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知识必学:牛膝

来源: 中国药店/zgyd666

 

作者:赵尹铭

 

乡民种药是生涯,药圃都将道地夸。


薯蓣蓠高牛膝茂,隔岸地黄映菊花。


乾隆五十四年怀府河内县令范照黎如此写诗赞誉古怀庆府人民种植四大怀药的丰收。


公元前734年封建诸侯卫桓公以怀山药为贡品进献周王室,公元前608年鲁宣公又以怀地黄向周王室进贡;后又将怀牛膝、怀菊花列入贡品。一直到清代"怀药"都被列为皇封贡品,岁岁征收。历代统治者征收怀药贡品时,大都指地道名,即非要留驾庄和大道寺地黄、大郎寨山药、皇甫村菊花和小庙后牛膝不可。"春不过旱、夏不过热、秋不过涝、冬不过冷"的气候环境,最适宜山药、地黄、牛膝等药材的生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生一方草药,古怀庆府的人民,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把四大怀药培育成独有的外观和质地,再加以精式炮制一脉相传,把四大怀药的历史演绎了将近3000年。


诸药所生,皆有境界。由于中医治病养生,历来非常重视药材的出产地和加工炮制,孙思邈《千金药方》云:"用药必依本土",道地药材是中药材精粹之所在,也是历代医家防病治病最有力的武器之一,因而中医药界有"没有道地药材,就没有中医"之说,怀庆府所产的怀药以其独具的确切疗效为历代医家所看重。本期我们为大家介绍的就是四大怀药之一——牛膝。


 

牛膝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又名百倍,书中其列为上品,无川、怀之分,谓其:“味苦、酸平,无毒,主寒湿痰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久服轻身耐老。”陶弘景谓其: “其茎有节似牛膝,故以为名也。”历代本草文献所载的牛膝多指怀牛膝,并且自唐代始,大多以怀地产者为优; 明清之后,始明确分怀牛膝、川牛膝。

 

怀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其名首见于《奇效良方》,因主产怀庆府而得名, 《本草述钩元》:“根长约三二尺者良,江淮闽粤关中皆有,不及怀庆生者,根极长大而柔润也,土牛膝处处有之。” 《本草蒙筌》云: “地产尚怀庆,……雌牛膝节细,茎青根短,坚脆无力; 雄牛膝节大,茎紫根长,柔润有功。……因与牛膝同形,人故假此为誉。”植株为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茎直立,四棱形,具条纹,疏被柔毛,节略膨大,节上对生分枝。叶对生,叶片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2~10厘米,宽1~5厘米,先端长尖,基部楔形或广楔形,全缘,两面被柔毛。穗状花序腋生兼顶生,初时花序短,花紧密,其后伸长,连下部总梗在内长约15~20厘米;花皆下折贴近花梗。《本草纲目》:“其苗方茎暴节,叶皆对生,颇似苋菜而长。秋月开花,作穗结子,状如小鼠负虫,有涩毛,皆贴茎倒生。”入药为干燥根,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先割去地上茎叶,依次将根挖出,去净泥土和杂质。按根的粗细不同,晒至六七成干后,集中室内加盖草席,堆闷2~3天,分级,扎把,晒干。以条长、肉肥、皮细、色黄白者为佳品。

 

怀牛膝味苦、酸、性平。入肝、肾经。具有活血祛瘀、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火)下行之功效,临床用于淤血阻滞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淤阻腹痛、跌打损伤及腰膝酸痛、下肢无力、尿血、小便不利、尿道涩痛等症。《本草纲目》曰: “ 牛膝乃足厥阴、少阴之药。”《本草汇言》云:“牛膝,体燥性润,独理肝肾二经。肝为血海而主筋,血海得润,则经脉通,而挛急者解矣。又骨者,肾所主也,腰者,肾所府也,精者,肾所藏也,小便者,肾所司也。理肾,则众疾皆安,淋浊涩痛之患除矣,有堕胎者,以其破血下行耳。”如治疗肝肾不足所致腰腿酸痛、软弱无力,常与独活、桑寄生等同用,以增强补肝肾强筋骨作用如《千金要方》独活寄生汤。其活血祛瘀,故常用于妇科、伤科瘀血凝滞之证,每与当归、桃仁、红花等活血药同用,如《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怀牛膝性善下行,能引血(火)下行,可治血(火)热上逆诸症,治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可与凉血止血的栀子、白茅根配伍;胃热阴虚之牙痛、头痛、牙銀出血等,可与滋阴降火的熟地、麦冬、知母等配伍,如《景岳全书》玉女煎;阴虚阳充之头目目玄晕,脑部热痛,常与平肝潜阳的生赫石、生龙骨、生牡顿配伍,如《衷中参西录》镇肝熄风汤。牛膝,性善下行,故《本草经疏》:“上焦药中勿入。” 《本草正义》:“能堕胎者,滑利下行之力也。”用时须注意凡中气下陷,脾虚泄泻,下元不固,梦遗滑精,月经过多及孕妇均禁服。《本草通玄》:“梦遗失精者在所当禁。”《得配本草》:“中气不足,小便自利,俱禁用。”

 

牛膝中的活性成分主要为三萜皂苷、甾酮、多糖以及多肽类物质,此外牛膝中还含有有机酸、生物碱、黄酮、甾醇、氨基酸和挥发油等化学成分。牛膝的药理作用早期主要集中在对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以及其抗肿瘤、抗病毒、抗炎、镇痛的研究。近年来人们更关注其对骨质疏松、糖尿病、神经生长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药房所置牛膝饮片一般为牛膝段,即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除去残留声头,切段,干燥。《雷公炮炙论》:"凡使牛膝,去头并尘土,用黄精自然汁浸一宿,漉出,细割,焙干用之。"《千金要方·食治》:“切作细段。” 《博济方》:“拣去芦头并细梢,只取中间粗者,折作半寸。”此外,牛膝的炮制品尚有酒牛膝和盐牛膝。酒牛膝即取净牛膝段,加黄酒拌匀,闷润至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每牛膝段100kg,用黄酒10kg。《理伤续断方》:“酒浸七日焙干。”《校注妇人良方》:“酒拌炒。”《本草汇言》:“酒浸拌蒸。” 盐牛膝即取净牛膝段,加食盐水拌匀,闷润至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牛膝段100kg,用食盐2kg。《扁鹊心书》:“盐水炒。”目前认为牛膝生品长于活血祛瘀,引血(火)下行。酒炙可增强活血祛瘀,通经止痛作用。盐炙入肾,增强补肝肾、强筋骨作用。《得配本草》有“下行,生用。滋补,焙用,或黄精汁浸、酒拌蒸数十次用。破血敷金疮,生用。引火下趋,童便炒。引诸药至膝盖,生熟俱可用。失精,血崩,气陷腿肿,脏寒便滑,中气不足,小便自利,俱禁用。”的总结。

 

川牛膝始见于唐代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书中大活血丹、活血丹与乌龙三方均有川牛膝。《中国药典》2015 年版收录,川牛膝来源于苋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牛膝 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 的干燥根。川牛膝为著名川产道地药材之一,川牛膝药材的产地记载始于明代《药品化义》:“取川产而肥润长者佳,去芦根用。” 其加工方法为取川牛膝,除去杂质及芦头,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即可。川牛膝的炮制,唐代有酒浸焙干用的方法,宋代有酒浸蒸等方法,元代有酒洗的方法,明清时代增加了茶水浸、童便酒浸与何首乌同蒸等炮制方法。现代临床多沿用生川牛膝、酒川牛膝和盐川牛膝等。生用以逐瘀通经为主,酒炙后增强逐瘀,通利关节作用,盐炙则增强利尿通淋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血滞经闭、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川牛膝传统的道地产区为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目前川牛膝主产区逐步变更为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和雅安宝兴县。受市场经济影响,天全等传统川牛膝主产地现已经没有规模化种植,川牛膝基本为半野生状态,而乐山金口河地区和雅安宝兴县种植的川牛膝通过人工筛选、除杂,其品种纯正,品质较优,已逐步替代传统的道地产区被认为是目前川牛膝较优产地。

 

性状鉴别:怀牛膝药材呈细长圆柱形,挺直或稍弯曲,长15~70cm,直径0.4~1cm。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色,有微扭曲的细纵皱纹、排列稀疏的侧根痕和横长皮孔样突起。质地硬而脆,易折断,受潮后变软,断面平坦,淡棕色,略呈角质样而油润,中心维管束木质部较大,两束,形如蝴蝶结,老药工即称之为“蝴蝶结”,黄白色,其外周散有多数黄白色点状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即“筋脉点”。气微,味微甜而稍苦涩。川牛膝药材近圆柱形,微扭曲,向下略细或有少数分枝,长30~60cm,直径0.5~3cm,较怀牛膝粗,故又名大牛膝,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较怀牛膝颜色深,有纵皱纹、支根痕和多数横长的皮孔样突起。质地柔韧,不易折断,切断面浅黄色或棕黄色,有多数淡黄色小点(维管束4~11轮)排列成同心环。气微,因其含甜菜碱,故味甜,又名甜牛膝。

 

功效对比:中国药典及权威的中药学教材中均认为:“怀牛膝偏于补肾强筋骨,川牛膝偏于活血化瘀”。目前大多数医家认为怀牛膝补益作用强于川牛膝,而川牛膝更偏于活血通经。然而,通过查阅怀牛膝、川牛膝的文献记载,考证怀牛膝、川牛膝的源流及分析历代医药学家对其功用、性状的描述,这一观点与大部分古代文献对其功效的描述恰好相反,认为怀川牛膝虽均具有行瘀达下和补益肝肾的功效,但怀牛膝行瘀达下之力较好,川牛膝补益之力较佳。《本草汇笺》: “土牛膝岂即天名精耶?所载形象及性味功用殆相同也。但专主破血,不似川牛膝兼补精血……。”《本经逢原》:“苦酸平无毒,怀产者长而无旁须,水道渗涩者宜之。川产者细而微黑,精气不固者宜之。” 《本草述钩元》:“川牛膝所禀厚,故肥而长,主补精髓。”《本草便读》:“怀产者象若枝条,下行力足;川产者形同续断,补益功多……怀牛膝根细而长,川牛膝根粗而大。欲行瘀达下则怀胜,补益肝肾则川胜耳。”

 

现代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川、怀牛膝均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在改善微循环方面川牛膝的作用强于怀牛膝。在补肝肾、强筋骨方面,临床应用以怀牛膝为多见;现代实验研究资料报道蛋白同化作用怀牛膝强于川牛膝;我们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川牛膝多糖具有较广泛的免疫活性,说明川牛膝确有补益作用。对于怀牛膝与川牛膝的功效认识,目前还存在较大疑问,亟待进一步的研究。

长按上图3秒钟,识别二维码关注

喜欢的话就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