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医改办报告解读公立医院改革三大亮点

来源: 东新药业/dxyy632

近日,国务院新华社刊发了《国务院医改办报告解读公立医院改革三大亮点》一文,文章表示,国务院医改办联合5部门共同完成了一份有关2015年公立医院改革报告。医改一直是健识局关注的重点,这样重磅报告,当然备加关注。经了解,12月8日,国家卫计委网站转发了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简报(第176期),总结出了2015年医改的7方面的成果。不知何故,此文被删掉。但是,健识君还是找到了该简报的全文,在此和各位分享。


据国务院医改办的简报,为进行评价,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了自评,覆盖全国1977个县(市)和100个试点城市。在此基础上,国家卫计委还委托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作为第三方机构,组织相关专家近200人组成31个复评工作组进行复评,同时还进行了抽查,应该说,对2015年医改成果展现应该是比较全面的。


整体来看,医改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各省市主要领导负责医改,财政补贴在医院收入中整体占比为9.3%,比2014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2015年,医改大踏步推进,共有100个医改试点城市,覆盖了全国约1/3的城市。


在2015年医改评价报告中,对于医院着墨颇多,公立医院改革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取得了哪些经验,如何进一步改革,显然是医改关注的焦点。


医院、医药、医保,三医联动一直是医改的重点,从这三个维度出发,2015年医改取得了哪些成绩呢?


医院方面:


1)医疗费用增长已经开始放缓。2015年,试点城市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医药费用分别增长4.5%和4.2%,涨幅均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幅度;90个接受复评的县(市)所覆盖的213家县级公立医院的医药费用增长率比2014年下降了5.1个百分点,其中药品费用(不含加成)增长率下降了7.6个百分点。


2)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一般价格调整补偿为70—85%,政府投入补偿10—20%,医院自身消化5—10%。经济发达地区靠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补偿,经济欠发达地区靠财政补偿。


3)药占比下降,医疗服务水平提高3.3%。2015年全国县级公立医院药品收入占医疗业务收入的比重为39%,比2014年下降1.9个百分点;接受复评的县(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下降6.2个百分点,医务性收入提高3.3个百分点。


4)医生收入增加,试点城市在职职工年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1.2万元,近5年年均增长9.4%。复评县(市)中,2015年在职职工人均工资性收入为7.4万元,比2014年增长13.8%。


医药方面:药品、耗材、设备要全面降价


具体降价幅度未知,主要列举的是一些做法,包括:药品集中采购,双信封公开招标采购,直接挂网采购,福建省三明联盟的药品、耗材、试剂联合限价采购,在药品流通领域实行“两票制”,部分医保药品带量采购试点工作,量价挂钩压缩药品虚高价格;对乙类大型设备、单价200万元及以上的医用设备、高值医用耗材实行省级集中采购等等。反正主旨是降价。


医保支付:各种改革全面推进


各地普遍推行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等复合型付费方式。截至2015年底,开展职工医保、城镇(城乡)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的地市占比分别为95.3%、94.1%和77.2%,58.3%的县级公立医院和42.6%的城市公立医院开展按病种付费。


虽然,国务院医改办主要公布的是2015年的医改成果,现在都已经快到2017年了,但是现在改革关注什么,必然就会重点考察什么,所以从2015年的医改成果,仍可推测未来医改的一些趋势和动向。


医改报告对医院改革方面着墨颇深,可见未来公立医院改革将成为医改的重点,医院将面临更多和政策洗礼;医药方面,降价仍然是趋势,但着力点正慢慢转移到医保方面,所以着墨不多;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是重点,在改革推进中会强化比例要求。


本文章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