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这个社区医生为何老是爱做“亏本生意”?

来源: 扬州卫生计生/yzwsjs9

王家华在琼花观社区可是“名人”,男女老少都认识她,孩子喊她“王奶奶”,老人称她“大妹子”,年轻人尊敬的叫她“王医生”。在许多人眼中,王家华背的那只贴着红十字的小药箱,里面藏着许多灵丹妙药,头疼脑热的小毛病,药到病除;疑难杂症的大毛病,只要看到王医生慈祥的笑容,听到她那娓娓道来的分析,再大的痛苦似乎也能减轻几分。


社会上流传着一句话,“做女人难,做下岗失业的女人更难,下岗后要想创业成功,可谓难上加难”。事实上,王家华就属于“难上加难”的女人。”


王加华曾是一家大集体企业的厂医,2001年,所在单位破了产,她也失去了工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丝毫没有气绥,她在社区支持下,用自己的资金创办了社区卫生所,后更名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难能可贵的是,王医生对待居民,从来把金钱放在次要的地位,能用三元钱治好的病,决不会用到五元钱,反之,对困难户,她还会主动慷慨解囊,居民从她身上切身感悟到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同时深刻地理解了“先锋模范”的意义。


家住东关街91号的居民王玉琴,不幸患了尿毒症,每周需要三次血透,每年的医疗费用都是一笔天文数字,丈夫由此患上了忧郁症,连正常上班都难坚持,而女儿正在读高中,也是用钱的“高峰时期”,这家人的困难可想而知。这引起了王家华的关注。


于是,自王玉琴患病起,王家华坚持每周到她家免费巡诊两次,至今已坚持了五年多。更重要的是,王玉琴所需要的辅助药品全部由王家华赠送,累计开支达一万多元。此外,她还发动社区门诊党支部的全体党员,制定了帮扶王玉琴一家的计划,有钱出钱,有物捐物,确保王玉琴的女儿顺利读完大学。统计表明,仅上学费用,王家华就独自承担了两万多。


如今,王玉琴依然顽强地生活着,她逢人便说:“如果没有王医生的关怀,我根本没有信心还留在世界上”。去年元旦,王家华收到了王玉琴女儿从大学里寄来的一份贺年卡,聊聊数语,情真意切,上面讲的是:“尊敬的王医生,我觉得自己有两个母亲,一个是躺在病塌上的亲身母亲,还有一个是你这位悬壶济世的党员母亲。等我毕业了,一定要向你那样做人,用自己的活力点燃别人的生命……


姜月芳老人年过九旬,有一年年初的南方雪灾期,因风寒导到半身不遂,考虑到老人行走不便,王家华在老人的床边上办起了家庭医院,不但打针、挂水,还负责喂药,为了防止老人烫着,服药的开水家华就像个孩子喂食似的,用瓢羹绞了又绞,放在嘴边吹了又吹,直到温度适中,才一口口地喂到老人嘴里。


有一年大年初一下午,居民们忙着互相拜年,王家华也有许多亲朋好友等着她上门,可她却关掉了手机,整个儿泡在姜月芳身边,一直忙到天黑,才踏上了回家的归程。在王家华的精心照料下,老人的精神逐步恢复,已经能够扶着墙壁从事轻微的活动。


她颤微微地拉着家华的手说:“王医生,你待我比亲身女儿还要亲,等我能出门了,我一定要到菩萨面前为你烧一柱高香。”家华答:“张老太,万万不可,对一位共产党员医生来说,每个病人都是我的亲人,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


琼花观社区居民都知道,王家华偏偏爱做“亏本生意”,琼花观的居民只要去体检全部免费,另外,三种对象看病,全部按八折收费,这三种对象是孤寡老人、残疾人和下岗职工。与此同时,王家华还从有限的医疗收入中,拿出50%用于特困居民医疗救助金,平均每年达8万元左右,王医生推出了扬州独一无二的药方“二八定律”,就是每张药方的价格严格控制在28元以下,目的在于让居民花小钱、治好病。这一举措引得周边社区的病人也纷至踏来。


琼花观社区的孩子,编了一首童谣:“琼花观是古城,医疗服务送上门,社区有个王医生,她是健康的保护神。”都说童言无忌,孩子的语言,真实地倾吐了大人的心声。


医生是一个崇高的职业,治病救人是医生的职责。王家华怀着一颗仁爱之心,对社区居民胜如亲人,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能花小钱治好病,绝不坑骗老百姓,遇见困难户,她还会慷慨解囊,上门看病。常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及时为病患解除了病痛,着实令人感动……她不愧是社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

来源:最美扬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