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电商逆势飞扬 2017能否延续增速

来源: 辰欣药业/chenxin_yaoye

精彩内容

  回顾2016年,医药电商B2C市场呈现矛盾发展态势,一方面政策投资环境层层收紧,一方面市场增长高达97.6%,反超环境宽松的2015年(85.11%)。为什么在政策投资双收紧的同时,市场增长速度却在加快?本文予以剖析。

政策收紧的2016


  谈起2016年,医药电商产业界普遍反应是环境不好,且不说2014年发布的《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迄今未能有下文,在2015年产业对医药电商的期待达到顶点的同时,2016年产业环境及政策一路下行,对整个医药电商产业带来不小冲击:


  2月,应CFDA要求原定1月1日开始强制所有处方药必须启动电子监管码的政策因为部分连锁零售药店的强烈反对而终止。患者网购处方药的最大顾虑就是药品质量(波士顿调研数据显示,76%受访者反馈对处方药质量问题担心),而全国统一的电子监管码是药品质量问题的最根本解决方法,抛开参与各方的经济利益矛盾不谈,此次终止是对患者福祉的打击,也是对医药电商产业的打击。


  7月,CFDA发文要求天猫、1号店、八百方等停止第三方平台药品网售试点。此令一出,所有此前可以通过入驻天猫等平台销售OTC药品的企业在OTC品类上只能改为货到付款模式,天猫平台几乎占了整个医药电商市场一半的销售额,按照互联网企业多一个步骤少一半成交的法则来衡量,这一政策对网售OTC药品的打击也颇为沉重。


  10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互联网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征求意见函》,其中提到“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不得采用邮寄、互联网交易等方式直接向公众销售处方药”。尽管这个禁止措施不是新法,而是援引《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第21条,但当征求意见函变成正式发文,这对目前还能在灰色边缘运作的处方药网售打击不小。


  这些政策以7月第三方平台药品网售交易停止对产业的冲击最为直接,停止电子监管码政策表面看似乎只是阿里健康一家公司的损失,但对产业的长远影响不可忽视。如果未来出现因网售假药等导致黑天鹅事件的发生,引发政策打压,这个后果恐怕是整个产业都无法承受的。


  2016年政策方面最主要的利好是11月8日人社发布的“互联网+人社2020行动计划”,这一计划提到将推荐社保的第三方支付以及对网络售药的支持,如果社保能对医药电商打开,这将释放巨大的潜能。


飞速增长的2016


  2016年环境如此严峻,但2016年市场的预计增长要好于2015年。上月初,C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公布了对2016年网上药店销售规模的预计,认为2016年B2C医药电商市场销售规模将达到285亿,与2015年的144亿相比增长了97.6%,与此相对2015年的市场增长只有85%。


  为什么在政策投资双收紧下增长速度却在加快?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解释这个现象:


  前面三个政策里真正对产业发生直接影响的,是7月份停止第三方平台网售药品交易试点,这个政策真正在天猫等平台落地,也即真正停止OTC药品直接交易改为货到付款方式的具体时间是10月份,实际影响到的只有10月、11月、12月三个月的交易。


  产业发展的惯性,在2014年、2015年医药电商一片叫好的大环境下供方市场活跃,不少品牌企业、医药连锁企业开始上马医药电商,尽管2016年政策风向开始下行,但企业内部的调整及反应需要时间,从表2医药电商C证数量的增长便能看出端倪。据统计,其中应有超过70%的C证持有者真正展开了电商业务。


  另外,投资资金的延后效应,不少医药电商企业在2016年融资遇冷前已经拿到了不错的投资。例如,自营医药电商第一阵营队伍的七乐康、1药网等都在2015年年末拿到了不错的融资,这些资金足够支撑电商公司在2016年的发展,并持续驱动业绩增长。


  最为重要的是网络消费市场的持续增长。截止2016年6月,中国网民的整体数量已经超过7亿,在网民基数持续增长的同时,有网络购物习惯用户的比例也持续增长到63.1%,网购习惯会自然向网购药品延伸。如果看人口数据,粗略算起来70后也逐渐开始接近50岁,进入慢病多发年龄,尽管缓慢但人口老龄化已经开始向医药电商释放红利。


  波士顿公司的调查也部分揭示了消费者购药行为的改变,当被问到是否愿意网购处方药时,97%的首访消费者选择了“是”。


  从以上可以看到,正是在市场惯性、资金延后效应以及消费者行为变化的多重驱动下,市场在20年释放了2014年、2015年的种种利好,呈现逆势飞扬的市场态势。但环境变差的效应早晚会显现,2016年的增长在2017年是否能够得到延续?2017年市场态势会怎样?未来医药电商市场的态势又会如何?值得期待。





转载:医药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