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院长谈医改⑨|徐伟平:体制不改,留住人很难!

来源: 县域卫生/zgxyws88

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的执行院长,徐伟平到崇明分院已有3个年头。平时,他都住在岛上,只有周末或有事的时候才会回到上海市区。


作为上海“5+3+1”项目中重要的一部分,新华医院不仅帮助崇明分院顺利完成了“创三(创建三 级医院)”的任务,还在崇明岛上建立起一个相当完善的三级医疗网络。


“工作中我们逐步在推,让下面的两家二级医院承担越来越多的工作。比如,我们会派专家过去出诊;帮助庙镇人民医院逐步转型为专科医院,对这家医院的定位是康复;崇明分院这边神经内科病人比较多,我们会把他们的后期康复转到庙镇人民医院去。”不过,徐伟平说,从2009年进驻崇明分院至今,医联体的推进工作也遇到一些问题。


区域内合作,初步构建疾病医联体


徐伟平介绍,崇明岛内人口的特点是老年人比例较高,80岁以上的老人比较多,甚至百岁以上的老人都超过110多位。同时,岛上的三级医疗网络比较清晰,由新华医院崇明分院这一家三级医院及两家综合性医院和两家专科医院,加上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了一个典型的医疗保障结构。在新华医院来崇明之初,上海市政府就要求他们建立起以新华医院为龙头的医联体。


徐伟平认为,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县级医院,而应该属于地区级中心医院。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建设了三个中心:影像中心、检验中心,心电中心,全岛可以做到检验结果统一。“这个靠信息化就能做到。我们是最早做的。”徐伟平说,医联体的工作,包括三级医院医生下沉到社区门诊,每年组织义诊等自发的、主动的医疗资源下沉,“我们都在努力做”。


徐伟平认为,像崇明岛这种封闭性高、流动性不大、三级医疗网络非常好的地方,国家应该大力推行分级诊疗。但截至目前,由于行政体制的原因, 实质性的架构问题还没有解决,人、财、物各归各的,在医联体内还是没有被完全打破,医联体内的医疗机构只能在业务方面进行合作,利用专科优势,做疾病医联体,比如慢病医联体,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医联体等,逐步从大医院向乡村推进。


徐伟平说,医改是一个相对比较系统性的工作,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应以基层为主力


在徐伟平看来,医疗服务体系应该按照地域开展建设,哪一层级的机构、哪一层级的医生,就做哪一层级的事,否则就会出现“大家齐奔北上广,到了北上广也只找某几个大专家”的状况。


事实上,在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中,“我们基层医院是主力军,三甲大医院和我们所做的贡献是不一 样的。”徐伟平说。


虽然目前县级医院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问题还是人才,如果体制不变,人才还是会流失。”徐伟平说,以前乡镇卫生院不仅可以做阑尾手术,甚至不少大手术都能做,但现在不让做了,造成了严重的人才流失。


此外,以前过分强调医务工作者要奉献,要求医务人员牺牲个人时间,无限度地无私奉献。而事实上,不光病人要满意,医务人员也应该满意,双方平衡,才能得到最大的收益。


徐伟平认为,考虑到基层的特殊性,有关方面应该为基层医疗机构制定优惠政策,能让他们有发展的空间,从而能够把人才吸引到基层来。徐伟平提到,目前新实行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由于刚刚开始,规培出来的学生少,几乎都被上海市区的大医院招走了,很少有愿意到崇明区来工作的。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已经4年没有在上海本地招到人了,只能到外地去招聘。“崇明区的其他医院比我们还难, 有的医院科室只有一两个人,实在禁不起任何风吹草动”。而且,同样的岗位,上海市区大医院医生的工资比在崇明的多出2万~3万元/年,这恐怕也是基层很难招到人的重要原因。


“ 崇明岛是狭长形的,我们医院在中间,承担的几乎是全岛居民的健康保障任务。完成‘创三’只是第一步,我们必须继续努力。”徐伟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