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宫牛黄丸能当补药吃吗?

来源: 医药科普/yiyaokepu
点击上方“医药科普” 可以订阅哦!















 “如果家里忽然有人中风了,安宫牛黄丸可是救命的药”,这种说法在不少老年人当中口口相传,因而它被奉为家中常备的中风急救“神药”。不过,老百姓关于安宫牛黄丸的误解也真不少。

误区一:长期吃能护心脑。不知从何时起,坊间有人开始将安宫牛黄丸宣传成养生保健的“补品”,老人吃了能强身健体、保护心脑;有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吃了能预防中风和心梗;小孩吃可助调养并改善体质。
安宫牛黄丸出自清代吴瑭所著的《温病条辨》,它由牛黄、犀角、黄连、朱砂、珍珠、雄黄、郁金等12味药组成,从长期的观察来看,其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的效果确实不错,对急性期间痰湿中风、痰热中风有救助作用,能帮患者赢得抢救时间。故被列入温病“急救三宝”之一。安宫牛黄丸是急救用药,不是预防用药。它尽管对痰火邪热内盛的中风、外感高热出现惊风症状的小儿等效果不错,但不是“万能丹”,也非日常可随便服用的养生保健“补品”。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一定要对症治疗。比如高血压病要服降压药,血脂高要服降脂药等。
并且,组方中具有镇惊、安神、解毒作用的朱砂、雄黄均为矿物类药,含重金属。朱砂主含硫化汞(HgS),雄黄主含二硫化二砷(As2S2),属有毒中药,用法用量及使用人群均需严格控制,朱砂日用量0.1~0.5克,不宜大量服用,也不宜少量久服;孕妇及肝肾功能不全者更得禁用。雄黄更是如此,其日用量更少,为0.05~0.1克。虽然以中医“以毒攻毒”的思路辨证用药能达到治疗的目的,但使用必须对症、适量,否则会事倍功半、延误病情。若不听医嘱,擅自将其作为养生补品长期过量服用,或可产生蓄积性慢性中毒,对人体的危害很大。特别是身体虚弱的老人、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如果将其误当补药长期用,可能“续命”不成更伤身。
此外,安宫牛黄丸凉性很大,其中的黄连、黄芩、栀子都是苦寒清热的药物,容易伤脾胃。建议身体机能退化,特别是脾胃虚寒的老人要慎服;方中含有麝香,可致孕妇流产,有身孕者忌服。
误区二:只要是中风就可以用。需要强调的是,安宫牛黄丸不能包治所有中风昏迷,在中医理论中,依照表现症状不同,中风有不同分类。如果患者表现为“神昏”之症,如口眼歪斜、意识障碍,高热烦躁、嗜睡、面红、口中有痰、舌苔发红等,为痰湿或痰热型中风。出现这类症状,尽快吃一颗安宫牛黄丸,然后赶快上医院急救,这样处理可以为自己赢得抢救时间。而有的患者中风时表现为虚寒症状,这类症状包括面色苍白、小便细长、舌苔白腻、肢寒畏冷、冷汗不止等,这时吃安宫牛黄丸就可能无效,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因此,安宫牛黄丸作为处方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凭处方购买和服用。
此外,即使辨证使用,也不一定能达到理想效果,更不能不切实地寄希望于安宫牛黄丸能让中风昏迷的患者“起死回生”。患者的个体差异及病症的轻重不一,对于重症者,即使及时给药,或许也收效甚微,需及时施以综合治疗手段以尽快脱离危险。
  另外,某些情况下,中风后需要手术治疗。而手术需要麻醉,一般要求术前几个小时内不要吃东西,否则可能会出现呕吐甚至窒息。
误区三:中风恢复期用能促进康复。有些家属认为安宫牛黄丸对中风急救有效,那么中风恢复期时使用也能促进康复。作为急救药,中风恢复时服用不但无助康复,反而很易导致体温过低,甚至也有患者因使用不当引起汞毒性肾病或过敏反应等其他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上医生都会叮嘱在患者热退或中风清醒后就该停药。
一般建议的是,在中风恢复期,患者应到正规的康复医疗机构,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和治疗。
患者初次服用量明显偏大、病愈后再服或是已退热后再服此药,致体温过低的报道时有发生,误区四:越老效果越好。网上将1993年前出产的安宫牛黄丸的价格热炒至万元令许多人感到困惑,按常理,药物保质期也就几年,为何过了保质期还能越放越值钱?吃了还有效吗?
1993年前出产的安宫牛黄丸里含有名贵药材犀牛角,能解脏毒、尿毒、暑毒、治大热症,还有强心定惊的功效。但1993年国家明令禁用犀牛角,代之以水牛角,两者成分相近,有类似作用,但是水牛角的功效不如犀牛角。以前用的天然牛黄、天然麝香由于原料稀缺、价格昂贵,现也多用人工牛黄和麝香代替。1993年前的安宫牛黄丸价格被炒高,跟上述这些变化不无关系。
在保质期设定方面,安宫牛黄丸是大蜜丸(或包金衣的大蜜丸),用蜂蜡包装,药中的天然麝香芳香走窜易挥发,存放太久会影响疗效。按其厂家的产品说明,一般放在阴凉干燥处保质期5年。但若未按产品要求的贮藏条件妥善保存,即便未过期都可能出现霉变。再者,安宫牛黄丸属于中成药,是经过加工而成的,有原料和辅料之分。辅料主要有蜂蜜等。过了保质期之后,即便犀角等药材的成分不会变,但是,微生物数量是否也没变化,很多时候这些变化人的肉眼根本鉴别不出,如果服用可能会给身体健康带来威胁。因此,建议消费者莫盲目追买这种“古董”药。
微信:yiyaokepu
微博:@医药科普
动态 | 医药 | 科普 | 药店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