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青(化名)最近有点烦。作为一家在线教育公司的负责人,在公司与一家上市公司谈判收购事宜时,上市公司未来董事会中的安排成为双方讨论的话题之一。不论交易方案如何设计,范青认为,董事会安排应该有所平衡。“而对方,一方面是原有管理层不愿放权,另一方面说是近期监管部门对并购重组中董事会控制权等重点关注,所以最后谈崩了。但是上市公司定增收购,我们也不是一卖了之,需要有相应的参与”,范青有点不理解。
A股并购重组风潮涌动,作为公司治理结构核心的董事会“座次安排”成为各方角逐的对象。并购重组引得凤凰,董事会权力平衡让其筑巢而居,自然是皆大欢喜。不过,也有董事会安排暗藏玄机,隐现转型发展或是腾笼换鸟之意。此外,一些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之后,董事会权力缓慢转移,大有公司控制权隐性让渡的趋势。
董事会安排作为“模糊地带”,正在并购重组大潮中上演各种平衡术。
1
博弈董事会
范青虽然现在烦恼,但是当时他对董事会权力的力争是合乎情理的。因为,不论是在法律法规还是在公司治理章程中,董事会的安排向来是可以博弈的地方。
对于独立董事,《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单独或者合并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1%以上的股东,可以提出独立董事候选人。《上市公司章程指引(2014年修订)》规定,董事、监事候选人名单以提案的方式提请股东大会表决。
但是,当前公司治理相关法律中,对董事提名缺乏相应的详细规定。公司应当在章程中规定董事、监事提名的方式和程序等的原则性规定,为上市公司自行安排董事提名等留下了“模糊地带”。
“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组成和变更,很多时候是公司多方股东博弈的结果,是一种股东权力的平衡机制,股东大会表决多数时候仅是程序上的需要”,中银律师事务所律师表示。
有可以博弈的空间,自然引来参与博弈的力量。此前万科股权之争和随后上市公司抛出的“驱鲨剂方案”,以及形形色色的“门口的野蛮人”染指董事会等等,都是抓住了董事会来进行博弈。
并购重组等公司重大事项之际,董事会的安排更是成为各方角力的所在。投行人士表示,并购重组案例中,上市公司和标的公司在董事会安排上会有所谈论,“大多数谈论都是相对平和的,并且能较快达成协议。但是在董事会安排上闹僵的也不少,很多标的资产卖给上市公司,但是公司原控制人、管理层等,是希望对上市公司有相应的控制或者叫影响力的,很多公司觉得我不是一卖了之,而是要利用好上市公司的平台,这样的话董事会中的话语权就不可或缺。”
2
上演平衡术
董事会博弈,需要多方的力量平衡。方正证券控股股东北大方正集团和第二大股东政泉控股日前在董事会的换届选举上达成了共识。9人的董事会,两者分别提名6人和3人,且现任董事会全票同意表决通过,一改此前两者斗得不可开交的局面。这样的董事会平衡“艺术”在A股频频上演。
但是在并购重组之际,权力的平衡或许更能考验各方的真心。范青就认为公司跟收购方上市公司谈崩,是对方在董事会权力平衡上“不够真诚”。事实上,查阅资料发现,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并购标的在董事会的参与多数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但是,确实有一些公司在董事会安排上让步大一些,而另一些则显得谨慎一些。“但是这次上市公司给我们的感觉是咄咄逼人,不愿意做任何让步。”
这样的“不够真诚”或是确有其事,或是信息误判。但是范青提及的上市公司提出的监管重点并购重组董事会安排的问题,确实是当前监管的一个重点。刚刚开了重组媒体说明会的精达股份,监管部门对其重组方案中的一个关注点就是未来董事会的安排。对于公司资产重组完成后将新增主营业务,交易所关注交易后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安排以及标的资产方是否实质上由管理层控制等问题。
3
善用董事会安排
事实上,不少公司将董事会的安排作为其转型发展的先锋。近日黑牛食品两董事辞职,公司公告增补的两名候选人背景与黑牛食品正在进行的资产重组、转型OLED有密切的关系。中技控股近期多名董事更换,也显示其向文化娱乐转型的意图。“一些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的大幅调整,可以看做是公司并购重组、转型发展的强劲信号”,有券商分析师就直接指出。
同时,一些上市公司在董事会上的安排,计划得更为深远。投行人士表示:“董事会控制力的逐步转移可以做得相对隐蔽,如依靠各类‘抽屉协议’。对董事会控制力的转移,事实上指向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转移。这需要各方达成共识,但也很有风险。”
不过,董事会安排虽有博弈的空间,但也不是“法外之地”。业内律师表示,股东大会对董事会提名的审议表决,对董事会日常工作、决议的制衡,以及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董事会调整的密切关注,都是要求上市公司合法合规地善用董事会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