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半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来源: 华北制药/ncpc_hyjtdy

2016年上半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2016年上半年,我国药品流通行业总体运行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销售总额稳定增长,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2016年,是国家全面推进“十三五”战略规划的起始之年,是国家新医改进入三医联动攻坚阶段的改革之年,是我国药品流通企业步入转型升级新阶段的关键之年。为促进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障“健康中国”战略实现,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企业努力创新商业模式、拓展经营业态,跨界融合互联网技术,对供应链进行整合与优化,探索区域联合、实现平台共赢。2016年上半年,药品流通行业总体运行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销售总额稳定增长,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药品流通行业运行基本情况

流通环节被优化,不仅提高药品流通效率,也降低整体物流费用率,对药品流通企业的物流服务提出更高需求。在医保控费、支付方式改革的主流趋势下,药品流通行业压力增大,大批中小型商业公司发展受限,企业的财务能力面临考验,运营成本也将进一步增加。但是,新的政策环境有利于规模化经营企业做强、做大、做精,是对“商业模式”流程再造的变革,有利于企业组织结构及架构的调整,带来医药企业的格局变化。从中,大型企业将获得较大优势,在行业中处于主导地位。同时,在未来政策的进一步放开的情况下,大型医药商业公司将可以尝试PBM(药品福利管理)、GPO(中小医院集中采购组织)等新业态经验。面对政策及市场的大环境,企业应顺势而为,把握机会、开拓创新、谋求发展。

    (二)大型药品流通企业逐渐成为推进药品流通全国统一市场的主力军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度我国药品流通市场商业批发及零售药店终端市场逼近10%的两位数底线增长水平,2015年前百位的大型药品批发企业和零售药店终端企业发展则更为突出,其增长速度分别为15.6%和13.1%,分别比整体市场和零售市场增速均高出近5个百分点;另外,前百位大型药品批发企业和零售药店终端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则分别由2014年的65.9%和28.1%提升到2015年的68.9%和28.8%,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

    由以上行业市场整体分类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大型药品流通企业已经将我国药品流通市场集中度拉升到接近70%的水平,而年主营业务收入达百亿级的15家企业合计规模已经逐渐接近我国药品流通市场规模的50%,达“半壁江山”,进一步强化了向日本和韩国等亚洲领先的药品流通成熟市场集约化水平看齐的趋势。从对2015年入围我国药品流通行业前20位企业榜单做深入分析,可以看到这20家药品流通企业作为代表我国药品流通市场领先发展的强者,以超越市场平均增长水平的速度持续发展,表明这些大型药品流通企业能够有效化解我国目前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对行业发展带来的各种不利因素,特别是能够从容应对我国新医改进入深水区攻坚阶段后,对药品流通行业传统经营模式、传统价值定位和产业链发展格局的颠覆和挑战。大型药品流通企业近年来始终能够实现更快、更高、更强发展,一定会在不断提高行业、市场集中度中,促进全国统一的药品流通市场形成,在提高我国药品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上承担起应有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三)创新商业模式、提升服务价值成为行业持续发展必经之路

    目前,药品流通行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政府政策频出,企业也纷纷探讨创新商业模式,整合从生产企业到终端客户各流通环节资源,不断拓展业务空间和服务范围,延伸供应链服务,将与上游工业企业的信息对接、库存管理、运营管理与下游客户药房合作的零库存管理、库内作业管理、信息增值服务等纳入企业提供服务的范围。此外,药品流通过程用互联网技术升级成为未来最具竞争力的医药商业模式,如智慧物流、智慧药房、DTP、O2O、云服务平台等。百洋医药集团建立的医药平台和医疗服务平台互相结合,通过大数据和云平台HIS系统支持,形成了系统的“处方药-DTP药房-处方院外化整体解决方案”,为医院药品流通“梗阻”搭建了“侧枝循环”路径,解决了处方药营销的“电子处方”问题,为行业提供了高效创新的生态化模式。上海第一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与徐汇云医院签订合作协议,成为上海首家“互联网医疗云服务”药店后,已形成与“云医师”、“云医疗”相呼应的“云药房”、“云药师”等配套服务模式,发挥线上处方、线下配方的无缝对接优势,在试点药店中,处方药的销售明显增加。总之,只有坚持创新,寻找破局之道,提升服务价值,才能掌握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升级,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发展。

    (四)“互联网药品流通”模式将有力地推动医药供应链协同发展

    依托药品流通在医药供应链中商流、物流、数据流与资金流“四流合一”的地位,以规模企业为核心,向上下游延伸,缩短流通链条,减少周转时间,降低平均库存,将上下游连为一体,以整合与优化医药供应链,提升运营效率。通过“互联网药品流通”模式,建立供应链上下游智慧融合的分布式多元协同现代药品流通体系,可有效配置政府与企业资源,降低社会整体流通成本,推动供应链协同发展,成为实现药品流通行业“十三五”期间发展目标的有效支撑。供应链协同发展,还将促使医疗机构院内药房与药品流通企业对接,运用“互联网”的思维与手段,打造多方协作的药品流通新模式。运用“互联网药品流通模式”,有利于跨行业数据标准体系的建立,实现跨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公用格局;同时可催生智慧供应链、智能物流、公共服务平台等形态快速涌现,推动行业的创新进程,推动企业经营管理的精细化,提升行业发展水平、集约化水平、规模化水平。

    随着政策不断完善、技术的日益进步、标准的逐步建立,医药供应链将日趋高度整合,传统的行业合作方式也将不断创新融合,形成以互联网为依托开发共享、合作共赢、高效便捷、绿色安全的智慧医药供应链,使得供应链各环节协同更高效、跨界合作更紧密。从而突破传统惯性思维,超越旧的经营理念,创造合作多赢的生态供应链体系。

    (五)零售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多元化经营、专业化服务成为必然发展趋势

    多年来,在“以药养医”的体制机制下,公立医院在处方药市场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医院处方很难流出。从2015年以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控制药占比、监控辅助用药、对医生多点执业激励、不得限制医院处方外流等等。通过这些政策及药品零差率的推行,将使药房从医院的盈利部门变成成本部门,促使医院处方外流,这将为零售药店或医药电商带来新的机遇,同时带动整个国内药品零售市场新一轮的快速成长。

    2016年既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随着国家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行业政策频繁出台,为药品零售行业发展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更大的挑战。医保定点资格审批取消后,宽松的准入带来更严的监管;公立医院改革、药占比降低及药品零差率政策,将使更多的处方流向社会药房。药品零售企业只有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和药学服务人员的专业化能力,真正具有专业的服务能力以后,才能为承接医疗机构门诊药房服务奠定基础。同时,网上药店、移动互联、电子处方云平台等互联网B2C销售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快了行业创新转型;社会资本介入,零售药店抱团取暖,大型药店零售连锁企业规模扩张迅速,必然促使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药品零售企业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提高自身服务能力、拓宽企业服务范围,实现多元化经营、专业化服务将成为必然趋势。从传统的药品流通终端向提供药事服务、医药资讯、营养咨询、慢病管理、健康管理、电子病历的“大健康服务终端”转型,并在销售方式上形成线下实体、线上B2C、线上与线下O2O的多渠道销售格局,为行业生存发展寻找出路,为国家医改深化和百姓健康保障贡献力量。

    (六)药品流通行业的资本运作持续活跃,并购式成长成为一些企业的主要增长模式

    随着政策的推进和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药品流通企业通过资本运作的手段发展壮大,如上市公司一般会通过非公开发行等再融资手段来募集资金,非上市公司则经常借助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自己,同时择机挂牌新三板或冲关IPO。并购也是药品流通企业成长的重要手段,过去几年,国药控股、华润医药等流通企业通过并购整合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性的药品流通行业龙头。近年来,区域性流通企业(如嘉事堂和瑞康医药等)和零售连锁企业(如一心堂、老百姓和益丰药房等)也加大了并购的步伐。在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手段的推动下,国内药品流通行业的集中度将长期处于持续提升态势

    (一)整体规模

    据统计,2016年上半年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销售总额为含税值)9273亿元1,扣除不可比因素比上年同期增长12.0%,增幅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药品零售市场销售总额为18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1%,增幅上升1.4个百分点。

    (二)效益情况

    据统计,2016年上半年药品流通直报企业(近1200家)主营业务收入6515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12.5%,增幅回落0.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11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11.5%,与上年基本持平;平均利润率为1.7%,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0.1个百分点;平均毛利率为6.8%,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0.4个百分点;平均费用率为5.5%,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0.5个百分点。

    (三)行业资本运作情况

    据统计,2016年上半年药品流通行业20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总和为3153亿元,同比增长16.0%;净利润为99.7亿元,同比增长27.0%;平均毛利率为15.2%,同比略有下降;平均净利率为2.9%,同比基本持平;平均费用率为6.6%,同比略有下降。

    (三)药品零售企业积极探索新型业务模式不断提供增值服务

    2016年上半年药品零售市场规模总体呈现增长态势但增速放缓。监管趋严,市场化淘汰加速,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大型连锁企业快速发展,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药品零售企业积极探索新型服务模式,通过兼并重组、院店合作、药店联盟、电子商务、中医馆、DTP专业药房等多种形式开展创新业务,提供增值服务,药品零售模式开始出现重大变化。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在医保控费、药占比控制、合理用药、处方外流等政策的持续影响下,零售市场将获得巨大的销售机会,零售药店将成为医药行业最为重要的销售渠道。

    (四)现代医药物流模式变革促使行业向医药服务商转型

    我国药品流通行业创新突破的核心在于实行现代物流模式的变革。采用现代化物流设备和先进集成管理系统,实现药品物流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并通过供应链集成、物流延伸项目等,为医药工业企业、医疗机构提供优化库存、规范管理、自动补货一系列增值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大型药品流通企业已为1000多家医疗机构搭建院内药品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药品、耗材、医疗器械等医疗机构日常用品采购、配送、调配、科室使用全程智能化,助力医院突破信息化管理的瓶颈,不仅巩固深化药品流通业在医院这一核心药品配送终端渠道上的业务发展基础,还带动行业从传统药品批发商向为客户解决服务方案的医药服务提供商的角色转型。在医药分开的大趋势下,这一转型有助于促进医院提升信息化水平,促使医院逐步剥离非核心业务,使医院聚焦诊疗能力的提升,重新打造新医改背景下医疗机构新的核心服务能力,与此同时挖掘了药品流通行业对于国家推动新医改最具潜力的价值。

    互联网技术是这场变革中的催化剂,加速推进医药物流模式向扁平化、平台化的方向发展,上下游互相渗透,多仓协同配送,仓储资源和运输资源统一调度,实现流程再造;向低成本新型现代绿色物流发展,优化信息流、物流,提高运行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提升行业集中度。在这个过程中,现代医药物流获得了发展机会,拓展增值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促使药品流通行业向智慧型现代医药服务商转型,但也存在较大的运行压力和困难。

    (五)医药电子商务模式发展差异化

    目前,国内医药电商模式层出不穷,且深入到医药的全产业链过程,其中B2C最多,B2B发展较慢,O2O尚处于探索之中。面对医药电商的巨大市场,传统的药品流通企业以及行业外的互联网企业均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同时,在传统的医药购销基础之上,大健康服务广泛地应用于电商平台的建设之中,如上海医药与京东共建“云健康”平台、广州医药联手阿里健康、九州通与“春雨医生”合作、华润健一网布局O2O、国药推进医疗健康产业平台建设以及天猫、百度、腾讯、微商城等各种医药电商模式不断涌现,由B2B模式向B2B2C模式转型,由传统商业贸易向现代化综合服务转型,为电商差异化、多元化、创新发展提供了模式创新、概念创新的典型案例。但是对医药电商这一新兴领域国家政策依然在谨慎调整当中,2016年8月1日正式停止了第三方平台网上药品零售试点工作。

    今后,随着《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B证、C证审批权下放给省级药监局,企业进入医药电商领域将更为便捷,为电商业务的快速发展提供政策利好,但同时也对企业营利点选择、市场主体定位、资本需求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医药电子商务模式差异化发展显得更为重要。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截至2016年6月30日拥有互联网交易资质的企业合计为595家,企业数量同比增长40.0%,其中B2B为123家、B2C为449家。

    三、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一)国家新政策环境将给行业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

    国家先后在“十三五”战略规划,“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国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等顶层纲领性文件中,围绕“三医联动”推动医改进入深水区提出明确思路,这对如何重构药品流通行业在国家推进新医改进程中的价值定位、夯实药品流通行业长期健康

    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近月来,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指导意见》和《关于深化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为行业建立现代药品流通体系、构建药品流通新秩序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在2016年实行的“营改增”、“两票制”、合规整治和仿制药品一致性评价的多重政策下,医药行业将会迎来大幅度洗牌及震荡,整体政策倾向于大型企业,引导并鼓励企业进行产业升级、规模运行,提高行业集中度,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