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丙林:山沟里的孩子需要我

来源: 陕西科教卫生报道/sxrbkejiao


本报记者 郭妍 实习生 王茜 
    55岁的郭丙林是旬邑县土桥镇排厦小学教师。1978年被旬邑县人民政府招收为小学民办教师。凭借着自己的一腔热血,37年来,他把青春岁月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了排厦的山村教育事业。2015年被评为“咸阳最美乡村教师”。 
    郭丙林从小就热爱教师这个职业,走上岗位的第一站,他就被组织分配到排厦最偏远、条件最艰苦的马家河村。 
    马家河村是全县闻名的贫困村。四面环山,地势险峻,交通不便。当时,每年派去的马家河村教师多则呆一年,少则一学期,都以各种理由调到条件好的塬面学校,村民们迫切需要一位能安下心、留得住的教师。得知这个消息后,刚参加工作的他二话没说,在马家河小学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 
    当时马家河小学全校只有他一名教师。校舍是一口窑洞,既是教室,又是他的办公室兼宿舍,每月工资只有4元钱,离家任教的他在那条往返需要步行40多公里的山路上一走就是8年。 
    工作之余的他,既要种田,还得照顾孩子,离家任教存在极大困难,但他总是说:“教书是我的梦想,现在,沟里的孩子需要我,我怎能拒绝呢?” 
    后来,他调到更偏远的沟口教学点,一人承担一至四年级语文、数学教学。他手把手给学生教唱国歌、升国旗、做广播体操。沟口这个山沟里的村庄,第一次响起雄壮的国歌声,第一次有了升旗仪式。村里的群众说,“沟口小学有希望了!”村民的激励使他信心倍增。课余时间他走村串户,反复宣传办学的重要性,争取村上和家长的支持,办好沟口小学。在他的努力下,群众们感受到了山区后代综合素质的提高,增强了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久,村上为学校修缮了校舍,添置了课桌椅和办公设备。这大大鼓舞了他,也坚定了他坚守山区的决心。 
    1992年至2002年,他先后在燕家咀、沟圈两个教学点一个人又相继坚守了11年。随着2002年撤点并校工作的推进,之前他工作过的4所学校,都被撤并到现在的胡洛小学。每一次工作调动,他都毫无怨言。他说,只要工作需要,我坚决服从组织安排。 
    现在的胡洛小学是排厦唯一一所初级小学,也是排厦社区唯一一所山村学校,全校28名学生,2名教师。在这里,郭丙林继续从事他擅长的复式教学工作。 
    从教以来,他任教的所有科目考试成绩,每年都处于全学区前一、二名,年年获奖。尤其是他积累和总结的复式教学方法,在每一所学校都会收获优异的成绩。 
    几十年的教学生涯,郭丙林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没有惊人之举,他所独有的就是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有的就是奉献,就是爱。 
    当学生不会拉拉链时,他就耐心帮助他们;当学生哭泣时,他就给予学生心灵抚慰;当学生有困难时,他就想法帮助他们。因为他深深懂得,要教育好孩子,老师必须要有责任心;没有责任心,一切都无从谈起。 
    生活中,他就像学生的父母一样,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就像家里一样温暖。课堂上,他是给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师;课堂外,他是学生的朋友。久而久之,孩子们和他在一起,觉得开心、快乐。 
    郭丙林无私的奉献使山村里的孩子和他结下了难舍难分的师生情。他从内心爱这些稚气可爱的孩子,从心底里热爱这里的父老乡亲,因为他的幸福追求就是平凡坚守,默默奉献。 

    郭丙林感言: 
    教书一直是我的梦想,沟里的孩子需要我,我怎能拒绝?从18岁当上民办老师到现在,这么多年来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当初的选择。我希望把我所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给他们前进的勇气,帮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看到山外更辽阔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