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中风,为什么有的能吃安牛,有的却不能
说起这个问题,赵主任举了一个例子:几个月前热播的电视剧《女医·明妃传》第一集里,就有这个问题的答案。剧情是这样的,明妃在一场寿宴上救下了因中风而昏迷不醒的寿星徐太夫人,使她脱离了生命危险。本想着事件到此明妃应该会声名大噪,却没想到徐太夫人吃完明妃开的中风药后,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愈来愈严重!此时出现疑点——药方明明专治中风,怎么会越治越严重呢?
这个问题在第二集里有了大体交代——是明妃医术高超的奶奶给了我们答案:原来徐太夫人的中风昏迷是属于中风阴闭的症状,而明妃给她开的药方是治疗中风阳闭的。
赵主任说,这里大家可能会不解,中风和中风之间所何不同?阳闭、阴闭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但电视剧里并没有给出更详细的解释,我们对此着重讲一下:
昏迷情况下的中风也是有区别的,这其中包括两类——热闭神昏和寒闭神昏,在古代则分别被称为阳闭和阴闭,统称闭症。判别闭症的方法很简单,一般情况下,中风患者的嘴巴闭合并牙关紧闭就是闭症了。
闭症的急救
那么,遇到病人因闭症昏迷,该如何急救呢?可以直接给病人吃安宫牛黄丸吗?不,这时需要慎重,慎重,再慎重!重要的话说三遍!闭症患者能不能直接吃安宫牛黄丸,你得先确定这一步——分清热闭还是寒闭!
剧情中,老奶奶说过:
热闭神昏(阳闭)是由风火痰热之邪,内闭经络,肝阳暴张,阳升风动,气血上逆,挟痰挟火,蒙蔽清窍而形成上盛下虚不能维系的危机症候。
寒闭神昏(阴闭)则是痰湿偏盛,风邪痰湿,上蒙清窍,内闭经络,阻滞阳气湿痰内盛之象。
致病原因不同,病症自然也有很大区别。
热闭和寒闭的表现区别
热闭神昏(阳闭):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动不宁、舌苔黄腻,脉象弦滑而数。
寒闭神昏(阴闭):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或发凉,舌苔白腻,脉沉滑或缓。
当发生中风昏倒的情况时,即使不懂得如何观察脉象,也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颜色、摸一摸身体温度和四肢的方法来辨别患者到底是热闭神昏还是寒闭神昏。
为了方便大家记住这两个特征,赵主任还编了顺口溜:
大红脸、气大喘,舌黄口臭气熏天,躁动不安身发烫,热闭神昏是这样;
白脸黑唇一声倒,舌白不闹不烦躁,手脚发凉牙关紧,寒闭神昏错不了。
总之,热闭神昏与寒闭神昏无论是发病原因,还是病状,都有着本质的区别。
我们再回到剧情,当时明妃没有判断徐太夫人中风闭症的寒热就开药,反而用错药方,导致了徐太夫人病情的恶化。所以,服药前一定要先判断清楚寒热:热闭者,宜用“凉开”法;寒闭者,宜用“温开”法。否则,热闭当寒闭治就是火上浇油,寒闭当热闭治就是雪上加霜!
那么安宫牛黄丸适用于哪一种闭症呢?
我们可以从它的配方中窥知一二:
牛黄:开窍而醒神,熄风化痰而镇惊。
黄连、黄芩、栀子:苦寒清热之品。
郁金:理气舒肝。
朱砂、珍珠:镇静安神通心窍。
水牛角浓缩粉:清热凉血。
雄黄:解毒辟秽。
麝香、冰片:芳香开窍之品。
蜂蜜:和胃调中。具有清热解毒、镇惊开窍之功。
所以,安宫牛黄丸是标准的“灭火神器”,对治疗热闭神昏有奇效。中风昏迷发病大多为热闭症,寒闭症的情况相对较少,这也是大家常备安宫牛黄丸的原因,比如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人群引发的闭症多为热闭神昏,可以服用安宫牛黄丸。要注意的是,寒闭神昏的病人千万不要服用安宫牛黄丸,而是服用苏合香丸。
中风另一分类——脱症
除了闭症之外,脱症也是中风昏迷的一种,只是这类情况比较少见。脱症是人在中风过程中中元气大伤导致的昏迷情况,但它同样会危及生命。
脱症的表现:眼睛微睁,嘴也微张,手撒开,呼出去的气比吸进去的多,身上还会出很多粘汗。
若发生脱症,一定不能急着给患者服药!因为脱症的人元气大伤身体十分虚弱,这个时候最重要的不是吃药,而是补元气。一般情况下,中医大夫都会先指导病人喝独参汤,将正气扶起后再用安宫牛黄丸,这样才可挽救病者!
亲爱的读者,看完这篇文章,你明白其中道理了吗?有什么感想可以在下方留言给我们~
出品|北京同仁堂安宫牛黄丸
文案 张恩轩|排版 严榛
本文为原创出品,转载需在后台留言
近期热文推荐 | 点击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