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由肠道排出,但与脾胃的腐熟运化、肝的疏泄、肾阳的温煦及肺气的肃降有着密切的关系。
1便次异常
(1)便秘:又称大便难。指大便燥结,排便时间延长,便次减少,或时间虽不延长但排便困难的症状。胃肠积热,或阳虚寒凝,或气血阴津亏损,或腹内癥块阻结等,可导致肠道燥化太过,肠失濡润,或推运无力,传导迟缓,气机阻滞而成便秘。便秘除常见于肠道病变外,肛门部的病变、肌痿、风痱、肠外肿块压迫、温热病过程中、过服止泻药或温燥之品、腹部手术之后、全身衰惫状态等均可出现便秘。
(2)泄泻:又称腹泻。
指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不成形,甚至呈水样的症状。外感风寒湿热疫毒之邪,或饮食所伤,食物中毒,痨虫或寄生虫积于肠道,或情志失调,肝气郁滞,或久病脾肾阳气亏虚等,均可导致脾失健运,小肠不能分清别浊,大肠传导亢进,水湿下趋而成。脾胃、大小肠、肝胆胰的病变常有泄泻的症状。临床有暴泻与久泻之分,暴泻多实,久泄多虚。
2便质异常
除便秘和泄泻均包含有便质的异常外,便质异常还有以下几种:
(1)完谷不化:指大便中含有较多未消化食物的症状。病久体弱者见之,多属脾虚、肾虚;新起者多为食滞胃肠。
(2)溏结不调:指大便时干时稀的症状。多因肝郁脾虚,肝脾不调所致。若大便先干后稀,多属脾虚。
(3)脓血便:又称大便脓血。指大便中含有脓血黏液。多见于痢疾和肠癌。常因湿热疫毒等邪,积滞交阻肠道,肠络受损所致。
(4)便血:指血自肛门排出,包括血随便出,或便黑如柏油状,或单纯下血的症状。多因脾胃虚弱,气不统血,或胃肠积热、湿热蕴结、气血瘀滞等所致。若血色暗红或紫黑,或大便色黑如柏油状者,谓之远血,多见于胃脘等部位出血。
3排便感异常
(1)肛门灼热:指排便时自觉肛门灼热的症状。多因大肠湿热,或热结旁流,热迫直肠所致。
(2)里急后重:指便前腹痛,急迫欲便,便时窘迫不畅,肛门重坠,便意频数的症状。常见于湿热痢疾。多因湿热内阻,肠道气滞所致。
(3)排便不爽:指排便不通畅,有涩滞难尽之感的症状。泻下如黄糜而黏滞不爽者,多因湿热蕴结大肠,气机不畅,传导不利所致;腹痛欲便而排出不爽,抑郁易怒者,多因肝郁脾虚,肠道气滞所致;腹泻不爽,大便酸腐臭秽者,多因食积化腐,肠道气机不畅所致。
在一般情况下,健康成人日间排尿3-5次,夜间排尿0-1次。一昼夜总尿量约1000-2000ml。尿量和尿次的多少受温度(气温、体温)、饮水、出汗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
问小便,主要应询问尿次、尿量及排尿时的异常感觉。
1尿量异常
(1)尿量增多:指尿次、尿量皆明显超过正常量次的症状。小便清长量多者,属虚寒证,因阳虚不能蒸化水液,水津直趋膀胱所致。多尿、多饮而形体消瘦者,多为消渴,或为脑神病变,因燥热阴虚,肾阳偏亢,气化太过所致。
(2)尿量减少:指尿次、尿量皆明显少于正常量次的症状。多由热盛伤津、腹泻伤津、汗吐下伤津,小便化源不足;或心阳衰竭及脾、肺、肾功能失常,气化不利,水液内停;或湿热蕴结,或尿路损伤、阻塞等,水道不利所致。常见于肾和膀胱的疾病、前阴疾病以及心脾疾病之中。
2尿次异常
(1)小便频数:指排尿次数增多,时欲小便的症状。新病小便频数,尿急、尿痛、小便短赤者,多因湿热蕴结膀胱,热迫气滞所致,常见于淋病类疾病;久病小便频数,色清量多,夜间明显者,多因肾阳虚或肾气不固,膀胱失约所致,常见于老人及神衰、久病肾虚等患者。
(2)癃闭: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合称癃闭。癃闭有虚实之分。实性癃闭多由瘀血、结石或湿热、败精阻滞,阴部手术等,使膀胱气化失司,尿路阻塞所致。虚性癃闭,多因久病或年老气虚、阳虚,肾之气化不利、开合失司所致。
3排尿感异常
(1)尿道涩痛:指排尿时自觉尿道灼热疼痛,小便涩滞不畅的症状。可因湿热内蕴、热灼津伤、结石或瘀血阻塞、肝郁气滞、阴虚火旺、中气下陷等所致。常见于各种淋病类疾病,膀胱的癌病、痨病等亦可见尿痛。
(2)余溺不尽:指小便之后仍有余溺点滴不净的症状。多因病久体弱、肾阳亏虚,肾气不固,湿热邪气留著于尿路等所致。常见于劳淋、痨淋、精癃等病中,或见于老年人及久病体弱者。
(3)小便失禁:指小便不能随意控制而自行溢出的症状。多因肾气亏虚,下元不固,膀胱失约,或脾虚气陷及膀胱虚寒,不能约摄尿液所致。尿路损伤,或湿热瘀血阻滞,使尿路失约,气机失常,亦可见小便失禁。若神昏而小便失禁,多因邪闭心包,心神失去其主宰作用所致。
(4)遗尿:指成人或3岁以上小儿于睡眠中经常不自主地排尿的症状。多因禀赋不足,肾气亏虚或脾虚气陷及膀胱虚寒所致。亦可因肝经湿热,下迫膀胱引起。
微信ID:yiyaokepu
微博:@医药科普
动态 | 医药 | 科普 | 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