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动态】三年三换董事长 市值百亿的华北制药究竟怎么了?

来源: 医药内参/yygate

上任仅三个月,华北制药董事长郭周克就因个人原因辞职。这是三年里,第三任董事长离场。华北制药目前市值百亿规模,董事长走马灯式离场背后,是这家在中国抗生素史上曾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老药企,正艰难转型的蹒跚感。


华北制药的身上有着中国医药工业发展的烙印。前身华北制药厂是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是首家结束了中国青霉素、链霉素依赖进口历史的国内药企。


1994年初,华北制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2009年,华北制药重组,控股股东冀中能源开始主导华北制药的转型。如今8年多以来,从原料药向制剂转型的华北制药,这些年似乎每走一步都面临重重挑战。

转型维艰


2009年,是华北制药尤为关键的一年。这一年,它经历了重组,也由此拉开转型大幕。在2011年前后,华北制药喊出“以创新驱动发展,实现从原料药向制剂药转变”的战略转型,发展“抗感染、抗肿瘤、心脑血管和免疫调节”四大重点领域,同时兼顾大健康、滴眼剂等其他治疗领域,使产品定位向高利润、高附加值转移。


2015年年报显示,抗感染类产品营收占主营营收比重达53.51%,医药及物流占比25.37%。新四大类产品获得增长,尤其是心脑血管类增幅过百。不过,这几类治疗领域的产品,在主营构成中比重均在个位数。


作为老牌抗感染类产品生产企业,青霉素类和头孢类产品依然是其业绩支柱。米内网数据显示,以城市公立医院市场为例,2015年,华北制药销售前十产品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位列第一,占比超过30%,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超过20%,脂溶性维生素近10%。在城市公立医院市场,2013年至2015年,华北制药销售超过30亿元。也就是说,城市公立医院为华北制药贡献了2015年近一半的业绩。在城市公立医院市场中,华北制药也在诸多抗感染类产品中坐着市场头把交椅。以2015年数据为例,去甲万古霉素这一产品,华北制药占100%份额。头孢噻肟钠,华北制药河北华民制药公司占了市场68%的市场份额。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华北制药以23%的份额位居第一。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华北制药占一半市场。


如今回看华北制药转型,目前仍然没有转出抗生素的大圈。


在主营结构表述变化的2015年,华北制药也经历了新的董事长变化。1月,王社平因工作原因不再担任上市公司华北制药的董事长职务。杨海静接棒。在董事长之位不到2年,2016年10月,杨海静又辞去董事长之职。之后,郭周克上任,三个月离职。


三年时间三换董事长,华北制药收到问询函。2月11日,上交所要求华北制药在2月15日之前披露短期内董事长频繁更换的具体原因,以及短期内公司董事长频繁更换,对公司战略稳定性、业务发展、经营业绩等是否产生影响及具体情况。“抗生素产能过剩,需求不足,转型还处于困境中。”一位关注华北制药的投资者表示,原料药转型制剂没那么容易,华北制药财务压力大,补贴依赖严重,环保压力重。


业绩高压

重组后的第一年,2010年,华北制药营收达到百亿规模,2013年达到巅峰,实现营收124.4亿元,此后一路下滑,2015年营收79亿元。


而关于利润,除了2010年,2011年至2014年,扣非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亏损4亿、3亿、1亿、3000万。2015年这一数据是盈利239万元。而近几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之所以为正,因其每年都能获得千万至亿元级别的非经常性损益。


年报数据显示,2011年、2012年、2013年、2015年,华北制药国外业务营收增长均在下滑。2015年增长下滑达24.43%。中国医药保健进出口商会的数据显示,华北制药在出口排行榜名次下滑至第14名。


而华北制药近年多陷“检查门”。去年3月份,华北制药集团先泰药业违反《药品管理法》及药品GMP相关规定,GMP证书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收回。2015年,先泰药业欧盟的相关GMP证书也被收回。先泰药业是华北制药旗下以半合成青霉素原料药为主导产品的子公司。


同月,广东省药监局又发布了对深圳华药飞行检查的通报,检查发现该公司未按照规定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存在主要缺陷3项,一般缺陷4项。同月,深圳华药生产批号为150101的0.25g注射用美罗培南被CFDA认定为不合格产品。


在给上交所的回复中,华北制药称公司近三年营业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防范资金风险,主动压减了非医药化工类的物流业务;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低毛利产品收入减少,以及环保及搬迁。华北制药在年报中称,国内抗生素限用政策和环保压力增大,导致公司化学原料药特别是青霉素类、头孢类以及相关中间体原料药收入有所下降。


环保“黑天鹅”

在去年11月开始的治霾行动中,石家庄全市所有制药企业全部停产至2017年。华北制药称,因去年停产,利润损失达5000万级别。


当地农民表示,在工厂生产期间,夜晚开窗闻到浓浓的刺鼻之味。对于农民来说,这些药厂提供了打零工的机会,环保压力与当地就业之间的抉择,是陷药厂于两难之地的难题。


环保因素,对于原料药企业来讲,越来越成为必须要考虑的成本,京津冀尤甚。以华北制药为代表的发酵类,更是空气和水体环保压力巨大。媒体报道称,广济药业、永安药业、博腾股份等企业在年报中披露被各地方环保部门处罚和勒令整改的违规信息。而华北制药也曾吃过环保处罚。


据媒体报道,日前,环保部部长陈吉宁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方案》要求医药、农药企业在冬季采暖季全部停产,涉及北京、天津、河北省石家庄、山东省济南、河南省郑州、山西省太原等“2+26”城市。媒体测算,北方以及中部城市的采暖季是从11月15日到来年3月15日,足足有4个月之久。也就是说,这些城市中的几百家药企,全年有120天不准生产。


华北制药的转型,在医药产业结构升级、产能调整与环保压力中交织。主营构成结构改善,制剂产品比重提升,业绩下滑趋缓,华北制药俨然正经历转型的关键时刻。“缺钱,缺技术,缺管理,环保压力大。”业界人士对经济观察报分析称,“华药的成功是有历史背景的,现在政策没了,市场没了环境也变了,不能再靠以前的东西求生了。”


3月18日将出炉的2016年年报,华北制药又将给出怎样的成绩和自陈?还未露面的新任董事长,又将以何良策推动这家老药企的转型升级?


 转载自:经济观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