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新动态:公立医院取消编制 医师多点执业细则出炉

来源: 万江舒医药/hbwjsyy




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后,近日人社部召开了2016年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他们的新闻发言人表在介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下一步工作安排时表示,将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这一表态意味着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已成定局。这也意味着翻篇的开启。

一本延续了38年的“老皇历”即将被打破,公立医院的编制将被取消,中国延续数十年的事业单位编制制度将进行一场深层次的改革



当前中国的公立医院是在政府统管范围内的,高度行政化。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所有人员被捆绑在编制之上,国家财政是按在编人员数据拨款,所以业内称之为“人头费”。未来取消编制之后,就意味着公立医院有了通常所说的“用人权”,想用什么人、用多少人、怎么用人,全部由自己说了算。

如此看来,打破公立医院的“铁饭碗”是必然的了,一时间有人欢喜有人忧。欢喜者认为,公立医院“去编”,可割除长期以来“体制内外命运不同”、“同工不同酬”等痼疾,激发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深圳市明确提出,新建市属公立医院不再实行编制管理,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当地一家新建医院的医生,收入也在去编制化后大幅提高,年薪起点是40万,最高的顾问医生年薪近100万元。


另有部分人则担心,如果取消编制,国家是否会减少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拨款,而医院则需要通过创收来弥补资金缺口。而靠创收来支付转制成本、人工成本的话,那医疗的费用肯定会大涨,最终会转移至普通老百姓身上.其实不然


患者不用担心,因为公立医院的看病价格并没有放开,医院会压缩虚高药品价格,降低大型设备检查费用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诊查费、护理费、手术费和治疗费价格等等。 

这里可以对此政策做一番解释。所谓的“不纳入编制管理”,就是取消事业单位编制,但保留事业单位性质。而之所以要保留事业单位性质,主要是考虑到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不能完全推向市场化,还要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而且财政拨款还会持续增长,只是财政拨款方式将改为综合经费核算办法和拨付标准,与公立医院在编人员的多少将没有直接关系。


医生高薪不是医改成败的标尺。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有的医院尚未达到收支平衡,这意味着,目前的光鲜是建立在政府补贴的基础上,好处是彻底斩断了医院的牟利冲动。

然而背后则需要政府高昂的投入,还必须有发达的民营医疗体系和分级诊疗体系做配合,否则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这个模式难以直接地复制 

并且,在全部取消事业单位编制之后,未来的公立医院将会实行全员合同聘任制。有专家就指出,目前全国高校和公立医院的在编人员大约有1000多万,非在编人员的数量也极为庞大,少说也有数百万。所以取消高校和公立医院的事业单位编制之后的下一步,将会是逐步缩小编外人员与编内人员的待遇差别,解决编外人员面临的多种问题。


去行政化是大势所趋,但这不等于去公益化,公立医院仍然需要外部监管,要确保其为民服务的性质。


同时,公立医院要良性运营,也要遵循市场规律。高级别医生获得高收入,也在客观上更好调节和分配医疗资源,提高医疗市场整体效率。而什么样的薪酬机制更为合理,应当交由市场决定。 


不可否认,事业编制长期不变确实是造成“同工不同酬”的一个很大现实,这也是人力资源浪费的一个重大原因,撤销编制势在必行。然而由于该项改革牵涉利益众多,也亟待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多地的推进速度缓慢。所以换个角度来看,任何改革的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为了改革而改革,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切忌搞“一刀切”。



未来取消事业编制之后,就是打破公立医院的铁饭碗,实行全员合同制,彻底割除长期以来同工不同酬等痼疾,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医生多点执业细则出炉


去年起,国家开始推行综合医改省级试点,第一批试点4个省,今年推进到11个省。为响应国家政策,近日广东省政府发布了《广东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工作要点》(下称《要点》)。

 

      为增强医改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要点》提出了十一类43项医改工作任务,这也意味着医改组织领导将更加强有力,改革推进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国家层面明确的综合医改重点任务将坚决推进。

 

      《要点》指出,从2016年起,广东实行所有类别的医师及护士第一执业地点报备制、省域注册制、多点执业注册网络备案制。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就表明,在广东注册的医师可在全省任何一个医疗机构执业,医师将打破“单位人”的界限。该负责人还透露,目前,医师多点执业的配套实施细则--《广东省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修订)》正在征求社会意见,不久将公布实施。


    对此,深圳市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

        深圳卫计委在医师多点执业方面,表明了鼓励多点执业的态度,本地注册医师网上备案时,不再需要经过第一执业地点医疗机构的审核同意,同时鼓励深圳市外的注册医师到深圳开展多点执业。

 

      另一方面,在鼓励医生自由执业方面,深圳也是全力支持的。今年3月中旬,全国第一个“医生集团”营业执照就在深圳落地。这就意味着,“医生集团”从民间组织正式演变为商业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单位和运营主体。


    去年7月1日起,深圳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放开医师执业注册地点的限制,在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注册的临床、口腔、中医、公共卫生类医师,可以在全市所有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执业。去年11月20日起,深圳又开始实施医师多点执业网上备案。



关注了解医药行业资讯,研讨医药营销策略,孵化创业创富,长按识别或扫一扫下面二维码,轻松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