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人民医院不能停留在“供销社时代”

来源: 紫诚医药并购信息/zc13938703155

导读: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变成好人;坏的制度,可以使好人变成坏人。

作者:孟成他爸

来源:“与你同行在路上”微信号


在大城市长大的小孩,很少有听说供销社的。但对我这个出生在小镇的70后来讲,供销社是个神奇的所在。每天放学后,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便是供销社,那里有很稀罕的汽水、牛奶糖什么的。拿着妈妈给的五毛钱,或者还附带着粮票,便欢呼雀跃地去了供销社。踮起脚,把钱和票据递过比我人还高的柜台,里面便甩出我要的小零食。小孩们注意力一直在吃上面,通常对一样东西进行了选择性忽略,那就是营业员的服务态度:一般都爱理不理、话极少,永远吊着脸,象全世界都欠TA似的 。后来,上高中后去了县城、省城,进了国营大商场,营业员也和供销社的差不多,只不过穿着时髦些,至于“气质”,那是一样的。



现在想起来,那个年代营业员那么牛,其实是牛的有道理。在商品稀缺的计划经济时代,国营的供销社,只此一家,别无分店,那是绝对的垄断地位。皇帝的女儿啊,焉有不傲娇的道理?作为其中的营业员,他那种服务态度,便可以理解了。要知道,当时谁家有个人在供销社工作,那是可以羡慕S人的,不说别的,猪肉可以管够。



前几天,有个朋友去某人民医院给他小孩开一点常用的药物备用,在挂号处建议下用小孩的统筹医保卡挂了个综合内科。到了诊室,接诊的医生告诉他不能给他开儿科的药,只能开成人的药物。我这个朋友问为什么,结果听到了这样的医生这样的答复:我没必要给你解释,我这里就是不能开。结果轮到我这个朋友碉堡了,打电话向我抱怨,说很久没有公共服务领域的人这样和他讲话了。这个医院有我很多校友和好朋友,我很快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医院近来为加强药事管理,综合内科不准开儿科药品。当然,这个科以前是可以开儿科药的。本来很简单的一个事情,被这个医生这么一弄,就很糟糕了。当然,这个朋友很理性,也没有衍生出什么医患纠纷。



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原因,我认识很多医生朋友,他们大多业务精湛,待病人很随和。在医生群体中,像我这位朋友碰到这样的,肯定是极少的。但不能否认,我们的医生队伍中,确实存在害群之马,而我国目前现行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也给这些人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我们似乎已经忘了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商场开始窗明几净,服务员总是笑脸相迎,服务周到了。其实从我们放开商品流通领域的国家专营那一天起,一切都悄悄地好转。但是在放开之初,也出现了以次充好、囤积居奇等问题,但随着监管的加强,市场秩序、服务质量都一天天好起来。


现在的医疗服务提供和当年的商品零售领域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优质医疗资源提供还是存在寡头垄断。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很强的声音反对在医疗服务领域引入社会资本,认为社会资本进入这个领域,只会搞乱市场,并败坏国有医院的声誉,最近出现的莆田系事件,更是给他们提供了极好的佐证。其实,社会资本不是天生就带着原罪的,莆田系们出现的这些问题,是我们制度存在问题的一个映射:首先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本竞争就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国有医院人财物政府都包起来,民营医院一切都要靠自己;其次监管机构由于习惯性地分不清裁判员与运动员的身份,或者压根就不想分清,导致对民营机构存在一些歧视性的政策。


深圳,总是引领风气之先。前不久,深圳已出台鼓励社会办医的实施办法,既有对“社会资本办专科医院取得二级甲等资质的,一次性给予500万的奖励”这种一次性的支持,也有对社会办医提供基本医疗、基本公卫服务给予补助的长期支持政策。政府部门要做的,只是制定标准,加强监管,提供好的平台,让各种市场主体充分孕育,发挥作用。相信经过改良的土壤,一定可以盛开出品种更多,颜色更加绚烂的花朵。也许再过20年,我们去看医生,不必像今天这样要先了解这个医疗机构举办主体的性质,就好像我去买件衣服,不必要查万象城、金光华的投资主体一样。如果真能够穿越,当年供销社的营业员来到华润万家,她一定是那个热情推荐商品的大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