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是西南地区历史舞台上的主体民族。彝医药是继苗药、藏药之后,我国第三大民族医药,已被列入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彝族药物是彝族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是中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彝医在明清时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医药学理论。清朝雍正年间,云南彝族药就已经形成了“拨云锭”等知名品牌,驰名中外的云南白药,也源于清代云南著名彝医曲焕章的祖传秘方,在上个世纪初被认定为彝药。彝族药物数达千种,包括有动物药、矿物药、植物药,其中以植物药和动物药运用较为广泛。传统动物药材224种,其中含药用动物133种。
彝族多居于山地,周围环境中动、植物药资源极其丰富。由于一些主要聚居区(如凉山腹地)交通闭塞、人迹罕到,更保持了生物界的自然生态状况,保留了较多的动、植物种类;同时亦保留着彝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动、植物药知识。
从四川凉山发现的《此母都齐》残卷,云南楚雄州发现的《齐苏书》(即《明代彝医书》),《西南彝志》,到现在的《彝药本草》。这些彝药文献对彝药中的验方善本进行了记录,代表了彝族医药的特色和文化,为彝族彝药的发展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自1978年以来,云南、四川等地分别进行了彝族植物药的调查,目前凉山彝族自治州整理出105种;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境内共有药材资源243科1381种,仅野生药材资源总蕴藏量即达1.1亿公担。
党的十八大提出“扶持中医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为彝医药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今,彝族文化教育史上彝医药现代教育传承已经实现了零的突破,去年8月,中国首个彝药文化产业园项目在云南楚雄落地,彝族医药产业化发展迈上新台阶。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专业委员会主任郝立新提出,彝医药要走出彝州,必须重视对其文化精髓的挖掘及发扬,与全国乃至世界消费者接轨,让他们接受并信服,创新及科技研发是一个途径。
彝族医药文化在创业产业发展中占据的特殊地位,应该将彝医药优质而丰富的文化内容创造性地融入到产品的审美之中,形成集资源基地、医院、药物研究所、教育、药品生产和市场营销为一体的集团型发展格局,然后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传播、渗透到世界各地。
龙发制药是国家民委认定的民族药生产企业,也是彝药品种最多的药企,坚实的举起了彝药发展大旗。先后获得高新技术企业、全国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云南名牌产品、云南省著名商标等100多项殊荣,成为民族医药界的典范。
合剂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号Z53021543 类 别 独家品种 包装规格 10ml*10支/盒 功能主治 理气化瘀、健脾止泻,用于治疗小儿脾虚湿困及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 用法用量 口服,婴儿一次5ml,幼儿一次10ml,一日4次
国药准字号Z20025689
类 别 民族药 (彝) 包装规格0.5克 / 粒
功能主治温中和胃,用于寒气滞所致的胃脘冷痛、慢性十二指肠溃疡见上述症候者
用法用量一次2粒,一日3次
龙发制药倡导建设性思维,始终践行“健康地球,健康人类”的企业使命,秉承“创新务实、专业地道、高效执行”的企业精神,坚守“良心制药,诚信做人”的价值观,以强大的研发实力、丰富的产品资源、标准的生产制造、科学的管理体系、国际化的营销队伍,共同构成了龙发制药的核心竞争优势,为世界提供一流的民族医药,造福大众,守卫健康。
彝药龙发 健康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