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牙、胃、腿……只要你能想到的部位,都可能出现疼痛。受到疼痛困扰,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止痛药。然而,如果发现原先一粒就能见效的药片现在却不管事了,很多人不免心里犯嘀咕,“这止痛药是不是越吃越没效了?”
临床上常用的镇痛药物主要有四类,即抗炎镇痛药、麻醉性镇痛药、非麻醉性止痛药和局麻药。
老百姓自己能买到的主要是第一类止痛药里的非甾体抗炎药和对乙酰氨基酚,也就是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布洛芬、萘普生等药物。
这类药物主要是用于缓解与组织损伤或炎症有关的伤害感受性疼痛。但要注意,它们并不能治疗引起疼痛的原发病,因此,随着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排泄或是停药后,疼痛的症状可能再现甚至加重。
止痛药没以前那么管用,并不是药物本身的问题。比如说一位牙疼的患者,刚开始牙疼时吃一片布洛芬就能够止痛,过两天再吃一片就不那么管用了,如果这种情况反复出现,他就会以为是药物越吃越不管用。实际上,这可能和患者主观感受的变化有关,止痛药并不存在耐药问题。以止痛作用更强的吗啡为例,有研究显示,用吗啡和生理盐水作双盲对照试验,当发生疼痛时,用生理盐水的人,有一半的疼痛能够得到缓解。
疼痛感变化,除了主观感受的改变,更重要的可能是机体本身的变化。“疼痛是伴随着组织损伤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它是主观的,而组织损伤可能是已被发现的,也可能是潜在的。也就是说,组织损伤和主观感受的变化都能影响患者对疼痛的表达。
机体发生器质性变化,或是痛阈降低,都可能使患者更容易感到疼痛或对疼痛的感受更强烈。
温馨提醒:如果头痛、痛经等慢性疼痛患者的疼痛感突然变化了,可能提示病情已有变化,应该去医院检查,积极治疗原发病。不能查明病因的,应该在医生指导下更换止痛药或调整药量,或是采用神经阻滞疗法、电疗、磁疗、针刀疗法等其他治疗方法缓解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