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解酒药的红盖头,看它究竟是什么“妖”?

来源: 鄢陵县中医院/YANLINGXIAN120


俗话说“无酒不成宴”、“酒逢知己千杯少”,一些爱喝几杯、酒量又差的的爷们喝酒前就备好了“解酒药”并收集了一些“解酒秘方”,做好了“战前准备”,希望能凭借“解酒药”,“畅饮一回”。在这里药师给您提个醒:目前没什么药能真正解酒,“解酒药”的副作用往往会导致偿还不完的“身体债”。


一、“解酒药”不是药

在天猫医药馆搜索栏键入“解酒药”,诸如“酒宝”、“海王金樽”、“酒侣”、“醒久保“等一系列产品赫然在列。其实,这些产品并不能被划归药品行列,而仅能被归类为保健食品。

如药店店员最常推荐的海王金樽,包装盒和说明书上并没有任何与解酒有关的字样,只在其产品保健功能上看到“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

再如药店店员常推荐的“酒干清”,据说在喝酒前30分钟服用就行,见效更快。但在“酒干清”的说明书上同样未看到任何有关“解酒”功效的字样,只在其包装上看到“酒前酒后的必备佳品”文字。

著名影星代言的“醒久宝”,据称能“彻底解决酒精残留问题”,不过是由葛花、葛根、灵芝、枳具子、板蓝根、萝卜提取素等药食同源植物组方的食品。

到目前为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从未批准过一个“准“字号解救的药。

二、解读:“解酒药”的功效

1.加快酒精的代谢

肝脏是酒精代谢的最主要器官,解酒离不开肝脏中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前者把酒精转化成乙醛,后者把有毒的乙醛转化为无毒的乙酸,乙酸能被人体迅速转化为能量,最后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其中乙醛是导致醉酒甚至酒精中毒的“真凶”,缺乏乙醛脱氢酶的人群,喝酒后容易“上脸”,并可引起头痛、呕吐等不适症状。

最著名的解酒药:葛根,主要通过延迟胃排空时间,降低血液酒精中的峰值,推迟达峰时间,但不影响酒精的代谢,也不能降低血液中酒精的总量,绝对不可能“彻底解决酒精残留问题”。

目前,解酒药的成分多为兴奋剂、维生素与氨基酸等,提供的只是安慰和缓解头痛的作用,没有办法增多乙醛脱氢酶,因而不能帮助解酒,更谈不上护肝。

正如肝药酶诱导剂卡马西平、肝药酶抑制剂酮康唑、胆固醇合成抑制剂他汀类药,宣称能加速酒精代谢的“解酒药“易造成肝脏损伤!

2.加速酒精的排泄

酒精通过胃肠道吸收后,90%通过肝脏代谢,仅有2~10%经呼吸道、尿液、汗腺以原形排出。

部分“解酒药”含玉米须、茯苓等利尿成分,体内的酒精、乙醛会在尚未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时,过早地进入肾脏,使酒精毒素在肾脏大量堆积,明显增加肾脏的负担。

更甚者,部分“解酒药”中会加入利尿剂除增加肾脏损害外,还会造成人体水液流失、营养物质流失,破坏人体内环境的平衡等,正如利用利尿剂减肥,其副作用极其严重。

3.降低自制力

大部分人具有自制力,在饮酒过程中感到头痛、眩晕、瞌睡、胃部不适等症状时,往往能自行终止。

部分“解酒药”添加止眩物质,如维生素B6,以及添加具有兴奋作用的物质,如牛磺酸,使饮酒者长时间保持“清醒”的状态,降低人体的感知能力,造成未醉的假象,最终致饮酒过量。

4.掩盖胃部不适症状

呕吐往往是饮酒者自我判断是否醉酒的重要依据,但由于“解酒药”中添加了健胃止呕的成分,使胃部表现不明显,同样易造成过量饮酒。

这类“解酒药”中添加的成分多为蛋白质、淀粉、维生素等,本身对人体没有损伤性,但由于事实上造成了饮酒量的增加,导致了肝脏损害加重。

5.保肝

大部分“解酒药”自称有保肝功能。其实,目前还没有发现真正的解酒保肝药,因为酒精等致病因素作用下,任何药物都很难起到有效的保肝作用。

此外,我们服用的大多数药物都是通过肝脏和肾脏来代谢的,解酒保肝药也不例外,所以服药本身就是给肝脏添乱。

三、国外:不大可能找到有效解酒法

美国科学家在《英国医学》撰文指出,从服用阿司匹林、吃香蕉、澳大利亚酵母到喝水,网络上提供了无数种解酒方法,但没有科学证据表明这些方法真的管用。研究显示,有些方法反而有害健康。喝酒时服用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能缓解酒后头痛等症状,但可能导致胃痛,甚至严重肝、肾损害。

总之,酒量是个人基因、体质、环境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找到一种增加酒量或者有效的解救方法几乎是不可能的。

对于那些经常喝酒应酬的朋友,可以在饮酒前喝一些奶制品保护胃黏膜,切忌空腹喝酒。如果饮酒过量出现不适,可用葡萄糖解酒,通过物质的氧化作用来减轻症状,然后及时就医


请您长按二维码,关注药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