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物访谈:在科研的道路上不停息

来源: 湖医药科普/hykpxh




在科研的路上不停息
 
 孟忠吉
 






桃李满天下

他是一个杰出的科研工作者,20年如一日的不断科研;他亦是一名优秀的医生,拯救了不知多少人的生命;他也是一名兢兢业业的教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个人简介

孟忠吉,男 46岁,博士,党员,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生物医学研究所所长。1993年毕业于湖北医药学院(原郧阳医学院)医疗系,留校传染病教研室(即附属太和医院感染科)工作。1998年9月至2004年6月,先后在武汉大学医学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攻读硕士、博士学位,2005年2月至2009年3月赴德国杜伊斯堡-艾森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




任职

现任湖北医药学院内科传染病学学科带头人,传染病教研室副主任,附属太和医院生物医学研究所所长,感染科常务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武汉大学医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湖北省教育厅“楚天学者计划”内科学楚天学子。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湖北省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湖北省侨联青年委员,十堰市肝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十堰市医学病毒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十堰市肝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十堰市感染病学会常务委员,十堰市中医肝病学会常务委员。从事传染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23年。




擅长领域

慢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硬化、脂肪肝和肝癌的诊治。研究方向为抗病毒感染与免疫、慢性肝病的基因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





成就:


先后主持参与30余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德国自然基金项目等。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重大传染病专项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湖北省教育厅重大/重点科研项目2项,湖北省科技厅重点科研项目2项。发表论文80余篇,其SCI收录24篇。克隆的29个基因被GenBank收录。获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三项,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湖北省预防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十堰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先后被授予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十堰市重点产业创新团队带头人、十堰市优秀中青年拔尖人才、十堰市归侨侨眷先进个人、茅箭区名医、湖北医药学院师德标兵、文明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太和服务标兵等荣誉称号。





您的研究方向主要是传染病学,那您平常的工作环境到处都是致病细菌,您是怎样自我防护的呢?

传染病是有特定传染途径的,根据各自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目前,最常见的病种——病毒性肝炎,有两大类传播途径:1.经血液途径传播。2.粪口途径传播。如果粪口途径的话,饭前饭后洗手即可预防。血液途径:尽量避免接触血液,尤其是不要让破损皮肤接触到感染血液。



您的研究方向主要是传染病学,那您平您家人对您从事传染病工作担心吗?


这个没有,最开始可能会有一些担心。老百姓都会有一些不理解的

但是家人现在都能理解了。






您已经工作了20多年,您最自豪的是什么?








自己觉得目前还没有特别自豪的事。我们从事的就是重复的临床科研工作,虽然对科研工作有一定的收获,但离自己的目标还是很远。仍需要继续向自己的目标进发,“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因为临床科研工作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嘻嘻~小编忍不住说:老师您太谦虚啦~





科研工作者,医生,教师这三个身份您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更喜欢科研工作者,我们的临床科研工作还有很多问题尚未解决,这必须要科研工作者不断地发明新的诊断措施、治疗方法,为临床疾病找到新的有利途径。目前很多病都是不可根治的,还只是一个对症治疗,所以我们必须有不断地科研来完善,还有一些新疾病也要我们不断研究探索。




对于目前的医学生的科研热您是怎么看待的,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对于医学生的科研热情是需要肯定的,但存在一些现实的问题。医学生的学业都很重,课程很多,真正能集中做科研的时间有限,会受时间限制,科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要时间和精力,如果时间不能满足的话,可能科研的成效就不太令人满意。如果能够多出一点时间,1个月、2个月、3个月,用上3个月一般是可以做出一个阶段性小科题。





采访者:薛娇    彩相:  彭琳    文字来源:  张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