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是由于直肠末端静脉丛发生曲张后形成的一种疾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
在我国,痔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素有“十男九痔”、“十女十痔”的说法。在生活中,久站久坐、长期便秘、饮食过于刺激等都非常容易引起痔疮的发生。
痔疮的易发人群
痔疮常见症状
痔疮对身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导致肛门功能失常:由于肛门的感染、痔疮等等疾病的反复发作,长时间没有治愈,一方面容易使排便变得困难,另一个方面容易使肛门失禁。
2、导致贫血:患了痔疮,肯定会出现便血,随着失血量的不断增加会出现无力、头昏、记忆力下降。久坐久蹲之后,突然站起,会出现一阵眩晕,有虚脱、昏厥的现象。严重的时候,食物会逐渐下降、出现腹胀,而且下腹部位有浮肿。
3、导致皮肤湿疹:痔块脱出、括约肌变得松弛,黏液流出肛门外对周围的皮肤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瘙痒、皮肤湿疹容易生成。
4、导致败血症、毒血症、脓毒血症:一旦痔疮出血,就可能让细菌、毒素、脓栓倾入血液,引发一系列症状。
· 药物治疗·
目前市场上,痔疮药物剂型较多,口服的有颗粒、胶囊、片剂、丸剂等,外用的主要有栓剂、软膏与乳膏剂、贴剂等,还有气雾剂、药粉+药栓的药盒、口服溶液等,熏洗的主要是中药方剂。其实,在选择痔疮药物时,首先要对症,尤其是一些口服痔疮药。
口服药,可清热解毒
治疗痔疮的口服药多为中成药,大都具清热解毒、凉血止痛、疏风润燥的功效,但须根据症状选择。
☑如大便干燥、出血者,可选用地榆槐角丸,有润肠通便、活血止血的作用。
☑出血较多者可配合止血药物,如三七粉、云南白药等。
☑口苦、大便秘结者,可选用痔疮片,起清热泻火作用。
外用药,注意内外有别
目前市场上用于治疗痔疮的外用药有栓剂、软膏剂、贴剂等,多是中成药制剂。痔疮一般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三种。
☑内痔和混合痔多选用栓剂,如化痔栓等。使用栓剂时要确保塞得足够深,以免脱落而失去疗效。栓剂的药效多能保持12小时,在痔疮急性发作期,最好每天早晚各使用一次。如要选用软膏剂,要用注入器将软膏注入肛门内。
☑外痔多选用软膏剂,如马应龙痔疮膏等,可以直接涂抹于局部患处,起到缓解外痔疼痛、消炎消肿的治疗作用。
☑近年流行使用的脐贴剂,如荣昌肛泰等。由于药物成分不是直接作用于患处,而是经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可能会导致一部分药物失效,且起效相对较慢,因此不适用于痔疮急性发作的患者。
因为中医口服类痔疮药大都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药性苦寒:因此脾胃虚弱者和孕妇、儿童最好不要用。在临床上,医生比较推崇痔疮患者用外用药,主要在于其局部用药,副作用较小。但在使用外用痔疮类药物前,首先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使用方法和药物禁忌。
不论是用栓剂、软膏剂还是贴片外用治疗,用药前都要做好局部清洁。先用温水或生理盐水将局部清洗干净,当病情比较严重时,也可以使用高锰酸钾水(1:5000的比例,),采取坐浴的方式,将局部清洗干净,然后再用药。使用贴片时,也要先用清水将肚脐清洗干净,再贴上贴片。
有“痔”者,饮食、排便悠着点
有些患者得了痔疮后,不积极治疗,对出现的便血、脱出等症状熟视无睹,不但症状日渐加重而痛苦,长期大量便血还会导致贫血。
除了积极使用药物治疗以外,还应注意改变饮食结构,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最好定时排便,并在3分钟左右结束,排便时间过长会引发痔疮。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等,少吃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限酒。若应酬时无法避免辛辣食物及喝酒,可在应酬后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太宁栓),保护肛管直肠黏膜,防止出血。
痔疮用药虽能缓解、消除痔疮的症状,但不能根治痔疮。因此,如用药后症状不能缓解或有所加重时,应到医院诊治,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痔疮患者有哪些东西不能吃?
痔疮是一种慢性疾病,痔疮的发作不仅和天气,环境有关,和人们的饮食也有很大的关系,为了防止复发平时饮食习惯必须要注意。
1、不能吃难于消化、坚硬的食物。这些食物难以消化会导致便秘,从而使直肠血管曲张,引起痔疮复发。
2、不能吃味浓及香料多的食物。这些食物容易令肠道不适,同时令肝脏充血、下腹腔压力加大,可导致痔疮发生或使痔疮加重。
3、要控制盐的摄入。过量的盐会使体内液体停滞于循环系统,造成肛门及其他地方的静脉隆起,使病情加重。
4、不能吃温热水果。橘子、枣、桃、龙眼、杏、李、菠萝、荔枝等,这些热性水果容易导致大便秘结,加重痔疮病情。
5、不能吃高脂肪、蛋白食物。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可使大便排泄缓慢,从而导致便秘,使痔疮病情加重。
6、不能吃辛辣食物。包括辣椒、咖喱、胡椒、生姜等。因为辛辣食物刺激直肠肛门部位使血管充血和扩张,能造成排便时刺痛和坠胀感,从而诱发混合痔痔疮。
7、不能饮酒。中医认为痔疮多属湿热,饮酒可使其湿热病症加重,而且酒(特别是烈性酒)可使直肠静脉充血,诱发或加重痔疮。
“民以食为天”,痔疮患者更应该根据自己的病情,吃什么不该吃什么,心里有底,才能真正避免“病从口入”, 撑起自己的那片天。
本文为转载,我们不对其内容和观点负责。
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药店老板内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