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信二十一世纪(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发布通知称,由于2016年相关政策影响及据此公司做出的战略调整,自2017年3月1日起,公司将不再继续更新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系统。
3月1日后,原监管网企业用户仍然可以使用客户端进行监管码申请下载、关联关系激活、入出库单据上传等操作,但中信二十一世纪不再提供上述服务以外的监管网技术和业务保障性支持。通知称,鉴于可预见的政策走向,建议有更多追溯服务使用需求的企业用户尽快自行建设追溯体系或选择第三方追溯专业服务。
由此,阿里健康的电子监管码风波终于落定。
所谓药品电子监管码,是药品包装上的20位数字的条形码,可以实现药品从生产到流通各个环节的全程跟踪。从2006年开始,特殊药品实施电子监管;2008年,四大类高风险药品也开始被实施电子监管;2010年,基本药物也纳入了电子监管范围。
但围绕药品电子监管码的风波却一直不断。一方面,药品企业投入成本引发的争议。据了解,制药和流通企业加装电子监管码系统硬件投入在数万元之间,收益却有限。另一方面,药品电子监管码也被认为是监管系统的赘余,“叫好不叫座”,在现行药品监管体系中,有GMP、GSP、飞行检查等一系列认证,尽管药品电子监管码提倡全程可追溯、面向终端,但是此套系统却并非在监管体系中起到多大多用。此外,药品电子监管码能够反映企业的进销存数据,此数据掌握在商业公司手中,对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有决定性作用的。
由于阿里健康本身涉足医药市场,并且有电子监管码网站的运营权,被认为是既是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对于其他药店药企不公平。
2016年初,阿里健康的药品电子监管码就遭到了来自多家药店的联合反对。去年1月,湖南养天和大药房递交诉状,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告上法庭,认为食药监总局推广阿里健康运营的电子监管网经营业务的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及《反垄断法》的规定。随后,A股三大药房连锁上市公司老百姓、一心堂、益丰大药房联合发布声明称,现行药品电子监管码“不合法、不合理、不公平”,反对现行的药品电子监管码。
2016年2月20日,国家药监总局在其官网上发布《关于暂停执行2015年1号公告药品电子监管有关规定的公告(2016年第40号)》中明确指出,现决定暂停执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全面实施药品电子监管有关事宜的公告》(2015年第1号)中药品电子监管的有关规定。
这也导致了阿里健康失去了最为重要的收入来源。根据港交所公布年报,阿里健康2016财年(截至2016年3月31日)的年度收入增长90%至5660万元人民币,主要由于电子监管网业务收入增加所致。除电子监管网之外,其它收入较上一年减少了83.1%。也就是说,阿里健康的几乎全部营收都来源于电子监管网。
为应对药品电子监管政策被叫停,去年阿里健康上线了“码上放心”平台。新平台将完全兼容“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的技术标准,同时为原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上的医疗机构和药品企业免费提供入驻新平台的服务。在未来三年内,阿里健康免去向入驻企业收取发码、流向查询等基础追溯服务的费用,仅会收取数据存储、接口调用等技术支撑费用。
不过,电子监管码虽然退出舞台,但后续药品监管措施并没有结束。去年底,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在说到重点任务时强调:“要建立完善药品信息追溯体系,形成全品种、全过程完整追溯与监管链条。”
今年1月20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总局关于公布国家药品编码本位码数据的公告(2017年第1号)》,整体公布国家已批准上市药品的“国家药品编码本位码”信息——包括163820个国产药品和3754个进口药品的本位码,并将持续更新。作为国家药品编码的一部分,本位码与监管码、分类码共同构成国家药品编码体系,以数字或数字与字母组合形式表现,都具有追溯功能。
有业内人士认为,监管部门应及时总结实施电子监管码的经验教训,完善配套技术手段,达到可追溯和监管的双重目标。
热门平台推荐:中国医药供应链联盟
微信号:cmsu168
热门指数:★★★★★
热门平台推荐:采购经理人俱乐部
微信号:caigouclub
热门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