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流通企业现状与发展思考

来源: 润千医药/njrqyy


当前,医药工业的发展趋势是“换挡、变速、趋缓”;药品招标在各省市实施原则使药品降价已成常态;药品使用终端由于“二个总量控制”与“药占比的规定”导致同比增速下降;尤其是“互联网+”的新模式在处方一旦放开后的发展态势及快递业强势介入配送等原因,将导致整个产业链中的流通环节生存环境严峻与商业模式出现颠覆性的变化。应C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全国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主办方的稿约,特撰写此文,仅对医药流通企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做一些思考和分析,供与会者与同行们参考。

医药行业分析

医药行业总体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从2013年下半年起,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持续放缓,2014年,受医保控费、新版GMP改造等影响,行业增速明显下滑。受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影响,药品流通行业总体运行呈缓中趋稳的态势,销售与利润增幅继续趋缓。预计2015年药品终端市场同比增长将小于去年,可能也将是自新医改后的最低之年。

二医药流通行业数据汇总分析 目前医药产业集中度提高与行业“多、小、散”产业格局并存。行业在通过一段时间的并购、重组过程之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产业集中度,尤其是药品流通企业,前100位的药品批发企业已占到64.28%的市场份额。从批发企业数量分析:2014年的法人批发企业数量与2012年相比,减少比率为28.63%,短短的三年的时间,超四分之一的药品批发企业消失了。

药品零售增速<10%,药品零售百强占比为28.1%。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的药品零售企业有15家,其中在40亿元以上的有6家,比上年增加3家。

医药商业年销售总额自2011年起增速逐年放缓,从该年的24.6%逐步递减到2014年的15.2%,2015年上半年下降到12.4%。

2015年上半年,虽大型药品流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增长、费用控制普遍优于行业整体水平,对行业发展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但药品流通行业总体销售增长放缓、运营成本增加、毛利率降低等一系列现实情况,对全行业发展形成了较大压力。

上市公司共17家,市值总值为2593亿元,平均市值为152.54亿元。规模过百亿的企业有15家,其中在800亿元以上的有3家。

2015年上半年,医药电子商务继续快速发展。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统计,2015年上半年共批准、换发证书105家,截至2015年6月30日,拥有互联网交易资质的企业合计为425家,企业数量同比增长56.3%,其中B2B为90家、B2C为319家、O2O为16家,主要的交易模式为B2B、B2C形式,其中B2B占销售额比重为90%(O2O模式不含其中)。

全国药品流通直报企业中,具有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颁发的开展第三方药品物流业务确认文件的有93家。药品流通直报企业中,开展物流延伸服务的有68家、承接药房托管的有64家、承接医院药库外设的有22家。药品零售企业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药店服务模式。

2、国外标杆企业发展给予我们的思考

国外医药流通行业发展之路:从全球范围看,美国“再工业化”、“重振制造业”、“本土回归”的战略实施初见成效。高度集中的格局使麦卡森、卡地纳和美源博根三大医药流通巨头获得了稳定的利润来源。从美国医药流通三大巨头形成来看,市场集中度提高到了近乎极致,竞争规则已基本定型,几大巨头牢牢控制着美国医药流通业格局,并逐步沿着价值链朝上下游延伸,创新商业模式,增强了对产业链的掌控力,改善了医疗保健水平。这包括在上游建立OEM业务,为上游提供信息、广告等增值服务;为下游提供药房管理,医疗手术用品定制,自动售药系统,医院信息化等,形成了不可替代的竞争地位。

从欧洲医药流通发展和趋势来看,未来5年,降低成本、发挥细分市场的优势、创新发展是关键;未来低价药将影响各国的报销模式,批发商与药房合作是发展方向。医药行业微利化特征将成为常态(全球一体化)。伴随着医药物流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医药电子商务模式与传统商业模式融合进程将加快。

二、国外医药流通企业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适时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

推动主业收入增长,通过供应链金融解决客户资金问题的同时,也帮助自身增加主营业务销售收入;加快资金流动水平能够加快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天数;降低融资成本在和银行合作的同时,也可以要求得到更有利的融资条件和更低的融资成本。

2.适时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目前,我国的商业健康险正处在政策大力支持的阶段中,未来空间广阔。PBM的部分盈利模式将会纳入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范畴,商保将对制药商有优势地位(还必须考虑结合卫计委公布的临床治疗路径)。未来商业保险还可能发展自己的药店服务网络。

3.加强对信息系统和信息安全方面的投资

对信息系统建议加强数据的备份工作。信息安全事件发生后,会对企业业务数据安全性和系统服务连续性两个方面造成的后果。主要可以分为四种情况:数据篡改、系统入侵和网络攻击、信息泄露,以及管理问题,无论哪一种情况发生,都可能改变企业在行业地位。

4.建议必须尽快学习的经验

制定企业的服务水平标准体系,向制药业务、大健康产业方向发展。与上下游的企业联合,建立整个产业链的合作伙伴关系。选择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利用专业化物流的规模效益来降低成本。融资租赁将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我国医药流通行业面临的困境、机遇、挑战与考验

一、传统医药商业企业的困境 我国现有的医药产品的分销模式越来越受到挑战,比如,传统终端采购时间需要与商业工作时间的冲突矛盾;推广手段与渠道单一及信息传达不足产生的矛盾;市场维护与开发成本高之矛盾;人员成本越来越高与吸引高端人才能力差所发生的矛盾。

终端的物流成本、回款周期与客户信用不足等问题也是商业无法回避的问题;还有互联网对传统医药流通渠道的影响,互联网的发展解决了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这对传统医药流通影响非常大,而且也将是趋势!

未来剩下的医药流通可能会因为以下的价值而存在:终端配送职能,尤其是医疗机构,毕竟专业产品需要专业的通道。

二、药品流通行业面临的机遇 人口迁移因素,国内城镇化率在2014年已达到54.77%,未来可引导1亿多农民就近城镇化落户,带来新的健康医疗需求;老龄社会激活银发市场,利好健康产业的发展;新增出生人口持续增加,促使医疗保健需求市场旺盛。

国家持续不断地释放医疗服务资源、零售药店持续不断地发展完善、医药电子商务迅速地兴起,均为药品流通行业提供了拓展市场的机会和动力。

三、药品流通行业面临的挑战:简言之有以下一些:税务部门严打虚开增值税发票;GSP认证大限+严厉飞行检查;二次议价遍地开花;药房托管挤压生存空间;配送商遴选存在地方保护;医药反腐成为常态化;医药商业销售模式将发生巨变;一票制或两票制将影响配送渠道结构;药品全面线上交易提升配送集中度;电子监管加速药品快批业态消亡;一种类似“团购”的带量采购GPO新模式将推广。

四、药品流通行业面临的考验 医保控费、药品价格改革和各地招标政策的陆续出台等因素或导致医院终端销售增速持续放缓,医药流通行业已步入微利时代,也倒逼业内企业必须全面提升软实力,为应对行业新形势而不断进行战略调整。

互联网技术将持续冲击并深刻改变行业面貌:药品流通行业供应服务保障体系如何适应未来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健康管理等系统,如何实现业务协同与支撑,并且构建连通各级平台和各医疗卫生机构的供应信息网络,是值得各企业深入思考的问题。

新版GSP的执行:对于大部分的商业公司来讲,要通过新版GSP不是很困难的。新版GSP重点强调的是商品的信息化系统的建立,该信息化系统要求做到货款票帐一致,而目前货票不同行是大部分商业公司都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未来药监局的GSP的飞行检查只需调用信息化系统,就可以查到货款票账是否一致,那么,吊销商业公司的证书随时有可能会发生。

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趋势思考

实行并优化医药供应链,使企业尽快转型为医药供应链服务提供商。当前企业主要战略整合商机在于品类采购和医药物流的整合,使传统分销模式转型升级为创造价值链的营销模式。所有企业应在转型创新中快速整合和优化医药供应链,并与战略合作伙伴及利益相关方做到无缝对接。

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医药电子商务平台,扩展新的消费市场。如针对慢病患者设计坚持用药与用药常识咨询服务的模块;采用电子健康管理咨询服务方式,设计患者和医疗专业人员进行实时互联互通的服务模块;学会使用医药电子商务扩大营销市场、扩大对医疗机构的服务渠道及扩大社区药店对慢病患者终端覆盖的服务商机。

树立服务大健康理念,驱动健康消费。围绕大健康产业和消费形态,拓展创新服务产品及服务模式。开展对健康人群的服务,并通过建立“互联网+”的协作,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创造健康组合服务产品,扩展新的消费市场。

不断推进国际合作,创新医药供应链服务模式。有条件的企业可以与国际大健康业态有关的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企业合作,引进先进的健康管理技术与服务产品,大胆探索引进国际医药物流、国际金融结算、分销零售业务等功能。

结语<<<

国家对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的提出,将进一步带动国内经济发展,并提供巨大的投资发展机遇。对于医药行业来说,尤其要注意长三角地区的医药产业技术升级、河北医药行业对京津产业转移的承接、中医药服务贸易及相关产业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拉动等正面因素,使企业发展战略融入国家大战略之中,不断拓展新的终端医疗消费市场和健康服务市场。

我国医药流通产业处在快速整合与升级时代,对一个志存高远的医药流通企业来说,首选战略应该是产业整合战略,其次才是模式创新和运营效率的提升,资本实力和整合能力已经成为中国医药流通业结构重组的关键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