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注意这8大点

来源: 制药网/zyzhan_2012
导读

抗生素和合成抗菌药物的发明和应用是20世纪医药领域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人类应用抗生素和合成抗菌药物有效地治愈了各类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卓有成效地降低了各种严重细菌感染性传染病的死亡率。抗菌药物若使用不合理,就会造成治疗效果差以及耐药性的产生。



  因此,使用抗菌药物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病原来选择药物品种。不可根据自身经验盲目用药,规模猪场最好要先进行药敏试验再选择药物。

  2.给药剂量要合理。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剂量越大,疗效越明显,但不能盲目加大剂量。治疗急性传染病、重症感染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首次使用应加倍,以后再根据病情酌减用量或按常规治疗量。在抗菌药联合用药时,借助于抗菌协同作用的发挥,各品种剂量都可适当减少。

  3.剂量务必准确。药物的用量有法定剂量与临床经验剂量之不同。对有毒副作用、安全范围小、剂量要求严格的药物,如痢菌净、喹乙醇、黏杆菌素、链霉素、强力霉素、磺胺类,应严格按法定用量使用,不可随意加大剂量,同时要严格按体重计算用量。

  4.根据不同药物选择给药次数。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是时间依赖性药物,药物浓度超过最小抑菌浓度的时间是维持药效最关键的因素。当浓度达到较高水平后再增加浓度并不能增加其杀菌作用,而应通过增加给药次数来提高疗效。而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有浓度依赖性特征。在日剂量不变情况下,单次给药可获得一日多次给药更大的血药浓度,从而明显提高抗菌活性和临床疗效,减少毒副作用和注射应激,所以可采取每日注射1次的办法,但剂量要按日剂量计算。



  5.要按疗程给药。疾病治疗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要持续使用抗菌药物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48~72小时,彻底杀灭病原体,才能保证稳定的疗效,决不可给药2~3次,一旦体温下降、症状见轻就过早停药,或者未见效果马上换药,这样极容易导致疾病复发或诱发细菌产生耐药性。

  6.掌握换药原则。由于抗感染的治疗反应有一定过程,一般最初72小时不宜换药,除非病情明显恶化或根据病原诊断结果需要改换;如72小时后,疗效仍不明显,应及时换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另外,应注意的是,换药时不宜同一类药物之间替换,应尽可能选择不同类型的药物。

  7.选择最适宜的给药途径。静注几乎可立即见效,依次为肌注、皮下注射和内服。危急病例,宜静注或静滴;治疗肠道感染宜口服;严重消化道感染并发败血症、菌血症时应内服并配合注射给药。需要指出的是,青霉素G内服无效,必须注射;氨基糖苷类内服很难吸收,作全身治疗时,必须注射给药,若治疗肠道感染,可口服给药。

  8.遵循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原则。用一种抗菌药物可达到治疗目的,不应轻易联合使用。但在有严重的混合感染或病原未明、病情险恶的危急病例,可适当联合用药,但一般使用两种药物联合即可。


文章来源:三农致富经 

作者:吕惠序 

原标题:抗菌药物使用应注意些什么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