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让医生都能心无旁骛地看病

来源: 华森制药/cqhszy023

欢迎关注重庆华森制药公众平台,共享健康新生活


不久前,在北京飞往宁波的飞机上,一名乘客突然感到胸闷气短,服用两粒速效救心丸,症状仍没有缓解。听到乘务员广播寻找医生后,北京朝阳医院医生王晓娟立刻起身去帮忙。经初步诊断,这名乘客是哮喘发作。王晓娟拿出随身携带的药物说:“我是一名呼吸科医生,你愿意相信我吗?”乘客表示愿意,服药后病情很快平稳。


医生万米高空救人的故事,既让人感动,也令人深思。当你生病时,你愿意相信医生吗?如果时光倒流三四十年,这也许是一个伪问题,谁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相信。但是,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这确实成为一个真问题,很多人都会感到纠结,难以回答。


近日,福建省肿瘤医院发生一起暴力伤医事件,一名患者用斧头砍伤正在门诊工作的医生。近年来,类似的事件频频发生,折射出医患信任脆弱的现实。当前,中国正从熟人社会进入陌生人社会。熟人社会的信任主要基于血缘关系、地缘关系等,而陌生人社会的信任主要基于社会规则、制度约束等。眼下,我国的家庭医生制度尚不完善,医患之间基本属于陌生人关系。患者除了对特定医生的特殊信任外,缺乏对医生群体的普遍信任。当患者遇到一位陌生医生时,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往往更倾向于选择不信任或者半信半疑。


人的一生,谁都离不开医生。从理论上说,医患关系是人世间最亲密的关系之一。但是,为什么患者不相信医生呢?一位中国医生去美国梅奥诊所访问,问了同样的问题。美国医生的回答是这样的:在医疗上,医生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可以让患者做任何事情,但惟独不能强迫患者必须信任医生。医患信任的基础,是医生的行为与商业利益无关。只要医生还从桌子底下拿钱,就不会有真正的医患信任。


美国医生的回答,可谓一针见血。中国医患信任缺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医疗行为中掺杂了商业利益。目前,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极不合理,在医院的总支出中,政府投入所占比例不足10%,其余都要靠医院自我创收。过去,医院收入主要靠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新技术等。如今,药品加成被逐步取消,而技术劳务价格多年未调价,医院收入大幅下降。为了弥补亏空,医院仍在想方设法搞创收,科室都有经济指标。医生往往靠过度治疗获得收益,从而造成了医患之间的“经济对立”。当医生沦为不合理医疗体制的牺牲品时,其公信力自然无法维持,这是医患信任解体的根源。


那么,如何才能重建医患信任?首先,必须解决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问题,在取消药品加成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诊疗费、护理费、手术费等医疗服务收入在医院总收入中的比例,扭转公立医院的逐利倾向,使其回归公益性轨道,同时严禁向科室和医务人员下达创收指标,医务人员个人薪酬不得与业务收入挂钩。其次,充分考虑医疗行业人才培养周期长、职业风险高、技术难度大、责任担当重的特点,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体现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使医生靠技术劳务获得体面的阳光薪酬,坚决杜绝医生“从桌子底下拿钱”。


西方有句谚语:“信任,来时如步行,去时如骑马。”意思是说,获取信任难,失去信任易。重建医患信任,必须从制度上切断医生与商业利益的关系。只有种下“善根”,才能结出“善果”。当每一位医生都能心无旁骛地看病、不必考虑经济指标时,当每一个白大褂都干干净净、不再受到商业利益熏染时,医患信任必将归来。

转载仅供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定及时处理,感谢您的支持!感谢原作者!

来源:凯茜综合  作者:凯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