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备受业内关注的“两票制”终于尘埃落定:1月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2017年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重点解读《关于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此举意味着国家级的两票制文件正式落地。
不久前,本报就“2017年的关键词”随机对一些品牌药企和百强连锁做调研,结果“两票制”高居榜首。可以理解,“两票制”将会影响整个供应链,导致营销模式发生改变,“游戏规划”自然也需要重新制定。
医药批发企业有13000家之多,但表面繁荣的背后,虚构药品流向、为违法经营药品提供票据等不法行为屡打不绝,重大伪劣药案件时有发生,利益受损害的不只广大消费者,还有守法经营的企业。“两票制”的实施,就是定“规矩”以杜绝违规行为,引导行业规范、良性地发展,实现符合市场规律的弱汰强存。
近几年来,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出台的“规矩”越来越多,越来越严,有不少企业对此诸多抱怨。这是一种错误的惯性思维——凡是导致企业经营成本增加、数量减少的政策就是“利空”,凡是有利于企业扩大规模、增加销售的就是“利好”。
事实上,当初的一些“利空”消息如今已经成为利好。例如新修订的GSP认证实施后,有实力的连锁药店感觉洽谈并购比以前好谈了,主动投靠的单体药店多了。据估计,受药品流通领域整治、“两票制”实施等政策影响,全国13000多家批发企业中最终活下来的可能只有3000多家。的确,批发企业的数量必将大规模减少,但减少的大部分都是挂靠、过票等实力弱小的企业。“两票制”在福建、安徽、湖南等地先行一步实施,促进了四川本草堂、广东医药直配商业联盟等对当地批发企业的整合,有利于提高配送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对药企、药店都是好事。
有一些连锁药店公开抱怨过与单体药店的竞争不公,原因在于不少单体药店的运作不规范。GSP认证、“飞检”等政策相继实施后,不规范的操作空间越来越小。现实也是如此,关门的大多数是条件不符的单体药店。假如不是“规矩”越来越多,恐怕全国药店的竞争格局还是死水一潭,没有今天整合的风起云涌。
从“两票制”定的“规矩”来看,并没有像某些人担心的“一刀切”,既考虑到“药品流通集团型企业内部向全资(控股)子公司或全资(控股)子公司之间调拨药品可不视为一票”,也考虑到“药品流通企业为交通不便的乡(镇)和村级医疗卫生机构配送药品时,允许在‘两票制’的基础上再开一次药品购销发票”。
随着“规矩”不断增多,医药行业劣币逐良币的现象大幅度下降,整合的速度不断加快。有实力的企业活得越来越有底气,正逐步“套现”由此带来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