取出放凉,加盖置阴凉处或冰箱内,每日1~2次,每次1~2汤匙,开水冲服即可。


经常用此法服食阿胶,对贫血所致的腰膝酸软、怕冷易感、耳鸣头晕、四肢无力等均有明显疗效,具有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的作用。

贫血患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口味制作药膳。例如:阿胶红枣汤(取大枣10枚置锅内加水适量,加入阿胶粉5~10克,煮沸后饮用),此法养血健脾、补气和胃。阿胶百合银耳汤(取百合50克、银耳50克置锅内加水适量,加入阿胶粉5~10克,煮沸后饮用),此法补血润肺、镇静安神。


阿胶服用禁忌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贫血患者都适宜服用阿胶。爱上火的人忌食阿胶,如容易起口腔溃疡、生疖肿疮疡的人。体内湿邪重的人忌食阿胶,如有口苦口黏、头重昏蒙、腹胀便黏、舌苔厚腻的人。有出血倾向的人忌食阿胶,如新近手术、消化道溃疡出血、血友病、急性溶血的人。


由于阿胶含有的蛋白有抗原性,所以患荨麻疹等皮肤过敏性疾病和长期处于高敏状态的人服用阿胶后,很容易诱发过敏现象。同时,由于阿胶能够激活某些抗体,因而患有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须谨慎使用。


中风病人也不宜进补阿胶,因阿胶会增加血小板数量,从而可能引起再次中风。阿胶能升高血压,所以高血压病人应该慎用阿胶进补。


阿胶性温,儿童为稚阳之体,服用后易上火,对身体机能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婴幼儿服用需谨慎。此外,流产及产后须等恶露排净后才能服用阿胶。


患有感冒、咳嗽、腹泻时,应停服阿胶,等病情痊愈后再继续服用。

女性月经期间服用阿胶,如出现经量变化应立即停止服用或减量服用,根据变化发展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服用。


服用阿胶时,不要同时服用油腻、辛辣、生冷食物及浓茶和萝卜等。


总之,阿胶虽是“补血圣品”,性质比较平和,且药食两用,但是也不能盲目服用。贫血患者可以先找中医师辨析体质,在医生的科学指导下服用才会获益更多。


本文作者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血液科 张晨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订阅本刊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管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主办

中医药知识          健康养生资讯



  广告

零售价:RMB10元       

邮发代号:82-654


文章版权归《家庭中医药》杂志所有,转载、摘录请注明出处。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文作者:张晨

本文编辑:桔梗

投稿邮箱:jtzyy@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