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欲即对进食的要求和进食的欣快感觉。食量是指进食的实际数量。
指病人进食的欲望减退,甚至不想进食的症状。又称不欲食、食欲不振,亦有称纳呆者。食欲减退是疾病过程中常见的病理现象,主要是脾胃病变的反映,抑或是其他脏腑病变影响到脾胃功能的表现。
新病食欲减退,一般是邪气影响脾胃功能,正气抗邪的保护性反应,不一定是脾胃本身的病变。
久病食欲减退,兼面色萎黄,食后腹胀,疲倦者,多因脾胃虚弱,腐熟运化无力所致。
纳呆少食,脘闷腹胀,头身困重,苔腻脉濡者,多因湿邪困脾,运化机能障碍所致。纳呆少食,脘腹胀闷,嗳腐食臭者,多因食滞胃脘,腐熟不及引起。
指厌恶食物,甚至恶闻食臭的症状,或称恶食。
厌食,兼脘腹胀痛,嗳腐食臭,舌苔厚腻者,为食滞胃脘,腐熟不及所致。
厌食油腻,脘闷呕恶,便溏不爽,肢体困重者,为湿热蕴脾,运化机能障碍所致。
厌食油腻,胁肋灼热胀痛,口苦泛恶者,为肝胆湿热,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所致。
孕妇厌食,多是妊娠反应,因妊娠后冲脉之气上逆,影响胃之和降,一般属生理现象。若厌食兼严重恶心呕吐者,为妊娠恶阻。
指病人食欲过于旺盛,进食量多,但食后不久即感饥饿的症状。亦称多食易饥。
消谷善饥,兼多饮多尿,形体消瘦者,多见于消渴病。因胃火炽盛,腐熟太过所致。
消谷善饥,兼大便溏泻者,属胃强脾弱。胃强则胃腐熟功能亢奋,故消谷善饥;脾弱则脾运化无力,故大便溏薄。
饥不欲食
指病人虽然有饥饿的感觉,但不想进食,勉强进食,量亦很少的症状。
饥不欲食,兼脘痞,干呕呃逆者,多属胃阴虚证。胃阴不足,虚火内扰,则有饥饿感;阴虚失润,胃之腐熟功能减退,故不欲食。此外,蛔虫内扰,亦可见饥而不欲食的症状。
偏嗜食物或异物
指嗜食生米、泥土等的症状。多见于小儿虫积。妇女妊娠期间,偏食酸辣等食物,为生理现象。
正常人由于地域或生活习惯的不同,亦常有饮食的偏嗜,一般不会引起疾病。但若偏嗜太过,亦可能诱发或导致疾病。如偏嗜肥甘,易生痰湿;过食辛辣,易致火盛;偏嗜生冷,易伤脾胃等。
问口味
指口中的异常味觉或气味。脾开窍于口,其他脏腑之气亦可循经上至口中,故口中异常味觉或气味,多是脏腑,特别是脾胃病变的反映。实际上口味异常可因感受外邪、饮食所伤、七情失调及劳倦过度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或虚衰,引起脏气上溢于口使然。
指病人味觉渐退,口中乏味,甚至无味的症状。多见于脾胃虚弱、寒湿中阻及寒邪犯胃。脾胃阳气亏虚,运化腐熟功能低下,故口淡乏味;寒湿与寒邪俱为阴邪,阴不耗液,因而口淡不渴。
指病人自觉口中有甜味的症状。多因湿热蕴结于脾,与谷气相搏,上蒸于口,故口甜而黏腻不爽。口甜而少食、神疲乏力者,多属脾气亏虚,可能是甘味入脾,脾气虚则甘味上泛之故。
指病人自觉口中黏腻不爽的症状。常见于痰热内盛、湿热中阻及寒湿困脾。因湿性浊腻,痰热、湿热上蒸,或寒湿上泛于口,导致口中黏腻不爽。
指病人自觉口中有酸味,或泛酸,甚至闻之有酸腐气味的症状。多见于伤食、肝胃郁热等。进食过量,食滞胃脘,化腐生酸,浊气上泛,则口中泛酸,气味酸腐。酸味入肝,肝郁化热犯胃,胃失和降,则泛吐酸水。
指病人自觉口中有苦味的症状。多见于心火上炎或肝胆火热之证。心烦失眠者,常有口苦,乃心火上炎之故;胆汁味苦,故胆火上炎或胆气上泛,皆可致口苦。
指病人自觉口有涩味,如食生柿子的症状。多与舌燥同时出现。为燥热伤津,或脏腑热盛,气火上逆所致。
指病人自觉口中有咸味的症状。多认为是肾病及寒水上泛之故。
问二便
大便由肠道排出,但与脾胃的腐熟运化、肝的疏泄、肾阳的温煦及肺气的肃降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大便
健康人一般每日或隔日大便一次,排便通畅,成形不燥,多呈黄色,内无脓血黏液及未消化的食物。便次、便质以及排便感的异常,主要有下列情况:
(1)便秘:又称大便难。指大便燥结,排便时间延长,便次减少,或时间虽不延长但排便困难的症状。胃肠积热,或阳虚寒凝,或气血阴津亏损,或腹内癥块阻结等,可导致肠道燥化太过,肠失濡润,或推运无力,传导迟缓,气机阻滞而成便秘。
便秘除常见于肠道病变外,肛门部的病变、肌痿、风痱、肠外肿块压迫、温热病过程中、过服止泻药或温燥之品、腹部手术之后、全身衰惫状态等均可出现便秘。
(2)泄泻:又称腹泻。
指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不成形,甚至呈水样的症状。外感风寒湿热疫毒之邪,或饮食所伤,食物中毒,痨虫或寄生虫积于肠道,或情志失调,肝气郁滞,或久病脾肾阳气亏虚等,均可导致脾失健运,小肠不能分清别浊,大肠传导亢进,水湿下趋而成。脾胃、大小肠、肝胆胰的病变常有泄泻的症状。临床有暴泻与久泻之分,暴泻多实,久泄多虚。
除便秘和泄泻均包含有便质的异常外,便质异常还有以下几种:
(1)完谷不化:指大便中含有较多未消化食物的症状。病久体弱者见之,多属脾虚、肾虚;新起者多为食滞胃肠。
(2)溏结不调:指大便时干时稀的症状。多因肝郁脾虚,肝脾不调所致。若大便先干后稀,多属脾虚。
(3)脓血便:又称大便脓血。指大便中含有脓血黏液。多见于痢疾和肠癌。常因湿热疫毒等邪,积滞交阻肠道,肠络受损所致。
(4)便血:指血自肛门排出,包括血随便出,或便黑如柏油状,或单纯下血的症状。多因脾胃虚弱,气不统血,或胃肠积热、湿热蕴结、气血瘀滞等所致。若血色暗红或紫黑,或大便色黑如柏油状者,谓之远血,多见于胃脘等部位出血。
(1)肛门灼热:指排便时自觉肛门灼热的症状。多因大肠湿热,或热结旁流,热迫直肠所致。
(2)里急后重:指便前腹痛,急迫欲便,便时窘迫不畅,肛门重坠,便意频数的症状。常见于湿热痢疾。多因湿热内阻,肠道气滞所致。
(3)排便不爽:指排便不通畅,有涩滞难尽之感的症状。泻下如黄糜而黏滞不爽者,多因湿热蕴结大肠,气机不畅,传导不利所致;腹痛欲便而排出不爽,抑郁易怒者,多因肝郁脾虚,肠道气滞所致;腹泻不爽,大便酸腐臭秽者,多因食积化腐,肠道气机不畅所致。
微信ID:yiyaokepu
微博:@医药科普
动态 | 医药 | 科普 | 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