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 渐行渐近

来源: 山东卫生计生/sdswsjsw

点击上方“山东卫生计生”可以订阅哦!

如何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基层老年人在医疗机构能享受到哪些服务?面对这些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我省给出了答案。
  

新年新春伊始,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计生委、省民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旅游发展委、省老龄办、省中医药管理局等十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的实施意见》,这标志着我省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再次部署、再度发力,医养结合,渐行渐近……

现状

为医养结合“把脉”

近年来,我省人口老龄化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老年人口大幅增加。我省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1900多万,占全省总人口比例超过19%,数量居全国首位。到2020年,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2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达22%以上,年均增加约79万人,年递增率超过4%。
  

——高龄化明显。2020年全省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达362万人,高龄老人占老年人口比重将上升到16%以上。
  

——农村老龄化高于城镇。到2020年,城镇老年人口将由2015年的710万人上升到900万人,占城镇总人口的比重达16%,年均增加38万人;农村老年人口将由2015年的1115万人上升到1350万人,占农村总人口比重将达30%,年均增加47万人。
  

——需医护老年人数量多。2015年底,全省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370万,占全省老年人总数的19%以上。初步测算,到2020年,全省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口将达441万人。

我省在多次调研和督查中发现,当下推进医养结合存在诸多瓶颈:  

一是部分市推行的长期护理险覆盖范围较小,一些慢性病、老年病的日常护理还未纳入其报销范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养结合全面深入发展。二是医养结合尚未惠及占老年人绝大多数的居家养老人员。目前,我省居家养老的老年人约占老年人口总数的97%,这其中大约有6%-7%的失能老人,这些人中大多数还享受不到医疗护理服务,特别是农村地区尤为突出。三是养老护理机构数量少。目前我省综合性医院中一级医院655家,设立老年病专科的19家,占2.9%;二级医院472家,设立老年病专科的90家,占19%;三级医院131家,设立老年病专科的41家,占31.3%。另有护理院16家,康复医院32家,远不能满足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四是专业人才缺乏,教育、培训机构在老年人照料护理及康复方面的医学专业设置少、招生难,因行业吸引力不足等因素,医疗专业技术人员不愿到养护机构从业。

决策

为医养结合“筹谋”

没有老年健康,就没有全民健康;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老年群体的健康和养老状况,关系到亿万家庭的福祉,关系到发展全局。

  

“十三五”时期,既是我省第二次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前的平台期,也是我们做好各项政策研究和制度设计的窗口期。面对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和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需求,相对独立的医疗卫生、养老服务体系有待融合,总量供给不足、结构失衡、资源浪费、服务质量不高、护理人员极度短缺的局面亟需改善。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积极开展医养结合工作。省委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连续两年把推进医养结合列为改革的重点任务。省领导多次就推进医养融合、加快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作批示、提要求,主持召开部门调度会议,协调解决养老服务业发展和医养结合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近年来,省政府连续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关于印发山东省医疗卫生服务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山东省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均把医养结合作为重点任务进行部署,提出了具体措施,着力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目标

 为医养结合“定盘”

——近期目标:到2017年,全面落实《医疗养老结合基本服务规范DB37》,促进医养结合服务制度化、规范化。二级以上医院为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开通就医绿色通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入住养老机构和居家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可及性明显提升。探索发展面向基层及偏远地区的在线远程诊疗系统,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

  

——远期目标:到2020年,随着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的全面建成,医养结合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建立,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各地医养结合机构建设基本满足本地失能老年人入住需求。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就医开辟绿色通道,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稳步提升,面向居家养老老年人广泛开展医疗护理服务。

路径

为医养结合“布局”

——建立医养融合发展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按照就近就便、互利互惠的原则,推进二级以上医院与养老机构建立合作机制,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明确双方责任,建立完善可持续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

  

——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大力推动养老机构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能力。养老机构可根据服务需求和自身能力,按相关规定申请开办医疗卫生机构。对无力设置医疗卫生机构的养老机构,医院可采取主办、协办、托管等形式参与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营管理。
  

——鼓励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医疗卫生机构面向老年人开展集中居住和照料服务的,民政部门予以优先受理。对于无内设养老机构,但具有养老服务需求的医疗卫生机构,民政部门应当指导其与养老机构建立协作机制,开展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鼓励二级及以下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转型为针对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康复护理服务需求的医养结合机构。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并按规定享受国家、省有关优惠政策。鼓励有资质的个人依托医疗卫生机构在养老机构执业。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区域可积极稳妥地将部分公立医院转为康复、老年护理等接续性医疗卫生机构。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养老服务能力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依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辖区老年人建立健全健康管理服务制度,做好老年人免费体检、保健咨询、健康指标监测和健康信息管理等服务。推行签约服务,与有意愿的老年人建立契约服务关系,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健康养老中的作用。鼓励中医院与养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把中医诊疗、中医治未病、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药康复医疗融入健康养老全过程,全面提升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加强中医医院老年病诊疗能力建设,鼓励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立老年病科,逐步增加老年病床位。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产业。
  

——推进“互联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技术在健康养老服务中的应用。加强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提供移动医疗服务。
  

——推进旅游养老和医疗保健养生服务相结合。推动生态避暑、休闲度假、养生旅游等精品旅游线路的集中居住点与二级以上医院建立紧密合作机制,为旅居老年人提供急诊急救、特色康复保健、中医养生体验、中医药健康服务等健康旅游养生服务。到2020年,全省建设50家省级康养旅游示范基地。

施策

为医养结合“护航”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取得养老机构许可证的医养结合机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扶持。要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和多元化的保险筹资模式,保障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通过贴息贷款、小额贷款、上市融资以及推进应收账款质押、预期收益权质押、动产抵押等贷款业务,拓展融资渠道,推动医养结合机构建设和工作发展。引导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发适合老年人的理财、信贷、保险等产品。支持发展医养结合机构责任保险、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养老保险等,提升个人养老能力,降低机构经营风险。充分发挥社区物业作用,引导、鼓励小区物业服务企业积极拓宽物业服务领域,开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个性化服务需求。

  

——切实保障医养结合机构用地需求。各市在编制各类规划时要统筹考虑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展需求,做好用地规划布局。对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可采取划拨方式,优先保障用地。对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应当以租赁、出让等有偿方式保障用地。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为推进医养结合提供人才保障。全面加强医养结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岗前教育、岗中培养、继续教育的培养体系,加大对各类养老机构专业医生、执业护士、管理人员和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力度,打造一支素质高、专业强的养老服务队伍。
  

——加强信息化建设,为医养结合提供有力支撑。推进医养结合信息平台数据标准化和信息共享,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共享指标体系,实现跨部门、跨区域的业务协同和信息资源共享。
  

——积极推进试点工作。在推动青岛、烟台、威海等市开展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省级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补助,力争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示范性强的医养结合试点项目。

我省已确定:每年列支10亿元专项资金扶持养老服务业发展。一是在机构建设运营方面,对医养结合型养老床位补助标准提高20%,每张新建床位按东、中、西地区分别给予5400元、6600元、7800元一次性建设补助;大幅度提高养老机构收住半自理、不能自理老年人运营补贴,分别给予每人每年1200元、2400元一次性运营补助。二是在用地保障方面,将养老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城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省级每年安排5000多亩专项用地指标,对医养结合型养老设施建设优先扶持、重点保障。三是在融资支持方面,对城乡民办养老机构新上项目,按照银行1年贷款基准利率给予1-3年的财政贴息。在全省建设一批公私合营养老项目,拟建设养老项目26个,计划投资总额达33亿元。四是在人员支持方面,省级对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本科、专科毕业生分别给予2万元、1.5万元一次性补助,对取得技师、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护理员分别给予每人2000元、1500元一次性补助。


样本

为医养结合“探路”

在政府引领和市场调节下,我省部分地区因地制宜,着眼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走出了一条条特色鲜明的医养结合新路子:  

——青岛市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多方参与、统筹规划”的总体思路,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融合发展、全面覆盖”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形成了“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联结合、养医签约、两院一体、居家巡诊”六种医养结合类型,初步实现了医、养、康、护有效衔接的服务新格局。
  

——威海市率先制定医养结合机构财政补助标准,建立首个市级居家养老信息平台——12349,通过“OTO”(线上到线下)运作模式,为市民特别是老年人提供紧急救助、就医挂号、康复护理等200余项服务。
  

——济南市发挥医疗卫生网络健全、资源丰富的优势,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体检、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慢病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及基本医疗服务。在城市开展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在农村开展乡镇卫生院健康管理团队服务、乡村医生签约服务。
  

——泰安市在制定医疗卫生和养老相关规划时,优先给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留出空间。该市整合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通过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模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
  

——曲阜市依托市第二人民医院、鼓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医康养一体化居家护理服务模式,具体分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对健康老人,以健康教育服务为主,实施基础养护;第二种是对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以家庭病床服务为主,实施精准医护;第三种是对经济条件好、有特殊需求的老年人,以个性化医疗服务为主,实施专业医护。

思考

为医养结合“建言”

我省各地医养结合各种服务模式在促进当地养老服务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给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医养结合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必须结合实际进行制度创新,清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青岛、曲阜等市的做法,紧密联系当地养老服务业市场需求,针对性地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
  

——推进医养结合,必须更加注重全方位的服务质量,延伸服务链条,做好心理疏导、生活辅助等相关工作。
  

——单靠政府举办公立机构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

推进医养结合,任重道远,不可忽视以下几个环节:  

——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要因地制宜,探索适合当地特点的类型。如城市老年人口聚居区应注重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偏远农村要发挥乡镇卫生院优势,开展巡诊巡护服务;而失能老年人相对较多的地方则应开展集中供养护理服务。
  

——推动建立长期护理保险体系,确保医养结合可持续运行。
  

——大力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继续完善政策措施,扩大分级诊疗开展的区域和病种数,基本实现县(市、区)全覆盖。鼓励综合医院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和养老院、康复医院等社会医疗机构多点执业。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医疗机构与医养结合机构人员进修轮训机制,促进人才有序流动。将老年医学、康复、护理人才作为急需紧缺人才纳入卫生计生人员培训规划。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以及技工院校增设相关专业课程,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专业人才。加快培养培训全科医生,基本满足基层工作特别是农村养老服务需求。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护人员享有与其他医疗机构同等的职称评定、专业技术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等资格。
  

——强化信息支撑。依托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卫生计生信息平台,推动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实现信息共享。

祝您健康

长按二维码即可轻松关注

微信号:sdswsjsw

资料来源:人口健康报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