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模式之辩

来源: 海南省医药行业协会/hnyyhyxh



从1994年创业至今,九安医疗经历了传统硬件生产、贴牌生意,现在转型搭建慢病管理健康生态系统。其董事长刘毅转型互联网医疗的决心十分坚定,他认为互联网医疗是对传统医疗行业的提升和改变,这些改变不仅仅是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更是医疗方式和模式的变化,而“现在探索创新是一个能成为全世界领导者的好机遇”。

根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2012年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总死亡人数的86.6%。慢性病的一个特点是通过长期干预可以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但数据记录难、医患粘性差是一大问题。互联网发展下,通过硬件入口接入移动医疗数据平台,可以方便病人进行自我管理和医学人士的远程干预。很多创业者看中了这一市场机会。数位投资人表示,他们在考虑投些慢病管理平台,但也有投资人认为慢病管理项目存在数据不准确、医患粘性不高的问题。

不仅是慢病管理平台,互联网医疗领域投资人的态度分歧较大,这也表明了互联网医疗正面临一些困难。2017,互联网医疗依然是大健康领域一个活跃的话题。


投资热情

中国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均,挂号难、看病难、医患沟通不畅沉疴多年求变,很多人寄期望于互联网,以期更好地再分配医疗资源、提升效率。

2014年被认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元年。《reMED2015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获得融资总额0.26亿美元,此后融资额度连年增长,到2014年披露的互联网医疗融资金额为6.91亿美元。

投资金额的上升也侧面反应了创业者兴趣所在,一个创业公司拿到了钱,就会有无数的同类跟风而上。2011年春雨医生获得A轮融资时诺基亚手机尚盛行,春雨医生还开发了塞班系统。也许那个时候春雨医生还不被很多人关注,到2014年春雨医生获得五千万美元C轮融资的时候,已经涌现了很多在线问诊平台。

云聚资本创始人王军向记者介绍,目前APP云测试平台Testin平台所服务的各类移动医疗App中,有超过五千个不同细分领域的移动医疗App综合竞争力处于持续的发展通道,“这一方面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原有的医疗健康服务从线下和PC迁移而至,而同

时因为移动终端的个人属性、数据采集和支付的便利性,使得其中优秀的健康医疗App的用户经营价值逐步上升。”

以慢病管理领域为例,仅九月份,康康血压获得以岭药业三千万元投资,掌上心电获得数千万A轮融资,糖护士也完成了数千万元的Pre-A轮融资。


问题涌现

投资热度上涨,创业者和投资人都想乘风而上,以至于出现了大批同质化的产品。阿里健康战略副总裁马立曾呼吁大家冷静面对互联网医疗,她表示,由于医疗各个细分领域玩法相差较大,不看好单纯圈用户跑流量的项目。

她觉得今年很多人面对互联网医疗都冷静了下来。互联网医疗面临闭环难成、模式待考、受政策影响较大、医疗服务壁垒较高,以及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化盈利等问题。2015年,九安医疗亏损1.4亿元,移动医疗业务并未呈现喜人成绩,“这是一个过程,就好比网上购物从无到普及也花了很多心血,互联网医疗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刘毅对记者表示。

谁来付费?这是互联网医疗想要持续良好发展首先要直面的问题。

约印创投创始人郑玉芬认为互联网医疗受互联网行业特性影响一开始就免费,想要以免费来跑马圈地,这种烧钱的模式不可持续。她认为民营医院、药企、医疗器械厂商包括公立医院都是可能的付费方。只要互联网医疗企业有足够量的用户并且粘性高,可以为民营医院导客户,帮公立医院提高效率,帮药企、医疗器械厂商提高销售量。重山资本创始合伙人孙超则认为付费方是患者,但目前患者付费意愿还不是很强烈,所以很多互联网医疗项目变成了平台,做药企广告和医疗器械销售。

更多人认为保险是潜在的付费方。某行业协会人士对记者表示,买单方必定要和保险结合。保险公司的诉求是提高销量、降低成本,美国凯撒模式下保险机构有动力做被保人预防、康复工作,让被保人更健康可以降低赔付率从而进行控费。而中国目前还是医保加个人付费看病为主,医保只能保一部分,重大疾病的费用大部分还是自己出。未来互联网医疗打通了整个产业链后可以帮助保险公司进行控费,但是打造涉及到各方利益比较复杂。

创业公司们日益认识到闭环的重要性,线下也许不是一个合适的支付场景,最近有种探索线下的热潮。在线问诊、医美O2O、慢病管理公司等都在开线下诊所、服务站。以走得较早的春雨医生为例,去年其创始人张锐说要开五百家线下诊所,据春雨医生方面介

绍,目前只开了25家,并且准备收缩线下诊所业务。但春雨医生方面也强调所谓线下诊所,与通常意义上的诊所有本质区别,即非独立主体,也不开门迎客,只为春雨医生线上有需求的用户提供线下服务,实为形成闭环之需求。但不少人认为,即使走向线下,也面临线上线下对接难、品牌效应弱等诸多难题。

一些投资人对互联网医疗较有耐心,认为时间会让其闭环形成找到付费方,一些投资人则激烈反对。方正和生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新颜认为互联网医疗有明显的泡沫,其一直没有投资互联网医疗的原因是认为其估值过高,很难下手。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投资人对记者表示,从一开始他就不看好互联网医疗,他认为互联网医疗解决不了中国的医疗问题,医疗有自己的独特性,原来互联网行业快速扩张增长在医疗行业并不适用,“线上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在线下开诊所、服务中心的还叫互联网医疗吗”。

考虑退出通道是资本之常情,并购和上市是首选。“目前这两条都发展的不是很好,上创新层新三板也是个路径”,孙超表示。


2017年风口

投哪个,是投资人永恒的话题。

君联资本蔡大庆对记者表示,“要区分开互联网+医疗还是医疗+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更有发展潜力”。他认为医疗+更能抓住用户深层次需求。

郑玉芬今年下半年还会投两个互联网医疗项目,她认为目前互联网医疗估值“还算恰当”,“现在出手价格会比较合适”,她对投资回报有着良好的预期。郑玉芬会看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否刚性,一是选择规模效应显现的行业前五的平台型公司,二是小而美的2B的公司,服务于药企、器械商已经获得了一部分盈利的公司。

孙超明年会关注康复、养老、垂直类连锁医疗项目、人工智能、基因、疫苗和冷链物流等领域,在互联网医疗中更看好慢病管理项目。

刘毅今年收购了法国移动医疗公司eDevice,他表示下一步还可能会投资收购互联网医疗企业,“我们会看重模式,如果标的公司有模式上的突破或者形成了闭环会比较吸引我们”。

马立表示她接下来会看一些大数据的项目,能转化为标准化数据,并能进行广泛有效连接,是她比较看好的项目。但由于阿里健康是战略投资,关注的项目一定是和阿里健康的业务有协同效应。

很多投资人都表示创始团队是他们判断一个项目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他们更看好有医疗背景或对某一医疗科室了解透彻的创始人。

互联网医疗作为一个比较热闹的领域,不知道2017会不会继续热闹下去?



图片|网络      编辑|汪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