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往事】熊伍军医生的故事

来源: 浦东卫生计生/pdwsjs

编者按:

  2014年2月22日,熊伍军医生来到新疆莎车县人民医院进行为期三年援疆医疗工作。三年来,熊伍军医生扎实工作,投身于莎车县人民医院的医疗事业,他培养学科技术人才,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提高了当地科教水平,解决疑难杂症,解除病人痛苦。他是一名医院的管理者、援莎医疗队的队长、一位知名的消化内科专家。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熊伍军医生,看看他的故事。



足迹遍布莎车的“前锋队员”


  莎车地处祖国西部边陲,距离上海万里之遥。援疆医疗队前后共两批16名队员来到莎车。作为医疗队队长,也作为“前锋队员”,我既充当向导,也做好服务,帮助大家尽快适应了莎车的生活环境及工作环境,并积极投身到援建工作岗位中。我知道团结与安全是开展援疆医疗工作的基础,我们团队制定了规章和制度,大家互相监督,一同遵守,虽然援疆有铁的纪律,但更多的是援友间的兄弟温情。


  入疆以来,我和医疗队的同事们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0余项,我们的足迹遍布莎车的城市乡村,到孜热甫夏提塔吉克民族乡开展“访惠聚”医疗义诊、到伯什坎特镇等九乡镇开展巡回医疗,到阿热勒乡开展“学雷锋义诊活动”,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义诊周”活动,到城南医院开展义诊。“上海援疆医生”得到了院领导和同事的称赞、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无中生有”的消化内科


  莎车县人民医院原本没有独立的消化内科。我来到莎车县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为莎车县人民医院成立全新的消化内科专业。


  “因为时常吃烤肉等饮食习惯的问题,莎车县消化道疾病较为常见,消化内科的设立很有必要,也很迫切。”但是科室建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最大的困难就是人才短缺。我从人才梯队培养、教学培训、消化内镜操作、规范化诊治等多方面着手,把消化内科的团队建设起来,人才培养起来,“变输血为造血”。我和同事开展各类消化内科疾病诊治指南讲座,推进消化疾病的规范化诊治。在我们的努力协调下,莎车县人民医院在2016年6月成功举办了首届浦莎《消化道肿瘤诊治新进展》论坛暨喀什地区内镜质控中心第二次会议,较好的提升了莎车县消化内科的医疗水平和学术影响。


  2015年11月26日,莎车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正式成立,核定床位数33张,医生10人,护士15人,实现了该科室的从“无”到“有”,并逐渐发展壮大。莎车县副县长阿布都热合曼彼时表示,“莎车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的成立,是上海援疆着力提高莎车县医疗卫生水平的重要成果,是南疆新型医疗联合体良性运作的实质体现。”


  目前莎车县消化内科已经能够常规开展消化道常见疾病的临床诊治,在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炎症性肠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消化内镜室常规开展碳十四呼气试验检查幽门螺旋杆菌、电子胃肠镜检查、无痛胃肠镜检查、放大内镜检查及内镜下的诊治,开展内镜检查例数及诊治项目在新疆县级医院居于前列。特别是于2016年5月,引进了先进的富士蓝激光内窥镜系统,为消化道早癌的筛查及内镜下的诊治再添锐器,开展了消化道早癌筛查活动,并予内镜下治疗,实现了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将疾病防治关口前移,为广大消化道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科室人才梯队也逐渐形成了。科室医师刘丽当选为新疆自治区消化内科学组委员,樊江鹏当选为喀什地区消化内镜学会副主任委员。



让贫困老人重见光明


  除了本身消化内科专业疾病外,我还发现,由于新疆喀什地区日照时间长、紫外线辐射强、高脂饮食等原因,致使白内障患病率居高不下,但因经济水平低下,很多白内障患者无法承担手术费用,因此而致盲。


  “白内障患者一旦失明,不仅个人生活无法自理,也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发现这个共性问题,我和同事们积极向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及莎车分指挥部积极反映莎车县白内障患者的诊治情况,获得了莎车分指挥部沈敏指挥长、王琨副指挥长的大力支持。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上海援疆莎车分指挥部先后向莎车县人民医院捐赠120万元用于贫困老人白内障复明手术费用支付。浦东新区卫计委也派出上海专家来莎车开展慈善手术及业务指导,在浦莎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累计完成800余例贫困老人白内障复明手术。




  时光飞逝,3年援疆工作圆满结束,回首这片为之奋斗3年的热土,重温3年的援疆岁月,我感慨万千,满怀深情写词一首,致曾经的援疆岁月,致曾经一起战斗的可爱的援友!


诉衷情


三年援疆岁如梭,

何曾惜汗流?

如今莎城春暖,

欢歌唱不休。

事如虹,

业正就,

鬓虽秋。

援疆儿女,

撸袖实干,

留芳千秋!



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们“浦东卫生计生”公众微信,每天都会有准确、精彩的健康资讯推荐到大家哦!





小卫和小薇,祝您健康每一天!

长按二维码关注浦东卫生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