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达沃思】医改政策主推8条,对行业影响几何值得思量

来源: 医药davos/yiyaodavos


11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此前,国家卫计委各种例行发布会也经常介绍各地的医改成功经验,并宣传各地借鉴,但都是提倡式的要求学习,并没有成文的硬性要求。而此次却将各地区成熟的医改经验汇总成文件,且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共同转发,可见这些经验都是国家卫生主管部门深思熟虑过的决策,也是下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必须执行的政策。


光文件名就40多字的“意见”说了些什么?达达君发现,其实就一句话,就是将这些年各地医改试点的“成功经验”向全国推广。具体有8条经验将被正式推广——


责任管理:各级党政一把手负责


加强党委和政府对医改工作的领导。深化医改工作由地方各级党政一把手负责。由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或一位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充分发挥医改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切实落实政府对医改的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


医疗控费:取消所有药品加成


“意见”指出,要逐步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主要方式为取消所有公立医院药品加成,破除以药养医,并通过规范诊疗行为、降低药品和耗材费用等腾出空间,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价格调整要重点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诊疗、手术、护理、康复和中医等医疗项目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等价格,并做好与医保支付、分级诊疗、费用控制等政策的相互衔接。通过综合施策,逐步增加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收入)在医院总收入中的比例,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合理用药:建立重点监控目录


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所有医疗机构门诊、住院诊疗行为和费用开展全程监控和智能审核,做到事前提醒、事中控制、事后审核。开展处方点评,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加强合理用药和不良反应监测,对价格高、用量大、非治疗辅助性等药品建立重点监控目录,开展跟踪监控、超常预警。严格控制公立医院规模过快增长。


支付方式:以按病种付费为主


逐步减少按项目付费,完善医保付费总额控制,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总额预付等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复合型付费方式,鼓励实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RGs)方式,逐步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覆盖所有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


医院管理:公立医院自主运营


落实公立医院运营管理自主权。转变政府职能,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从直接管理公立医院转变为行业管理,强化政策法规、行业规划、标准规范的制定和监督指导职责。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落实内部人事管理、机构设置、收入分配、副职推荐、中层干部任免、年度预算执行等自主权。健全公立医院内部决策和制约机制,加强院务公开,发挥职工代表大会职能,强化民主管理。


编制改革:逐步实行备案制


建立灵活用人机制。创新公立医院编制管理方式,完善编制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开展公立医院编制管理改革试点。在地方现有编制总量内,确定公立医院编制总量,逐步实行备案制,在部分大中城市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开展编制管理改革,实行人员总量管理试点。实行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公开招聘制度等人事管理制度。


人员薪酬:不与业务收入挂钩


地方可结合实际,按有关规定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薪酬水平,逐步提高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对工作时间之外劳动较多、高层次医疗人才集聚、公益目标任务繁重、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公立医疗机构,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予以倾斜。加强对医务人员的长期激励,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机制,薪酬在保持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实现适度增长。


公立医疗机构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根据考核结果自主分配绩效工资。薪酬总量核定和个人绩效工资分配不与医疗机构的药品、耗材、大型医学检查等业务收入挂钩,薪酬分配体现岗位的技术含量、风险、贡献等,严禁给医务人员设定创收指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在核定的收支结余中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


基层医改:坚定分级诊疗原则


未来医改还是坚定分级诊疗原则,坚持以基层医改为突破口,所以此次《意见》也着重提及了组建医联体、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推行中医药综合服务模式,广泛推广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在提高中医医疗服务价格、体现中医药技术劳务价值。


来源:新华社  本公众号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投稿邮箱:285440969@qq.com)



广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