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腰肌劳损在摧残你的老腰?你该这么办~~

来源: 龙口市人民医院/lksrmyydyh

你是不是觉得“我这么年轻,又不用干什么体力活 ,腰肌劳损这种鬼离我远着呢?”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腰肌劳损它不只是老年人和劳动人的“专利”。


像小编这种上班坐一天,下班后又喜欢惬意地半躺在沙发上玩手机、看书的,也会很容易腰肌劳损的呢!当然像你这种爱玩游戏的也肯定逃不了腰肌劳损的魔掌,所以你就别再摧残你的老腰了......



1

概念


腰肌劳损,又称功能性腰痛、慢性下腰损伤、腰臀肌筋膜炎等,实为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是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主要症状是腰或腰骶部胀痛、酸痛,反复发作,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如日间劳累加重,休息后可减轻,时轻时重,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因素较多。其日积月累,可使肌纤维变性,甚而少量撕裂,形成瘢痕、纤维索条或粘连,遗留长期慢性腰背痛。



2

临床表现


1)腰部酸痛或胀痛,部分表现为刺痛或灼痛。


2)劳累时加重,休息时减轻;适当活动和经常改变体位时减轻,活动过度又加重。


3)不能坚持弯腰工作。常被迫时时伸腰或以拳头击腰部以缓解疼痛。



4)腰部有压痛点,多在骶棘肌处,髂骨脊后部、骶骨后骶棘肌止点处或腰椎横突处。


5)腰部外形及活动多无异常,也无明显腰肌痉挛,少数患者腰部活动稍受限。


现在你相信小编了没?  这些症状你都有对不对, 你开始慌了吧, 是不是后悔你没日没夜的刷手机、玩游戏了呢......那就别愣着了,赶紧get下面的......


3

腰肌劳损的原因


(1长期一个姿势


比如经常站立、坐着工作的人,很容易引起筋膜、肌肉等软组织粘连、变性和挛缩,累及感觉神经引起腰痛。由于长时间进行腰部的静力工作,肌肉长时间持续收缩,肌肉中的血管被压挤,阻碍了血液正常流动,从而造成肌肉缺血、缺氧,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这样会引起肌肉疼痛的反射性收缩现象,使肌肉僵硬,甚至造成肌肉痉挛,还常常造成肌纤维变性。



(2) 曾经的腰伤


很多腰肌劳损的人,如果回想一下,很早之前都会有腰部受伤的病史。很多人因为生活工作忙,对于一些扭腰的“小病”都不会特别重视。正是这种不重视、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导致了腰肌力量减低,再加上平时生活工作劳累,疲劳没消除,肌肉机能没有及时得到恢复时又过多地活动,往往可能引起腰肌劳损。



(3)长期喜欢睡软床


很多人喜欢睡高级舒适的床垫。尤其是那种软软的、让躺着的人深陷进去、有种被“汤勺抱”错觉的美好床垫;仰卧在软床上,臀部较重,有臀部下陷的趋势,使腰部前凸增大,造成腰部肌肉紧张,日久天长就会造成腰肌劳损。



(4)其他原因


肌张力增高,缺少维生素E、脊柱结构与力学发生矛盾等,都能造成此病。

总之,造成腰肌劳损多属于疲劳积累,软组织损伤,产生无菌性炎症,这是导致腰肌劳损的主要原因。


4

治疗方法


1)平躺,双足、双肩、头部着床,向上挺腹,挺至最高处坚持30秒,缓慢放下,重复5-10次为一组。每天早、晚各一组。此动作为腰背肌的力量训练。



2)俯卧位,保持髋部紧贴床面,用肘部将上身撑起,使腰部轻轻后伸。

说明:开始要轻轻缓慢进行练习,最初保持后伸的姿势5秒钟,逐渐达到30秒钟,重复10次。



3)平躺,两腿屈膝,尽量贴近胸部,两手抱小腿,腰背肌肉放松,坚持10秒,30次为一组,每天早晚各一组。此动作为腰背肌的静力拉伸训练。



4)如果不能进行俯卧位的练习,那么,也可以按照如下方法锻炼,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

姿势:站立位,将双手放在腰部,双膝轻轻屈曲,身体向后方轻轻后仰。



6)患者取俯卧位,在腰部找定痛点后,操作者以双手拇指指腹放在痛点上,其余四指自然放松扶在腰部,起固定作用,拇指按顺时针、逆时针揉动各2分钟,手法宜轻柔、稳健、有渗透力。


5

预防


1)防止潮湿,避免受凉


不要随意睡在潮湿的地方。根据气候的变化,随时增添衣服,出汗及雨淋之后,要及时更换湿衣或擦干身体。



2)积极治疗腰扭伤


急性腰扭伤应积极治疗,安心休息,防止转成慢性。


3)体育运动或剧烈活动时


要提前做好准备活动。



4)纠正不良的工作姿势


如弯腰过久,或伏案过低等。在僵坐一小时后要换一个姿势。同时,可以使用腰部有突起的靠垫为腰部缓解压力,有助于避免腰肌劳损。背重物时,胸腰稍向前弯,髋膝稍屈,迈步要稳,步子不要大。


5)防止过劳


腰部作为人体运动的中心,过度劳累,必然造成损伤而出现腰痛,因此,在各项工作或劳动中注意有劳有逸。



6)睡硬板软垫床


过软的床垫不能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所以最好在木板上加一张10厘米厚的软垫。


7)注意减肥


控制体重。身体过于肥胖,必然给腰部带来额外负担,特别是中年人和妇女产后,为易于发胖的时期,应节制饮食,加强锻炼。


注:图文转载自龙口市人民医院骨二科公众号


微信ID:lksrmyydyh

长按二维码关注龙口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