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达沃思】医师多点执业放开,有人“哭”有人“笑”,医药代表将“咸鱼翻身”?

来源: 医药davos/yiyaodavos


11 月 1 日,国家卫计委同时发布两份文件,震动了整个医疗产业链。一份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修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另一份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达达君认为,上述两个文件震动医疗产业链的主要动力是:明确在职医生可自由执业、开办诊所!


其实,早在5年前,北京就已经开放了医生多点执业,广东也曾进行了反复的探索。在国务院近日出台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医生自由执业”第一次出现在了国字号的文件里。该规划明确提出了创新医务人员使用、流动与服务提供模式,积极探索医师自由执业、医师个体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或组建医生集团。如今,这些措施很快将在全国全面落地。


《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在多个机构执业的医师,应当确定一个机构作为其主要执业机构,并向主要执业机构所在地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向其他执业机构所在地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分别申请备注,备注内容包括本人所有执业机构的名称。”也就是说,医师不再是通过医疗机构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或备注,而是医生直接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此举等于放开了医生多点执业注册。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则删除了1994年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的一条规定:“医疗机构在职、因病退职或者停薪留职的医务人员不得申请设置医疗机构。”这将意味着在职医务人员可以申请开办医疗机构了!


达达君认为,卫计委的这两份文件无疑将给医疗产业链带来深远影响。那么,对于产业链条上的各个主体,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公立医院“哭”,民营医疗 “笑”,药店也有“福利”到?


首先来说说公立医院为什么要“哭”。


医生拥有大量的患者资源,他们多点执业后,社会医疗资源肯定会向小医院、民营医院、个体诊所流动,对这些机构肯定是利好。但凡事有利就有弊,对小医院、民营医院、个体诊所有利的事,往往就是对大医院的不利。当大量优秀的医生都开展多点执业后,因为存在着利益的竞争,病源有可能被大量截流,甚至还可能让目前门庭若市的大医院逐渐变得冷清。


如果一位医师专业很棒,他很可能会开一家自己的诊所,边在医院工作、边开自己的诊所,在大医院里看不完的病人,可以引荐到诊所来看,也将大大分流大医院的病源。虽然公立医院为防范这类行为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但这种现象很难从根本上消除。


可见,无论是医师开诊所还是多点执业,对公立医院都不是一个好消息。在药占比、耗占比、检查费降价、同业竞争、病人被截流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公立医院可能面临危机。


而当一位医师多点执业或者开办诊所之后,必须会影响他们在“主要执业机构”的工作精力和智慧的发挥,这样一来,“主要执业机构”将变得更加“苦逼”! 


其次说说民营医疗为什么要“笑”。


医师多点执业以后,公立大医院的高端人才中有很大部分会流向民营医院,因为民营医院机制活,给高端人才开出的工资待遇也会很高。而随着这些人才的“入伙”,也会带来一些患者“粉丝”,他们可能是慕医师之名而来,也可能是因医师“推荐”而来。总之,民营医院既得人才,又得顾客,一箭双雕,他们不偷着乐才怪!


最后,说说药店的“福利”从何而来。


卫计委的两个文件中没有提及未来医师可否到药店坐诊。但达达君认为,既然医师可以多点执业,当然可以在药店中执业,为患者就诊提供方便。这其中可能还有一个药店是否成为合法的诊疗场所或机构的问题,但“医师多点执业”这样的“大老虎”都解决了,区区一张诊所牌照应该难不倒在市场上左右逢源的药店经营者。众亲说说,这算不算药店的“福利”呢?


医师“八仙过海”会不会生乱?


众亲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卫计委的两个文件落地,医师们可以做些什么?根据卫计委统计数据,仅仅在2015年,就新增了2000家民营医院,这些医院对医疗人才,特别是高端医疗人才的需求可谓“久旱盼雨”!此外还有数百家医生集团也在等待他们加盟。医师们完全可以直接加盟或者多点执业到这些医疗机构。


对于医师而言,除了开办传统的医院、诊所等之外,《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明确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医学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安宁疗护中心也列为了医疗机构,这些地方都是医师们的用武之地。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脱离公立医院严密管束的医师们,会不会天马行空、闹出事端?专治淋病、梅毒等皮肤科会不会满天飞?类似“莆田系”的机构会不会重现江湖?


如果医师都去忙自己诊所的事务,公立医院的人才会不会出现青黄不接,从而导致新的“看病难、看病贵”?


为公立医院“去编制”打前哨?


多年来,对医务人员来说,“编制”问题就像“男人的头、女人的脚——只许看,不许摸”!谁要是动了这块“奶酪”,那他(她)肯定就捅了“马蜂窝”!


其实,广大医务人员并不想把“编制”看得这样重要,是体制、机制使然!如果体制、机制转变了,附着在体制、机制上的红利淡薄甚至消失了,他们的观念也会作出相应的调整。


卫计委两个文件明确医师可以多点执业、可以开办诊所等医疗机构,实际上是在逐步从体制、机构上动摇“编制”赖以生存的根基。达达君认为,卫计委的做法很明确:先给医师们指出多条道路,并告诉他们,这些路你们都可以走。如果走不好,后面有“编制”在给你兜底;如果走好了,你大可以“妹妹你大胆的向前走”,直到走出“编制”的禁锢!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医师或多点执业,或自办诊所,成功者的“红利效应”必然影响“编制”内的人走出来,天长日久,“编制”有没有将变得无关紧要!


据学者预测,未来5-10年,公立医院将迎来改制潮,也就是说即使不离开医院也可能变了所有制,“铁饭碗”也可能有一天就没了,“编制”即将离医师而去!


达达君认为,卫计委的两个文件有点为“去编制”打前哨的意思!


医药代表将“咸鱼翻身”?


目前,公立医院都在严控“药占比”,大医院市场要大规模上量太难,而医师开办诊所、自由执业,无论哪一条,对药企而言,都利大于弊!


在医院市场有一个共同的现象:药品在医院的销售往往与特定医师相关,这些医师走到哪里,药品的销售就会在哪里发生,这就是中国药品市场“关系营销”的实例。但公立医院实行药占比、临床管控等措施,医生开处方受到严格管制。


将来,原本在公立医院执业的医师,当他们到其他民营医疗机构执业或开办诊所后,附着在他们身上的药品销售将转移到他们所执业的民营医疗机构或诊所。由于执业地点变化,还是同一个医生,到了不受“药占比”管束的诊所、民营医院看病,药方又能开出来了。而原来与他们“单线”联系的医药代表将发挥出自己的独特作用,他们决定着医师使用哪种药、哪个品牌的药。


由于牢牢掌握了医师资源,医药代表可能会在新一波政策放开大潮中,获得意外的收获!


医药代表很有可能会“咸鱼翻身”!


作者:达达君 本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视为侵权。 本公众号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投稿邮箱:285440969@qq.com)



广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