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更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立冬”和“立秋”一样,古人同样在这个季节用占卜的方法来看冬天的冷暖,如“立冬晴,一冬凌(寒冷);立冬阴(阴雨),一冬温(暖冬)”。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人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迎冬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行迎冬之礼,回来后赐群臣冬衣、慰问表彰军烈属。烧香立冬,秋粮一入库,便是满族八旗和汉军八旗人家烧香祭祖的活跃季节。汉八旗的祭祀称“烧旗香跳虎神”,满八旗称“烧荤香”。补冬古人认为天转寒冷,要补充身体营养,民间即有“入冬日补冬”的食俗,食人参、鹿茸、狗肉、羊肉及鸡鸭炖八珍等。也有的中药店推出十全大补汤,即用十种滋补的中药炖鸡或其它肉类做成的补品。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在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我国北方,人们则吃饺子,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天津最有特点的就是倭瓜饺子,一般倭瓜是在夏天买的,存放在小屋里或窗台上,经过长时间糖化,在冬至这天做成饺子馅,味道即同大白菜有异,也与夏天的倭瓜馅不同,还要蘸醋加蒜吃,别有一番滋味。补充水份冬天气候干燥,人体极易缺水,常喝白开水,不但能保证机体的需要,还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废物之功效。冬季一般每日补水应很多于2000~3000毫升。除了喝水,苹果、猕猴桃、柚子、山楂、大枣、橄榄、柿子等水果不可少哟!户外活动促进热量产生冬季养生要适当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身体。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杜绝做打球、登山等剧烈运动;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患者,运动应选择上午、下午日照充足的时候,避免受寒冷的刺激,防止诱发急病。老年人更应注意保暖,要避免过早起床锻炼,以防脑供血不足诱发中风。保证充足的睡眠唐代着名医学家孙思邈说:“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俗语道,春困秋乏夏打盹儿,睡不醒的冬仨月。中医讲究春发夏长秋收冬藏,冬天应该是一个养精蓄锐的季节,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冬天是养肾的好时节冬天属于“闭藏”的季节,在中医来说肾主封藏,也就是说冬天是养肾的时节。冬天通过进补、养肾,可以使肾“精”更为充盈,可以使明年身体更好,更少得病,这就是中医治未病的思想。阳气偏虚者,选羊肉、狗肉、鸡肉等;气血双亏者,可用鹅肉、鸭肉、乌鸡等;不宜食生冷燥热者,选用枸杞子、红枣、木耳、黑芝麻、核桃肉等。药补则一定要遵医嘱,一人一法。冬令进补时,为使胃肠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选用红枣炖牛肉、花生仁加红糖,也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以调整脾胃功能。寒从脚底生民间有一说法,“寒从脚底生”。足为人体最远端,脂肪薄,保暖能力差,而中医认为足底穴位与内脏关系密切,如果足部受凉可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经等疾患,冬季健脚即健身。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促周身血液循环。喝茶可以提神醒脑冬天喝茶提神醒脑,使人精神振奋、增强记忆力,刺激胃液分泌、帮助消化、增进食欲,消除口臭,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茶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维他命和微量元素,对人体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从事静态工作的人更应常饮茶。冬天喝茶以红茶为上品,红茶甘温,可养人体阳气;红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糖,生热暧腹,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还可助消化,去油腻。冬季养生晨起服热粥冬季养生晨起服热粥,以养胃气。天冷时,清早起床喝上一碗热粥,可以帮助保暖、增加身体御寒能力,能预防受寒感冒。对于喉咙不适、发炎疼痛的人,温热的粥汁能滋润喉咙,有效缓解不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