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纵深】基层中医药服务“筋强骨健”

来源: 医药健康资讯平台/China_zyyxh

家住重庆潼南区古溪镇的龙女士,在镇上开着一家水果店。一天,她在搬运货物时拉伤了肩膀。“去镇上的卫生院试试针灸吧,挺灵的!”一位来店购物的顾客向她建议。“卫生院的中医行吗?”将信将疑的龙女士来到家门口的古溪镇中心卫生院,医生娴熟地为她针灸、推拿,经过半个多月的治疗,龙女士基本痊愈了。

 

“以前卫生院小,医生也少,我们这里的人生病了,大多都赶路去县里医院看。现在家门口也能看中医、扎针灸,太方便了!”近年来,像龙女士一样,很多百姓发现,社区、村头的卫生服务机构就能提供多样化的中医疗法,看中医更方便、更有效、更便宜了。

 

这得益于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总后卫生部携手启动的“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该工程通过加强统筹规划、强化政策落实、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条件、特色优势和人才队伍,为基层中医药服务“强筋健骨”。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96.93%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2.97%的乡镇卫生院、80.97%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均超过了提升工程所提出的预计目标任务。60.28%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接近提升工程所提出的65%的目标值。

 

服务体系完善,基层中医更受青睐

 

对于古溪镇中心卫生院的变化,院长张少云更是深有体会。几年前他刚来到卫生院时,这里几乎没有中医药服务。现在,卫生院建起了国医馆,有16名中医专业医师,以及设施完备的中药房,可以开展雷火灸、电针、中药熏蒸等10余种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药特别适合在基层服务百姓。”张少云说。

 

2015年底,全国90.74%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2.66%的乡镇卫生院设置了中医科。中央财政为10.6万个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了中医诊疗设备,为891所县级公立中医医院进行了改扩建和新建。

 

提升工程开展以来,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在逐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逐渐增加,为“首诊在基层”“大病不出县”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县、乡、村基层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中,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服务能力最弱,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速度最慢,是提升工程的难点,也是重点。湖南省正是从这一“网底”入手,以点带面,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2013年开始,湖南省选择部分县市区开展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试点。从改善村卫生室中医诊疗环境,到实施本土化人才培养;从开展乡村医生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到加强中医药健康教育,鼓励更多的群众选择中医治疗。通过两年的试点,以中医药服务为主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占比达90.4%,能开展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村卫生室也超过了90%,基本满足本地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截至2015年底,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24.22%,比2012年提高了4.13%。

 

加强培训指导,强健基层人才队伍

 

为了提升现有基层医务人员的中医药素养和能力,壮大基层中医药人员队伍,近年来,各地通过招聘、返聘、定向培养、在职人员学历教育、师带徒、岗位培训等方式,大力培养和引进人才。

 

“提升工程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横向涉及多个部门,纵向涉及多级政府,即要加强顶层设计,又要抓好具体落实,落实关键在人。”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邱德亮说,为了“基层中医药工作有人干”,近几年,吉林省开展了基层卫生人员中医药知识培训项目和西学中培训项目,4500名在乡镇卫院和村卫生室工作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培训。同时,吉林省还在全省县及以下公立医疗卫生机构遴选100名中医药师承指导老师和200名继承人,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了一批热爱中医、技术扎实的人才。黑龙江省2014年起开展了乡镇卫生院招聘大学毕业生工作,两年来,全省共为乡镇卫生院招聘中医药院校毕业生783人。

 

“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支持免费培养了5620名农村订单定向中医学生,在全国范围内建设200个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培训1万余名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共计3万余名基层中医人员参加了全科岗位、转岗培训,1.17万名乡村医生参加了中医药知识与及技能培训。

 

到2015年底,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类别医师和行医方式以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为主的乡村医生共计52.7万人,与2012年相比,增加了11.2万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总数占全科医生总数的比例为22.48%,超过提升工程20%的目标。

 

发挥特色优势,中医药助力群众健康

 

在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下,各地广泛开展了以“中医馆”或“国医堂”为代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综合服务区建设。截至2015年底,全国70.83%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4.81%的乡镇卫生院设置有中医综合服务区,越来越多的群众愿意选择中医药。

 

湖北省把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纳入卫生计生工作的目标管理体系,凡是建成国医堂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都给予10万元的补助;评为示范国医堂的再补助10万元,重点用于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中医药文化建设。现在,湖北省内所有县级中医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的国医堂,都已建设成为提供中医药服务、宣传中医药知识、传播中医药文化的主要阵地,成为具有浓郁中医药元素的文化名片。

 

除此之外,基层中医药服务面也在逐步拓宽。现在,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65岁及以上老年人、0~36个月儿童可在基层医疗服务机构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调养服务,许多地区还在孕产妇等重点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等健康管理服务过程中探索使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随着“治未病”工程在各地得到深入落实,养生保健在保障群众“少生病、晚生病、不生病”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本报记者 胡彬

新媒体编辑:朱蕗鋆


内容合作:010-84249009转6305  

                  或 加微信 251693518

商务合作:18500879979

微信投稿邮箱:www.cntcm01@126.com

(文章以观点、政策、学术和中医药文化等为主,需原创首发,请在邮箱里留下您的姓名、单位和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本文为《中国中医药报》(微信号:cntcm1989)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