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龙飞 车喜韵
89岁的抗战老兵张建材,与每个来医院探访他的人一一握手,洋溢着喜悦。
和85岁的老伴许玉珍一起,每月合计交3800元,他们就可以享受食宿、医疗、业余生活等一条龙服务,铜川市职业病防治院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让邻近的老人们十分羡慕。
据估算,至2020年,我省健康服务业增加值占我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健康服务业全产业链占比10%。2016年,铜川市、安康市成为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以中医为特色的医养结合,为机构养老及居家养老改革提供了良好的路子。
1 杨瑞辉的护理梦
50多岁的杨瑞辉是“十八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1998年,当她和5个下岗的姐妹自筹资金在铜川市职业病防治院内创建金华社区托老院时,确实没有想到,这个无奈之举,最终竟造就了铜川老人的“安乐园”。
该院结合社区托老院的养老服务经验,探索中医药医疗、康复、养老三位一体的“医养结合”新模式,得到了百姓的认可。18年间,有480余位老人在此安度晚年,最长的住过17年。
“一二三楼是我们的养老服务区,设有床位108张,四楼为住院康复区,提供更高等级的医疗服务,设床位42张。便宜的普通间一月只需交900元,老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在这里享受机构养老的服务。”康复护理部主任杨瑞辉介绍说。
在老人居住区,每人床头上都安装有氧气接口、24小时呼叫装置,一旦老人出现突发急症或重症,5分钟内即能转入四楼重症监护室或直接实施急救措施,30分钟内即可完成检查处置。对于病情复杂的老人,院方会由医务人员陪护前往三甲医院检查、转院治疗。
如今,该院已经成为我省中医药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建设单位。“2015年,我们的住院量就比2014年激增了300%。现在仅从事医养结合的医护人员就有61人,居家养老已经签约3000多人,还会定期组织各种大型义诊、健康讲座。可以说,医养结合可以成为老人健康的‘定海神针’。”铜川市职业病防治院院长刘峰说。
在安康市,以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镇村互助幸福院的医养结合形式,创立了“医养互助”的新形态。汉滨区新城长桃社区卫生服务站率先建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内设全科医生办公室、心理咨询室、图书阅览、棋牌娱乐、膳食供应等功能,来中心的老人既可休闲娱乐,又可查体治病。目前,该中心已累计提供日间照料2万余人次,开展心理咨询、精神慰藉300多人次。
2 养老也能迈向中高端
要论医养结合的中医特色,恐怕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最有发言权。“我们曾在全国各地考察过各大医疗机构从事医养结合的模式,但将中医内涵做足的很少。”陕中附院院长贺丰杰说。
该院将于今年动工,建设拥有230张床位、面积2万多平方米的“中医医养院”,形成一楼门诊、二楼检查、三楼中医适宜技术、四楼高方食疗、五楼以上居家式养老的清晰格局。在医养院内部,还将专门成立老年病院和护理病院,能够完成经济实力较好或子女在国外的空巢老人的养老、健康护理。
毋庸置疑,医养院具有便利的技术资源。该院紧密依靠陕中附院,该院的教授和学生可以到这里工作和学习。而老年病院的成立,将直接分流陕中附院里长期卧床的老年病人。在医养院,他们可以接受教授量身定制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案,几乎任何健康问题都可以在院内解决。26层的医养院与陕中附院一路之隔,室内有活动场所,老人可以在这里健身、研习书画、进行表演,空中花园也有大面积的休憩场所。
“我们的口号是,全民享受中医。做投资的是一位咸阳的企业家,我们做这个事业的目的也是为了打造一个安享晚年的平台,甚至为自己的养老做准备。”贺丰杰笑言。
西安工会医院引进国外管理模式,与法国多慰(DomusVi)集团进行合作,为医养结合发展提供了全新路径与平台。该院集临床医疗、老年医护、现代康复、健康管理为一体,设计床位1200张,各类工作人员1300名。其中老年护理院床位600张,主要服务必须由医护人员照护的老人,特别是失能、半失能及阿尔茨海默、帕金森病等生活无法自理的患者。多慰公司是欧洲专业从事老年护理的管理公司,在老年护理、精细化管理方面具备先进科学的服务经验。2015年8月,西安工会医院与法国多慰公司签署西安市工会老年护理院建立协议,聘请法国多慰集团公司资深专家担任护理院长,发挥其先进的老年养护管理模式。
当前,该院已建成了总面积6.3万平方米的三栋业务大楼。专用老年养护楼2.5万平方米,为失能、失智及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老人服务的十二层单体老年护理楼开设床位270张,为慢性病养护服务的南楼开设床位330张。护理院还充分运用医院现有资源,展开三级康复医院相应门急诊、职能科室及业务科室,并充分发挥工会医院原有绿化场地和毗邻800亩清凉山森林公园的优势,为护理院提供良好的休养环境。零距离住院、床边门诊、及时康复、医养无缝对接已成为活生生的现实。
3 多头管理应变为“齐头并进”
与这些走中高端路线的医养院相比,杨瑞辉他们所从事的养老服务业就困难许多。
老人们可以在阅览室剪纸、看书、研习书法,在孙思邈中药房抓到好药材,在养生餐厅吃到营养合理的药膳,但杨瑞辉依然得从医院不多的结余中拿出钱来,艰难地为老人们添置洗澡的凳子、换去陈旧的电视柜。
采访中,杨瑞辉专程找到记者细说。这位57岁的耿直女性,曾精心护理过数百名老人,她不怕苦累,唯独怕不能更好地安置这些老人的晚年。“康复护理部虽然能提供大多数的医疗服务,但连一台普通CT都买不起,好的血气分析仪也没有。有老人需要做CT、核磁共振,我们只能将老人运送到邻近的医院,做好了之后再行结算。老人需要的家具,我们去买的时候都要再三掂量。做了十几年养老服务,每年余出来的资金都用于护理部发展,硬件上总是紧巴巴的。”“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近期我们还花了200多万元买了心脏彩超、心电监护仪等多部仪器,实在是等不了了,老人们都迫切需要。”刘峰接过了话茬。
2015年,我国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仅27.5张,但养老院空置床位却达48%,这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缺乏医疗服务的支持。当前,各地的养老机构隶属于民政部门,但要进行医疗服务,则需要与卫生部门对接,另外涉及医疗保险费用报销,又由人社部门主管。部门管理交叉重叠,导致职责界定较为模糊,“九龙治水”的困境导致协调推进不能很好进行。
据了解,2015年至2016年省中医药管理局拨款80万元,为铜川市职防院医养结合提供项目支持。老人们在护理部产生的医疗费用可以正常报销,铜川市民政局还为医院解决了15名护理员的工资。但该院从事医养结合的专职医生只有25名,加上36名护理员,依然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刘峰坦言:“按照我的认识,如基础设施、床位补贴、人员工资应由民政部门补贴,而医疗设备、医疗技术则应由卫计部门支持,这样我们才能心无旁骛,将健康养老做实、做好。”
让夕阳真正照进晚年
本报记者 王国星
截至去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占到总人口的15.5%,失能老年人数达到近4000万,占老年人口的近20%。在老龄化加速的中国,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期盼更加便捷、更加放心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然而,医养结合面临着医疗资源的紧缺与养老需求的旺盛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为市场的供需脱节和专业人员的缺失。大量高端医疗机构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而大量的二级医院、社区医院被闲置。目前,许多慢性病、退行性疾病患者需要康复治疗,但市场需求与供给脱节,服务设施不足,全科医生不足。同时,当前相当一部分养老机构的护理员集中在40—50岁年龄段,学历大多在初中以下,多数来自农村,年轻人普遍缺乏。这些都让医养结合“离我们很近,困扰却很多”。
作为新鲜事物,医养结合还面临着其他一些困难。一方面,缺少资金、不能获得医疗机构身份、不能纳入医保定点,是养老机构发展医养结合的“拦路虎”。另一方面,涉及健康养老的民政、卫生、社保三条主线呈分立状态,医养结合受限于部门工作壁垒难以实现政策协同。进一步说,由于社会整体医疗资源供给不足,更多的养老机构“喊不动”医疗卫生部门。
此外,由于医养结合并非“贵族服务”,而要照顾到绝大部分群体,就必须具有便利性与经济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最理想的方式是整合各种资源,打造医护养乐一体化的新型机构,最大化集聚服务资源、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尽管面对很多困难,但随着老龄化程度加剧,养老的市场化与社会化是不可逆转的社会趋势,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无疑是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同时,大力推进医养结合,既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长久之计,也是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一个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