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天有8550人新发癌症,全世界新发病例45%在中国。全国肿瘤死亡率为180.54/10万,死亡总数中癌症占13%。其中,50岁以上人群恶性肿瘤发病率占全部发病的80%以上,而60岁以上癌症死亡率约占全部癌症死亡的63%以上。在我国癌症死亡患者中,约60%可预防和避免(65.9%男性、42.8%女性)。每年做防癌体检有可能发现70%的癌症,80%以上的早癌发现于体检。
在我国,位居癌症发病概率前十位的人体部位分别是:肺&气管、胃、直肠、肝脏、食道、乳腺、胰腺、淋巴、膀胱、甲状腺。其中,导致男性死亡的癌症主要是:肺、肝脏、胃、食管、直肠、胰腺、白血病、淋巴瘤、前列腺、脑;导致女性死亡的癌症主要是:肺、胃、肝脏、直肠、乳腺、食管、胰腺、胆囊、脑、白血病。
癌症不仅给个人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而且还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我国恶性肿瘤的平均治疗费用约为10万~30万元。癌症生存者人数剧增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人类平均寿命延长;二是肿瘤早诊和治疗水平的显著改善,治愈率有所提高;三是晚期患者的生存时间有所延长。 让人忧虑的是中国防癌意识的薄弱。首先是环境污染引起的癌症死亡被低估,其次是不正确的“健康观”,即年轻时忙投资,忙赚钱,忙“享受生活”,烟酒无忌,透支健康。一旦患上癌症,结局又多半是人财两空。 与癌症相关的行为和环境主要危险因素为:吸烟、饮酒、感染因素(肝炎病毒、幽门螺旋杆菌、乳头状病毒、艾滋病病毒等)。例如,吸烟嗜酒诱发40%的癌症。因此,肿瘤就是防患于未然,因为早期发现可以治愈。 事实上,我国在降低癌症死亡患者方面潜力极大。根据国家癌症登记数据库报告,我国癌症死亡患者中约60%可预防和避免(65.9%男性、42.8%女性),而发达国家约为30%~40%。 正常细胞在致癌的内、外环境长期刺激下,逐渐形成有癌变趋势的异常细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肿瘤细胞从开始异常增殖,到影像学比如CT、磁共振等可以发现的瘤巢,通常又需要10年到30年时间。80%~90%的早期癌症可治愈,大多局部的晚期癌症患者可缓解3~5年,大多有远处转移的癌症患者可存活1~2年。所以,每年做认真的防癌体检,有可能发现约70%的癌症,80%以上的早癌发现于体检。但不专业的、过于简单的体检,换来的只是虚假的安全感。
如今,“年轻”与“老龄”两极发展,“穷癌”与“富癌”并存,在日臻完善的肿瘤诊疗手段面前,对待癌症应有的态度就是:预防能够预防的,治疗能够治疗的。 癌症早期筛查体检有效 1.痰液细胞学检查:涂片找脱落的肺癌细胞。 2.胸部低剂量CT照片:排除肺癌的可能性。 3.直肠指检和盆腔检查:排除妇科癌症和直肠癌。20~40岁的妇女每3年一次盆腔检查;40岁以后每年查一次。40岁以后不论男女每年做一次直肠指检。 4.乙状结肠镜检查:50岁以上,有亲属患肠癌最好40岁就开始;不论男女每隔一年做一次乙状结肠镜检查,在两次阴性后,改为每3~5年检查一次。 5.大便潜血试验: 50岁以上每年一次,试验前至少48小时不吃有肉类和维生素C的高纤维素饮食。每天收集一次标本(两份),连续3天。试验结果阳性者,应进一步做肠镜检查。 6.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初次房事后三年每年做一次宫颈涂片检查和盆腔检查。30岁后依据风险因素检查,如三次或多次结果连续为阴性,可减少受检次数。 7.前列腺癌:包括直肠指检、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测定和直肠超声检查。建议50岁以上的男性每年做1次前列腺癌筛查;有前列腺癌家族史,45岁开始检查。 8.乳腺钼靶照相:40岁以后(高危人群可提前到35岁)每年一次钼靶结合B超的筛查,35岁以下年轻女性更应首选B超。35~40岁期间应做一次基础乳腺摄影,以作日后对照。 9.肿瘤标志物:静脉血,有目标再查。 10. B超:腹部、盆腔、乳腺、甲状腺等。
致癌因素可改可控 不可改变的:遗传 可部分改变的:环境污染:社会环境、办公室环境、居家环境;心理因素(癌性格):生闷气、小心眼、过于争强好胜;感染:肝炎、幽门螺旋杆菌、乳头状病毒、艾滋病病毒、结核杆菌 完全可控制的:吸烟(一、二、三手烟);嗜酒;蔬菜少,油脂多,腌渍烧烤油炸食物多;生活安排不科学:运动少、熬夜,过劳;性乱;小习惯:喝(吃)过热食物、嚼槟榔、憋两便。 当前癌症诊断进展 能够早期发现:宫颈癌、乳腺癌、大肠癌、前列腺癌、皮肤癌 可能较早发现:食管癌、胃癌、肝癌、肾癌、肺癌、鼻咽癌、甲状腺癌、膀胱癌 不易早期发现:血液肿瘤、神经系统肿瘤、胰腺癌、骨肿瘤、某些生殖系肿瘤(卵巢、睾丸、子宫内膜等)